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你想拒绝对方,但又抹不开面子,不想得罪人,看两个权术高手的完美双簧,这才是最高级的情商

文化   2025-01-13 08:19   浙江  

混迹江湖多年,我逐渐体会到一个真理:拒绝,绝对是个技术活。

社会上飘着,谁还没遇到过几次七大姑八大姨,外加老同学、老朋友突如其来的“关心”?今儿让你帮个忙,明儿借点钱,一开始你还能笑着应付,时间一长,谁也扛不住这种没完没了的麻烦事。

但拒绝吧,又怕伤了感情,闹个里外不是人。

说到底,这种事就让人心里像塞了块石头,吐不出来,咽不下去,比吃了苍蝇还难受。

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恐怕都和我当年一样,心里一万个不愿意,最后却还是硬着头皮上了。久而久之,积压的负面情绪和疲劳,不比干活儿来得少。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有没有一种拒绝的方式,可以在不撕破脸的情况下,还让人无话可说?

这里,讲一个《资治通鉴》里的例子,我觉得特别有启发。

 01 韩昭侯的拒绝之道

韩昭侯这个人,不一般。他能把韩国带上强国之路,手段和魄力可见一斑。但刚即位的时候,他也经历了一段混乱时期。

内政不稳,外敌侵扰,面对如此局面,他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从即位第八年开始,力行改革,强化国力,一搞就是十五年。

这十五年里,谁也不敢轻易挑衅韩国,别说侵扰,连句狠话都不敢放。这可是战国七雄里最弱的韩国啊!从垫底到没人敢惹,这个跨度,换成今天的话说,简直是逆袭典范。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申不害。

申不害,战国时期一位不怎么“著名”的改革家。他的名气远不如商鞅,估计是商鞅的下场太惨,而申不害则安安稳稳地功成身退。

这哥儿们最早在郑国混,后来韩国灭了郑国,他就顺势成了韩国的一名小官。

幸运的是,他这块金子遇上了韩昭侯这块伯乐,直接被提拔为国相,推行变法。

申不害也不负众望,在他当国相的十五年间,韩国国内政治清明,军队战斗力爆表,几乎无人敢犯。

韩昭侯有眼光,敢用人,这是明君的做派;而申不害有能力,敢变革,这是贤臣的风范。

两个人,你成就我,我成就你,可谓是千古君臣佳话。

但话说回来,改革这种事,永远是得罪人的活儿,尤其是在那个贵族势力庞大的年代。

申不害心里明白,他的变法一旦得罪了韩国的旧贵族,自己的地位可就危险了。毕竟对于那些手握大权的权贵来说,如果无法直接扳倒申不害,拉他下水、通过利益交换搞点私下勾当,还是有可能的。

如何巧妙地拒绝?

面对这种情况,申不害怎么办?

作为一个从底层爬起来的官员,申不害太清楚权力的珍贵和脆弱了。

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必须慎之又慎。特别是在涉及变法的问题上,如果他答应了某个私下的请求,变法就会出现裂痕。而一旦开了口子,接下来就一发不可收拾。

类似的事情就像出轨,只有第零次和第无数次的区别,开了一次后门,无数双眼睛盯着你,变法也就玩完了。

但拒绝也并非易事。直接拒绝的话,虽然变法能够保全,但很可能就此得罪一大批权贵和亲朋。

日后再有麻烦,谁还会给你面子?

于是,申不害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拒绝这件事公开化。

 02 高明的“双簧戏”

申不害选择了一个聪明的策略——当着韩昭侯的面,提了一个“不情之请”,请求让自己的堂兄当个官。

这是个非常大胆的举动。

从常理推断,申不害不会不知道,韩昭侯是个坚持法度的君主。让堂兄当官这种私下请求,无论如何都不符合韩昭侯和申不害推行的变法精神。

既然知道韩昭侯十有八九会拒绝,申不害为何还要提出这个请求?

更可能的情况是,申不害和韩昭侯提前商量好了,演一出“双簧戏”。

申不害通过这种公开化的请求,向所有人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走后门这种事,在变法之下是行不通的。而韩昭侯的拒绝,等于是给那些想通过私情谋官的人直接打了个回票。

韩昭侯的回应非常艺术:“我想听取你的建议来治国,但现在我该听从你的私下请求,还是坚持你的变法原则呢?你曾教导我根据功劳大小来决定职位,现在我要听从哪一种意见呢?”

这一席话,不仅拒绝得干净利落,还顺带强调了变法的核心原则。

这个时候,申不害也很配合地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史书上说“申子有怨色”。

这一细节就更有趣了。

申不害如此谨慎的一个人,按理说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流露不满。而这一“怨色”,很可能是他为了增强这场戏的效果,刻意为之。

他的不满,其实是在向那些权贵传递一个信号:不是我不愿意帮忙,实在是法度不允许,连国君都不答应。

最终的结果是,两人通过这场默契的双簧,彻底断了其他人走后门的念想,还让自己落得个“明君贤相”的美名。

 03 甩锅的智慧

总结起来,这场“双簧戏”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高明的甩锅策略。

通过把拒绝的责任推给对方,双方互为僚机,既不损害彼此利益,又成功拒绝了那些不当请求,维护了变法的严肃性。

这种技巧,现代社会也同样适用。不过,前提是你得有一个像韩昭侯这样的好“僚机”,两人配合默契,才能玩得转。

说到底,拒绝的本质,不是生硬地说“不”,而是懂得如何在不撕破脸的情况下,通过智慧与策略,做到滴水不漏,还能让对方无话可说。

拒绝是一门艺术,恰到好处的拒绝,才是最高级的情商。


历史崔
历史崔,介绍历史人物的原创自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