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途多舛,初心不改——读《杨度》三

文摘   历史   2024-09-15 10:40   广东  



全文架构如下:

A.从段子开始

B.简要经历

C.开篇爱情的魅力

D.爱情续篇

E.其他值得一提的信息点

本篇讲述D、E部分。


D.爱情续篇

从日本留学归来再到京城,已经是五年之后的事了。

五年时间里,丑陋美貌的姑娘不知道看了多少个,但杨度始终未忘记静竹姑娘。

怀着对姑娘的美好但实际的想象,他先从戏园子找起。今天找一个地方,累了,修养一晚,明天换一个地方继续找,把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没有踪迹。

看来,静竹不是戏班子里的人。那么她是妓院里的?

想到这里,杨度心里颤抖了一下,但很快就平静了:妓女又怎么样?妓女就不是人了?自古以来,风尘中的有识女子多得很,梁红玉、红拂,谁不承认她们是女中豪杰!哪怕静竹真是妓女,也值得爱,至少得去见见她!

从此,杨度流连于八大胡同。


号称八大胡同,其实大大小小的胡同得有二十处,所以杨度非常地忙,每天步数都过两万。只见金花班的黑底金字竖匾高高悬挂,三扇黑漆大门油光闪亮……云吉班一样的彩楼绣阁,一样的纸醉金迷……

说实话,我真替杨度担心,这样的日子得耗费多少钱财!你要知道那些姑娘们会让你白看吗?但关键仍是一无所获。

直到有一天庙会,杨度突然看到了静竹姑娘的身影,而且姑娘手里同样拿着一把豆绿绢扇。

我太替杨度高兴了。


杨度赶紧上前打招呼,女子一回头,杨度却发现这人不是静竹,只是看起来像罢了。

杨度郁闷,正要转身走开,女子却和他攀谈起来:你是如何认识静竹姑娘的?

杨度听言,感觉此女子至少认识静竹姑娘,便把过往的经历说了一番。姑娘邀杨度到家里谈话。


还是古代好,没有西医,不必担心给人嘎腰子,杨度就真的跟着人家去了。

姑娘自称亦竹,谈起了静竹的故事。

原来亦竹是静竹结义的姐妹,她告知杨度:静竹已死,皆因想你,葬在西山,可去烧纸。

杨度瞬时晕了过去。


悠悠转醒之后,杨度急于问出细节。

亦竹却说:天黑了,我这里不方便留你。待你金榜题名时,我再告知你全部细节。

可能是看杨度的表情太过灰心丧气,亦竹又说:金榜放后,你可一定要来啊!我在这里专等。

人都没了,还来干什么?莫非静竹托孤于你?


杨度回到住处,拿出了当年静竹送给他的一角拜砖,再想想当年静竹最后的交代,大丈夫不成就一番事业怎对得起姑娘的良苦用心!

于是杨度再不外出了,每天用功读书学习。

杨度此次报考的并非平常大家都听说的进士考试,而是经济特科,这是晚晴改革的一项,意在社会实用性。

经济特科的考试比考进士简单,内容也专注经济话题。虽然人们认为这不是正经的科举考试,但最起码也是朝廷举办的,所以能考中了也是一个机会。

偏巧这次考试的题目(汉代经济话题)王老师教过了,杨度又在日本留学过,东西各国的经济方略都涉猎过,这样一来,杨度答题犹如砍瓜切菜一样顺滑无比。

放榜后,梁士诒排第一,杨度屈居第二。这样,杨度终于也做了一次榜眼公。

高兴之余,杨度想不到的是,静竹比他还高兴。

没错,静竹没死,故事不给个了结,哪那么容易死!


原来因为家庭变故,父母早亡,静竹被卖给了八大胡同的横塘院。当年遇到杨度也是偶然,当时她和几个姐妹一起到公园里给琴师师父祝寿,中间离开时看到了杨度题在墙上的词。当时虽然觉得杨度与其榜眼同学的诗词都好,但一个众星捧月,一个孤苦寂寞,同是苦水里过来的静竹自然同情弱者,这才有了她主动找杨度在扇子上题诗的故事。

杨度其实去过横塘院,静竹也在暗处看到了杨度,但她还是决定暂不相认。又通过亦竹帮忙观察了杨度一些事后,她确认杨度是个痴情的男人,遂下定决心,只要放榜出来,不管他是否能考中,是否已有妻室,都要嫁给她,并准备好了钱赎身。

亦竹听说静竹要赎身离开,遂哭求静竹,她要一起离开,做牛做马伺候二人,静竹只能答应。

所以亦竹听说经济特科放榜后,赶紧告知静竹:你要做榜眼公夫人了!

