《资治通鉴》人与人的关系,哪怕再好,终有一天会面临冲突,关键在于,敢不敢直面,能不能和解

文化   2025-01-20 22:27   江西  

 01 

人与人的关系,哪怕再好,终有一天会面临冲突。

关键在于,敢不敢直面,能不能和解。再说一次,冲突不是打打杀杀。冲突往往源于内心,源于误解,源于信念的差异。

每天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观点和利益难免碰撞,人心各异,谁能避免?

只有当你不再畏惧冲突,甚至能从中找到乐趣,才算摸到了世道的门槛。

回避?回避只会让自己陷入无止境的内心煎熬。

不该说的不说,该争的不争,误解自然随之而来。你以为这是和解?错了,这是在无形中牺牲了自己的利益,让别人轻易左右你的想法。

真正的强者,入世却不入局。看透人性,找到冲突的本质,才能守住自己的立场,不至于乱了阵脚。

 02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少。刘备为关羽复仇,称帝伐吴。

张飞性子急,出征前丢了性命,刘备依旧挥兵南下。孙权慌了,派出诸葛瑾去求和。

诸葛瑾也不是等闲之辈,一句话就戳到刘备痛处:“关羽与先帝,孰轻孰重,您心里该有数。”

人一旦失衡,偏见跟着来了。刘备不理会他,情理之中。

东吴那边,诸葛瑾的日子也不好过。谣言四起,说他通敌,原因无他,弟弟在刘备那边效力。

这种事,历史上并不少见。

还记得庞德吗?他选择死战,只为堵住那些诽谤者的嘴。

陆逊担心诸葛瑾走极端,孙权却不乱阵脚。为何?他信得过诸葛瑾。

为什么信他?因为诸葛瑾从不回避冲突。

当年诸葛亮来江东,劝孙权联刘抗曹。孙权故意试探诸葛瑾,让他去劝诸葛亮归顺东吴。

诸葛瑾回答得干脆:“我弟既已追随他人,便不会动摇,正如我已效忠吴侯,自然不会轻易改变立场。”立场分明,利益摆前,这才是高明之处。

诸葛家,忠字当头,利益为先。诸葛瑾两兄弟各为其主,公开谈事,私下从不往来。

 03 

有些人以为私下见见没什么大不了。糊涂!君子的边界,要慎独。诸葛瑾深谙此道,从不逾矩。

特别是当诸葛亮无子嗣,想从诸葛瑾那儿过继一个孩子。这种事,亲兄弟私下办了也就办了。

可诸葛瑾呢?他既没私下答应,也没拒绝,而是大大方方请示孙权。孙权同意了,他才送孩子去成都。

这样的人,行事光明磊落,遇事不纠结。什么谣言、诽谤,对他毫无影响。真正的高手,入世却不入局,始终与冲突保持一步之遥。

再说孙权,处理谣言也显出高水平。他将那些莫须有的报告直接扔给诸葛瑾,不避嫌,不隐瞒,直接表明信任。

正如他对陆逊说的:“你的心意我明白,这份报告也让子瑜看看,让他知道你的心意。”孙权,懂信任,会做人,这种智慧难得。

 04 

人活一世,不要怕事。矛盾来了,迎上去解决,心里反倒踏实。怕的是你迷失在矛盾中,成了自己的敌人。

日子不就是问题叠着问题来的吗?每一个问题,都是渡己渡心。冲突不过是人生的一种开始,而非结局。人活在世上,不就修心一世?看得穿,才能走得远。

人生在世,向内求、向上看、向阳而生。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能做到这点,世间纷扰,不过是过眼云烟,伤不了你分毫。


历史崔
历史崔,介绍历史人物的原创自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