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民俗玩儿成“恶俗”,把蒙古包糊成年画

文摘   2024-06-28 07:00   中国  

民族文化存在深厚的底蕴,这个底蕴是不可以信手拈来、随意恶搞的。当看到下图这位女士在敖包上行为她的“艺术”时,很奇怪周围的牧民为什么那般麻木。敖包是祭祖圣地,蒙古人与长生天对话的窗口。按照严格的传统,只有本民族的男性可以去到敖包圣地近旁,且要异常谦恭、敬仰……怎能允许在这样的圣洁之地,搞这种低俗不堪、不伦不类的“行为艺术”?

这位女士“嫁”完蒙古马、恶心完敖包后,又来这儿糊蒙古包了。把蒙古包涂抹得——跟恶俗的农村年画儿似的……
当你的能力支撑不起你的艺术的时候,最好不要把恶俗当有趣。

这些年来,随着旅游文化的梯次深入,用民族礼仪接待来宾也成为了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礼仪常常被严重歪曲,而且习以为常中,本民族的领导、文化人也身先士卒地加入到了这一行列

这位女士“嫁”完蒙古马、恶心完敖包后,又来这儿糊蒙古包了。把蒙古包涂抹得——跟恶俗的农村年画儿似的……
当你的能力支撑不起你的艺术的时候,最好不要把恶俗当有趣。

这些年来,随着旅游文化的梯次深入,用民族礼仪接待来宾也成为了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礼仪常常被严重歪曲,而且习以为常中,本民族的领导、文化人也身先士卒地加入到了这一行列。

拿敬献哈达来讲,我们经常能够在新闻媒体中看到,蒙古姑娘小伙唱着豪迈的歌曲、端着奶酒,恭敬地将哈达高抬过肩敬献给领导和来宾的时候,领导带头接过来,轻佻地将哈达接过来直接套在脖子上,或者干脆接过来放在椅子靠背上,宾客们也就依葫芦画瓢地一股脑当成围巾戴在脖子上,或者顺手放在一边。这都是极其不懂礼貌的不敬行为。正确的方式是,毕恭毕敬双手接住并高举,以示尊重敬仰,叠放后架于小臂之上落座,而不能当成围脖儿戴在脖子上嬉笑。蒙古人非常注重衣帽,如果有存放衣帽的地方,应叠放整齐放在衣物的最上面。

就不尊重民族风俗礼仪而言,更有甚者,按照电影《草原上的人们》(小说《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根据改编)主题歌的方式,在敖包上“相会”起来。这是对民俗的一种歪曲和误导。有些旅游点,更是把敖包纳入到旅游项目中,瓶子、废纸屑满天飞。

【匈奴帝国·日本版地图】

【天降单于·瓦当】

古代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北方游牧民族也不例外,《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说:“岁正月, 诸长小会单于庭,祠。 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到了世俗力量取代宗教力量的发展阶段,统治者则通过节日活动的集体行为仪式进行个体思想操控(建立相应集体表象),使民众在节日仪式的隐喻中找寻群体归属感。先秦时强调的“礼乐”便属这一范畴(礼器等都与农业生产和祭祀有关)。

敖包就是这种圣地。无论规模大小、氏族分属,和北京先农坛一样,都是庄重的敬天法祖之地,岂容男女幽会、矿泉水瓶、朔料袋满天飞?

尊重并了解民族文化,需要从我做起。这是对祖先、人类文化最大的敬畏!


草原文化历史
旃乡隽语千秋事穹庐夜话百卷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