你说静竹能不高兴吗!


可是她高兴的太早了,二人缘分再度中断了。

原来第一名梁士诒被说成是梁启超的堂兄弟,是康梁余孽,所以他的考试成绩作废。再查第二名杨度,在日本时就有攻击朝廷的言行,此次试卷中又有不满朝廷政纲的文字,断定该生狂妄成性,正当削去功名,拘捕讯办。

于是杨度再次东渡日本。

你走了是挺好,静竹怎么办?

静竹和亦竹隐居西山脚下,做安安分分的普通百姓,等着她的晳子回来。


我不想再开一个新的章节了,直接交代后续故事吧,虽然后来的故事也很凄美。

杨度再回京师后,迅速被袁世凯拉入帐中,并和大公子克定结义为兄弟。他没有忘记静竹,所以闲暇时又到西山去找静竹的坟墓,只是此时的他已经不同往日,他老家已经有了正牌夫人,日本也有一个夫人。

偶然之间,他听旁边的人聊天,有人说起了静竹的名字,而且听说法还没死。终于,他找到了十几年未见的静竹姑娘,只是此时静竹已经瘫痪,朝夕伺候她的亦竹恰好被袁二公子克文派人前来提亲。

自己已经瘫痪,既无法嫁给杨度,也离不开亦竹的照顾,最终静竹决定,让亦竹嫁给杨度,这样既能推掉袁克文的亲事,也能继续和亦竹待在一起。杨度不同意也不行,何况换了你是杨度,你同意不同意?

至于亦竹是否同意,两句话就把她打发了:袁二公子已经有好几房了,又是花花公子,你去了只能做小,他玩弄两个月没新鲜感了,你又多了个争风吃醋的妹妹;咱家杨晳子就不同了,他虽然也有家室,但是你看他多痴情啊。十几年了还一直想着我就是明证!

静竹姑娘对含着热泪的杨度说:我对你没有他求,你和亦竹妹妹正常成亲过日子,然后把那角拜砖还给我,只要你每天去我屋里看看,和我说几句话我就满足了。


至于更后续的故事,不知道当说不当说:说了会影响故事给人的美好印象;不说又不是历史的真实。还是说出来吧,让我两句话毁(老)了这爱情吧:

杨度后来热心政治,家里不管几房妻妾,他都很少回去问候了;政治之外,他会自己去,或者和别人一起去逛青楼,为新的女人一掷万金。


总的说来,爱情部分在整个小说故事中的布局非常有特色、有水平,这样,爱情既是一条主线,吸引了读者;同时爱情的消亡,也解释了现实和政治对杨度的巨大影响,这一点,普通男人都逃不过,更何况杨度这个学帝王学的人呢!

杨度后来的经历就不多说了。

总结全部故事,我看到的是一个有才华、无心计、志大能疏的普通人及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这样的描述,我担心会给人一种杨度迂腐无能的形象,所以特意在此贴出他的照片。

杨度其实是个非常精明的小伙子形象,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有才华的律师。

但他遇上了一个大时代,那个时候,能不走错路的人太罕见了,全国也只有三四个人吧。换了我是杨度,我连他十分之一都达不到。但他已成了历史人物,只能任我这个失业者评说了。

也许恰恰是杨度的失败,让我对他抱有了某种程度的同情心;但归根结底,杨度是一个有良心、有底线的人,他不相信通过暗杀或大规模屠宰能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发达繁荣。单凭这一点,我就不能再抱着嘲笑和调侃的态度了。于是这篇闲扯文章的标题就成了“初心不改”;当然,这样的说法也绝非是夸奖他。

杨度学的是帝王术,但是出身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帝王,只能是辅佐帝王,或辅佐有可能成为帝王的人,这就是他的“初心”。他努力一辈子就是要通过帝王术的施展为自己博得一个名位,这样的初心说不上高尚,也说不上低俗,普通人都想要而已。至于能不能成功,大家都知道帝制在中国早已没了市场。


E.其他值得一提的信息点

1,王凯运教学个例。【】内为引用,蓝色字体为点评。

王老师说:【“有一天,肃顺哭丧着脸对我说,皇上看来活不久了,万一龙驭上宾,……文宗一死,他就会落在恭王的股掌之中,后果不堪设想。我却对他说,依我看来,最大的敌手还不是恭王,而是西边的那个,西边,指的谁,你知道吗?”

