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西安地铁8号线边的百亩菜地,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文摘   2024-08-23 11:21   陕西  

在西安地铁8号线米家崖站广运潭大道的东侧,有一大片绿地被围挡了起来。不经意间,我从围墙的一处豁口钻了进去。



与围墙外密集的高楼不同的是,这里竟然是一块舒展的大菜园,地图上显示这里是灞桥区周家坡村,围墙北面一路之隔就是未央区,不过现在都同属于浐灞国际港。


从豁口进入,仿佛一下回到了老家村里庄稼地的小路,但是比村子的路还要狭窄,道路两旁的藤蔓几乎盖得小路不到1米的距离。沿着分散的小路走去,像是走在一个小小的迷宫中,有的走到尽头是杂乱的树丛,有的到走进头没有了路,只剩下主人家搭建在地里的简易门房,门有的被锁住,有的简单用铁丝勾住。


主干道的路稍微宽些,能看见不远处村里的民房。我漫无目的走着,时不时会看到有人骑着电动车摩托车或者三轮车停在自家的地头,去地里干活。或者有人找了一个捷径从这里穿过,去外面的地铁口。


走着走着,我在一家造型别致的菜园子门前停了下来,想着主人必定是一个雅致的人。因为大多数是使用二手活动板房或者旧家具搭建的简易围挡,能这般精心打理的不多。我推开了半掩的木门,走了进去,一下豁然开朗,这个园子被打理的整整齐齐、干净敞亮。菜园里的大爷在不远处拿着铁锨正在翻地,我走了十几步快到了他身边,他依然没有发现我。


“老叔,你好。”我打了声招呼,他才转过头。


我说,你这园子收拾的好,他说都是娃“胡央”呢,说话间流露出一种被肯定的满足。


他一边干活,一边和我闲聊。


得知他今年70多了,身体还不错。他的这块地有两亩多。在地中间铺了一排木板,盖了绿色的摊子。木板两侧几米一个小方块,种满了小葱、芫荽、白菜、茄子、辣椒、苦瓜、黄瓜、西红柿,加起来应该有十余种,尤其在清晨,阳光洒过来,长满庄稼的土地带给人一种踏实和安慰。




在菜园最里面还有两条狗,喊叫几声,就停一会,看我没有其他动作,也就没有再喊叫了。


“这浇地水咋弄。”


“这有水井,方便着。”


“咱这村子有拆迁计划不?”


“目前没有,就看这跟前的路修好了,还有啥计划没,其实拆迁好也不好,你看新房村拆了好几年,安置楼都烂尾多久了。”


“我有个这菜园,村子也离桃花潭也近,锻炼也方便。”


另一块地里正在干活的是位大姐,大清早6点多就到了菜园子。她说娃都工作了,还没结婚,我也闲着,也有时间。


我说你种菜卖不,她说基本都是自己吃,吃不完的都拿给亲戚了。


我问菜地有人租不,她说还没人租。


我留了她的电话,说到时回去再问问。


我返回主干道,陆续有几个人骑着电动车拉着满筐子的菜出去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小区街边时常会碰到有人铺着袋子放着很少的一点菜在卖,来到这里我的这个疑惑才解开了,全是从这里菜地过来的。


周家坡村的四周,早已被拥挤的小区包围,是一个标准的城中村。在西安众多的城中村中是没有任何名声的,但是村里竟然还有这么大片的土地仍然被村民在使用,这是不多见的,也挺难得。


根据地图距离测算,这大片菜地应该有150亩以上。


我在想,深处闹市却有一块田,咫尺之间,让很多人在城市里可以实现“田园梦”,绝对是一件有趣的事。2020年,作家李开云出版的《南山有我一亩田》提到,2014年作者花1000元在重庆南山脚下买下了一块田的使用权,从此过上了荷锄种地、写作听雨的生活。书中记录了自己的种地生活,菜地与楼房仅一墙之隔,墙里空调运转,电脑工作,是现代化的生活;墙外,荒芜的土地,渐渐冒出一点点绿。墙里墙外,城市与乡村,融合在一起。他实现了文字和影像齐备,梦想和现实共生。


其实,我们是农耕民族,种菜的传统已经深深印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或者说是向往的那种田园生活方式。在小区一楼带院子的,河边有空地的,楼顶有地方的,都想着利用起来种菜,这些都是随处可见。


在成都的环城生态区,认种一块属于自己的地,并种上自己钟爱的农作物,在成熟季收获心仪的农产品,这是“我在成都有块田”认种认养项目。把无人耕种的复耕地变为化整为零的运营方案,项目分为个人和团体认养,个人以60平米耕地为最小认养单元,团体认养以1亩耕地为最小认养单元,认养期限均为1年,田间地头,即可见证从田间到餐桌背后的历程,领悟农耕文化的深远意义,也可以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享受纯粹的农耕乐趣。


而上海践行“社区花园”理念,将城市的剩余边角空间利用起来。实施认领“一米菜园”计划,对街道居民或者幼儿园等实现免费认领,由认领人对其负责打理,既可实现绿化生态,也可以体验种植的乐趣,还可以解决儿童劳动教育,实现有限土地的高效利用。目前更是把种植空间高度浓缩,达到小空间、高密度种植效果,并且运用多样化种植、践行可持续园艺生态理念的现代种植体验区和领先的都市共建社区菜园。


当然,西安一些社区也在开始尝试,比如在新城区纱厂东街社区,“爆改”杂草地,“共享菜园”激发社区“自治活力”,为让菜地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居民议事会成立了“共享菜地管理委员会”,将各楼栋前后空地优先划分给本楼栋,楼栋长和认领菜地的居民共同负责管理、种植蔬菜,有效破解了小区荒地治理的老难题。


对比这些案例,我觉得周家坡村的150多亩菜地也完成可以大胆尝试做一个“共享菜园”。当然首要前提是了解浐灞国际港对这块土地的规划用途,以及未来3-5年是否有建设计划,如果没有,就可以实施。


建议由村委会牵头组织,和村民协商是否愿意把自家地交由村上统一进行管理。村民可以自家土地多少进行入股和分红,可自行组织或委托专业化农业公司、专业化农业合作社来开展。可在区域设置儿童农业游乐区、农耕文化研学区,其他作为认领区,每块菜地划分为20或者30平方左右,由专人全托管或者半托管的方式打理菜园。


当然,有土地情节的村民可以作为农业种植管理员,或者有些就想自己有个菜园子,完全可以预留少量不对外出租。


这里周边小区密集,且距离较近,均在1-2公里之内;小学、幼儿园、培训机构较多,尤其是针对有小孩的家庭吸引力较大;加上目前确实有部分村民正在种菜,保持了延续性。同时投入小,后期转化土地用途方便。


如果能顺利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村民收益,充分利用闲置土地(五分之一土地全是野草和构树,统一种菜可以利用起来),也可近距离开展农业普及教育,为西安的土地利用和“共享田园”进行一次探索尝试。


也让更多的人,可以近距离深度体验到农耕的乐趣和现代“田园”生活。

文字 | 终南行走

编辑丨锦   雯
图片均源于网络
©原创内容转载请申请授权


一个正在被比亚迪改变的关中小镇
魔幻的西安房价
这一生 总要认真完整地爬一趟华山
陕军威武

今西安
新西安 新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