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灭六国

文化   2025-01-12 22:27   浙江  

战国末年,乱世纷争。

各国互殴了几百年,终于轮到秦国上场收割了。

 01 

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秦国借着燕赵两国正打得火热的空档,出手了——三员猛将王翦、桓齮、杨端和率大军南下,直取赵国,轻而易举拿下九座城池。

此时,秦国这把利剑已经磨得锋利无比,接下来,六国之中谁也逃不掉。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在秦国即将横扫六国之时,燕国和赵国还在互掐?这事儿,得从秦赵之间的长平大战说起。

赵国当年可谓元气大伤,四十万将士被白起坑杀,剩下的残兵败将面对秦军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而韩、魏等国也早就被秦国的虎狼之师吓得两股颤颤,哪还敢帮赵国出头?

燕国觉得自己离得远,想趁机捡个便宜,结果几波攻击下来,全被赵国的大将李牧打得落花流水。

李牧在北方对抗匈奴多年,养成了避实击虚、耐心耗敌的战略,把匈奴和燕国都玩得团团转。但秦国这边,可不是一个李牧能挡得住的。

嬴政这人,记仇,有仇必报。小时候在赵国做人质,赵国人没少给他和他妈脸色看。现在,轮到他亲手了结这段恩怨了。

嬴政一直在等机会。

李牧刚在北方击退燕国军队,秦国的大军就压向赵国南境。

秦王政十四年,赵国大旱,国内饥荒严重,连军粮都无法供应,正是最虚弱的时候。

秦国果断抓住机会,王翦和杨端和兵分两路进攻,李牧再度披挂上阵,顽强抵抗,但赵王这时却做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撤了李牧的兵权。

赵国,失去了最后一丝希望。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28年),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攻陷,赵王被俘,赵国正式灭亡。至此,这个曾经的中原强国,终于走到了尽头。

 02 

但赵国的灭亡,还得先从韩国说起。

韩国其实早在赵国之前,就已经是秦国的囊中之物了。

韩非子大家应该都知道,韩国公子,智商超群,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但无奈摊上了一个昏庸的韩王,韩国被秦国打得节节败退,韩非子几次上书要改革,可韩王根本不当回事。

嬴政对韩非子很感兴趣,想要见见他。

韩王哪愿意让自己的人才流入秦国?于是拖了又拖。等到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嬴政不耐烦了,直接派兵攻打韩国。

韩国本来就只剩一口气,现在更是直接成了秦国的附庸,苟延残喘。

到秦王政十七年,也就是赵国灭亡的这一年,韩国彻底被秦国吞并,韩国国君被俘,韩国的地盘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

韩非子也被送到了秦国,嬴政见到他时,却发现他有点结巴。最后韩非子在秦国没待多久,就被李斯设计陷害,喝了毒酒,一命呜呼。

 03 

接着说回秦国的征服之旅。

韩国完了,赵国也灭了,接下来,该轮到燕国了。

燕太子丹当年和嬴政曾在赵国一起做过人质,关系一般。燕太子丹这人有点天真,想着派个刺客去把嬴政给解决了,挽回局面,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易水送别,壮士荆轲带上了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的地图,假装献宝,图穷匕见,结果刺杀失败,荆轲身死,秦王嬴政大怒,立即派兵攻打燕国。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5年),秦军攻燕,燕国毫无还手之力,燕王逃往辽东,燕国名存实亡。

然后就是魏国。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3年),秦国顺手把魏国也给灭了。魏国国都大梁被王贲引黄河水淹城,魏国就此覆灭。

接下来,就剩下楚国和齐国了。

秦王政二十三年,嬴政派李信和蒙恬攻打楚国,结果李信轻敌冒进,被楚将项燕打得大败而归。

嬴政无奈,只得请老将王翦出山。王翦开口就要六十万大军,嬴政咬咬牙,给了。

最终,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灭,项燕战死。

最后的目标是齐国。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齐国眼见其他五国都被灭了,自己孤立无援,干脆投降。

 至此 

六国没了,秦国统一天下。这一切,好像早已注定,又仿佛充满了偶然。

赵国的李牧、韩国的韩非子、燕国的荆轲,还有秦国的王翦、嬴政,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轮番登场,每个人都演出了自己的精彩。

有人死于背叛,有人死于忠诚,有人功成身退,有人抱憾而终。

但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谁也无法阻挡。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六国的命运,其实早在各自内部崩塌的时候,就已经写好了结局。

嬴政站在骊山之巅,望着六国之地,心中未必没有些许感慨。而我们,今天也只能从这些文字中,窥见当年的刀光剑影、豪杰泪目。


历史崔
历史崔,介绍历史人物的原创自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