“我知道,当今的慈禧太后。”杨度答。

“是的。”王闿运又抽了一口烟,说:“西边的那位不是普通的女人,精明能干,贪权嗜利。怕的是她今后挟幼子号令天下,置你们这班老臣于不顾。肃顺说那个女人是值得防范,你能有什么好法子吗?我轻轻地说,你要劝皇上效法汉武帝处置钩弋夫人的办法,死之前,赐西边的一根白绫绸,最大的后患便去掉了(擦,这能是真的?这要是真的,慈禧没连你和你全家一起处死算你走运了)。肃顺高兴地说,好主意……洋人打到京师,皇上仓皇北狩,我不能随驾去承德,既然无法为肃中堂赞画参谋,只得离京南下去找曾文正,请他帮忙。谁知曾文正私心太重,采取坐山观虎斗的办法,眼看着文宗死后,西边的和恭王携起手来,废除顾命制而行垂帘制。大清王朝从此江河日下,尽管长毛平后,曾文正他们口口声声喊中兴,那实际上是他自己想做中兴第一臣(你学习和教授帝王术的目的难道和曾文正不是一回事吗?),国家何曾中兴过!”(国家不中兴,你不怪太后和皇上,反而怪一个大臣?)


2,梁启超的学问。

随便来几句就让人钦佩,时间过去100年了,99%的国人还达不到这个认知。

“中国最大的弊病在君权盛而民权衰。”梁启超不假思考地回答。梁启超侃侃而谈:“中国历来只有君主而无民主。君主者何,私而已矣。所为者一家一姓;民主者何,公而已矣,所为者民众百姓也。从秦汉以来,都把江山社稷看成是皇帝一家的私产。这样的皇帝,说穿了,不是圣上,而是民贼!真正的圣上,在中国没有,全世界也很少,近世只有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那才是真正有高尚品德的君主。国家事,本是众人之事,国家要强盛,就非要众人共负起责任不可,而责任与权利是密切联系的。眼下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实为中国致弱之根源。故争民权,行民主,乃今时救国之善图,而欲达此目的,非维新变法不可!”

正好,下面引用王老师批驳梁启超的课堂讲话,让我们清晰地看看二人的水平对比。

王老师说:【“从我几十年的为学来说,我是绝对不能同意梁启超的君民平权的怪论的,这正是叶焕彬所斥责的无父无君之邪说。你想想看,中国将近四万万人口,满汉蒙藏回多族共处,若没有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君主统御,人人都来做主人,都来管国事,那岂不乱得一团糟!那还有什么体统,还有什么礼仪,还有什么国家(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这广大人群是否能理解民主的含义并接受)?晳子,不管今后是康有为、梁启超,还是其他比康梁更厉害的口吐莲花之辈对你说,中国不要君主,要实行民主,你都千万不要相信。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说什么美利坚呀,法兰西呀,英吉利呀,这些国家我没有去过,也没有读过他们的书,他们或许可以实行共和制,实行民主制,但对于我们中国,我是研究了一辈子的,一部二十四史,我比谁都读得多。我从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中国要富强,必须依靠英明的君主,国家大权集中在一个英明有作为的君王的手里,国家就强盛,百姓的日子就安定,反之,国家之权分散在诸侯、藩镇、地方大吏手中,国家就乱,就衰弱,百姓也就会饱尝战乱离散之苦。” (还是那句,问题在于广大人群是否能理解民主的含义并接受)


全文完。

求赞、再看、转发。

-------------------------------------

您或许对以下原创文章感兴趣(遇有删除文章可联系我索取)

读美籍中共党员李敦白回忆录

李国雄回忆《随侍溥仪三十三年》

《老蒋日记》之老常骂英国

解读《赫德日记》系列请联系我索取PDF

懿律和义律:《马嘎尔尼使团和乾隆盛世》

又逢庚子 那年庚子 第一次分享音频文件

《李宗仁的后半生+唐教授的写作风格》 请联系我索取PDF版

解读《李宗仁回忆录》全文阅读 请找我索取PDF版本

黄绍竑回忆录中的信息点

《蒋经国日记中的值得一读的东西》 请联系我索取PDF版本

义律读书
我用我的方式,在字里行间,讲述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