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是在中华民国时期就有了。那么咱们今天就介绍一个文件,就是在中华民国时期内蒙自治政府是怎么搞教育的。这个文件的名字叫内蒙自治政府关于国民教育的指示。注意,不是内蒙古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政府,这区别可大了去了。
文件说:“目前国民教育应该根据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培养新社会的公民。按此宗旨,必须使学生具备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革命思想。”这个话语体系在国民党改组时期就是这套话语体系。“养成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学习生产、建设和革命斗争的基本化知识,并使儿童具有爱好劳动的习惯和健康的身体。这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第一条。
当时的内蒙自治政府管辖的主要就是呼盟,那就是今天的呼伦贝尔盟,兴安盟,通辽还有昭乌达,昭乌达现在叫什么,叫赤峰。
那么学制,小学教育采用四二制。初级小学为国民教育的基础,高级小学在目前为升入中学和从事职业教育阶段的储备。这四二制啥呢?就是基础教育就是四年,另外这两年就是酝酿着,酝酿好的那就可以直接去工作了。当时小学是这么一个情况,跟咱们现在这个小学生完全不同的两概念。
注意,师范生全部公费待遇,包括伙食、住宿、文具、书籍等。这里也需要说,当时在满洲帝国时期,蒙古的人的土地全部叫做【土地奉上】。这样就出了一年300万块钱的满洲帝国的中央拨款,这300万本来是都是要给这些王公当成工资高薪养廉。说来说去就是把蒙古人民的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再把收来的钱用来收买这些王爷。大家一定要注意,即便在清朝时期,蒙旗的土地不归蒙古王公,他是归全体旗民,这叫草原总有制。
当时以博彦满都为代表的这样一批人,包括哈丰阿先生、马鸣洲先生(玛尼巴达喇),说这个钱全给王公还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那怎么办呢,拿出150万块钱——要知道,那时候一个普通人的工资也就几块钱。那么拿出这些钱干什么,搞教育,建成吉思汗的庙,说来说去就是致力于民族文化事业。到了东蒙自治政府时期就沿用了这一点。教育这一块必须得政府要拿点钱,特别是有关师范类。师范类的学生一定要免费,而且免的是比较多的,伙食、住宿、文具、书籍等。实际上,在满洲国时期就是靠土地奉上这笔钱,使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都上了学。
内蒙当初的一些高干都是很贫穷的,但是他们上得起学,后来就成为了民族的栋梁。像内蒙古大学的蒙古学教授亦邻真。那这样一些人都是曾经受到了这笔土地奉上的钱的一种恩泽,他后来又考上北京大学,成为了蒙古学研究的一个权威人士。
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于1947年的5月1号,就比新中国还要早将近两年半。行政文件签署者主席叫云泽,也就是后来的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同志。当时给云泽也就是乌兰夫做助手的副主席是谁呢,哈丰阿先生。这个文件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四日签发的。咱们中国有3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最早一个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还早。
什么是民族自治?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47年5月1号,在兴安盟王爷庙建立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是民族自治。“民族自治”什么意思啊?就是在这个自治领,自治这个民族主体民族的自治。内蒙古当时内蒙古(东蒙)的主体民族是什么呢?是蒙古族。
54年宪法里讲的是“民族区域自治”。是在民族这样一个地区里生活的各个民族的自治。两字之差,政治权利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民族自治的政治权利下,比如说教育,自治民族是蒙古族,那就是以蒙古语为教育的重点。
当然了,像纳文慕仁省(后来合并到了呼盟),还有哲盟等蒙汉杂居的地方加授汉语。当时牧区叫什么呢?叫做游牧区。游牧区就是纯蒙语术课。初小,也就是一年级到四年级,原则上就是单一授课。要是纯蒙语地区,那就是全是蒙语授课。蒙语授课什么意思?就是老师讲课的时候,要用蒙语讲。那么蒙汉杂居一些地区,那就要加授汉语了。但原则上,就是1-4年级,要不然就纯蒙语,要不然就纯汉语。
另外很新鲜一条,小学(1-6年级)不学新蒙文,也就是蒙古国当时准备推行的斯拉夫文字体系。因为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还有东欧,他们用的都是西里尔文,也就是斯拉夫体系的文字。那么当时蒙古国已经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了,他当然是要去学新蒙文。而这中间是有很多变化,包括蒙古国在内,也曾经推行过这个拉丁化蒙文,咱们国内也推行过拉丁化蒙文,老蒙文,新蒙文,这都折腾过。这个咱们就不细讲。
具体课程就是历史、地理、自然,音乐、体育、美术。这个地理课比较有意思,地理课要增加蒙古国的内容,阿尔泰山、杭爱山、肯特山,色楞格河、斡尔汗河、克鲁伦河,蒙古国的山川这也要学。1-4年级(初小)没有什么政治课,那么五年级、六年级高小是有政治课的,但这个比例就占10%。
当时政治课有这么一条,不能生搬硬套的那些大词,大政治术语不能乱用。寒暑假也很有意思,因为内蒙是一个纬度比较高的地区,暑假比较短,7月20号到8月10号,就20天。那么寒假呢就比较长了,从圣诞节就是12月25号,到第二年的2月22号,将近60天。咱们现在内蒙,好像是暑假比寒假长一些。
另外又专门提了提教学经费的问题。当时内蒙古自治政府都设各个部,比如说教育部、军事部。当时正处于战争阶段,就是战时经济,一切经济资源都要被战争所支配。内蒙古自治政府有5个骑兵师,这骑兵师要打仗、需要用钱。即便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也不能够苦教育,教育的钱要拿出来。当然,是几级统筹,盟、旗、自治政府几级都要掏钱,像初中这费用就比较大了,那教育部主要拿钱满足40%的公费生。
还有一条很有意思,是讲国民教育。国民教育跟咱们现在所讲的这种中华民族强调民族凝聚力不一样。当时讲的是公民教育,要培养新中国的公民。那个时候49年的4月份,新中国还没有成立,但是当时已经共产党胜利在望。新中国肯定跟旧时代的中国不一样,特别是在民国时期汪蒋时期,对内蒙进行分省而治,少数民族的意见是非常大的。共产党来了,把自清朝以来的这种盟旗分治、有些地方划成省这种情况就给彻底改变了,现在的118.3万平方公里都是在49年之后重新合并到一起的。
另外一点就是公民教育,觉得这个提得非常好,因为共和国的基础是公民,公民忠诚、效忠于共和国,这才是现代政治学能够讲得通的一个道理。大家可以是不同的民族,但大家都是公民,只要是这个新中国的公民,就要效忠于这个国家,忠于这个国家。
这里也讲到民教分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够兼任校长,也就是专家治学。因为懂教育的人去当校长,要比只懂行政管理的人当校长这肯定是更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