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LIFE
时 / 光 / 印 / 记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甘肃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成立于1956年11月,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辖1市、7县、123个乡镇、7个街道办、1089个行政村、106个社区,户籍人口248.68万人,常住人口210.11万人(截至2023年底),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42个民族,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
01
时 / 光 / 印 / 记
临夏是化石之乡,这里的古动物化石享誉世界。在临夏出土的距今亿万年前的恐龙足印群化石遗迹,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清晰度之高,世所罕见。在临夏和政地区出土的距今3000万年至200万年的古动物化石,占据了十项世界之最,被誉为“古动物化石之乡”“古生物的伊甸园”。2024年3月,临夏地质公园成功晋升为世界地质公园,这是甘肃省继敦煌、张掖之后第3个成功获得世界级“金字招牌”的地质公园。
临夏是彩陶之乡,这里的文化遗迹星罗棋布。临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先后孕育了举世闻名的马家窑、齐家、辛店、寺洼文化,现珍藏于国家博物馆的一级文物“彩陶王”就出土于临夏,因此,临夏也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在临夏地区先后出土了中华第一铜镜、中华第一铜刀、玉七联壁(2018年5月上湾遗址出土的七件不规则形玉板,经专家鉴定,定名为“玉七联璧”,定级为国家一级文物)等珍贵文物,位于广河县的齐家坪遗址是全世界唯一的石器、骨器、陶器、玉器、铜器“五器”俱全的遗址。
02
时 / 光 / 印 / 记
临夏是花儿之乡,这里的“花儿”异彩纷呈。临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活着的诗经”之称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花儿”,被誉为“花儿之乡”。临夏砖雕、河州贤孝、保安腰刀锻制技艺、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等11项民间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临夏,不仅能听“花儿”,还可以赏“花儿”。“家家种牡丹,户户植芍药”是临夏流传百年的传统,“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久负盛名的紫斑牡丹是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临夏也成为继河南洛阳、山东菏泽之后的又一个牡丹之乡。
临夏是美食之乡,这里的美食香飘四海。在临夏,美食不仅仅是一种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交流,这里有河州包子、河州锅盔等“十大面点”;有河州酿皮、广河甜麦子等“十大小吃”;有手抓羊肉、爆炒草鸡等“十大名菜”,这些琳琅满目的各类特色美食,尽情绽放出舌尖上临夏的风采。
临夏是“避暑天堂·康养胜地”,这里的生态清新怡人。境内自然风光奇绝瑰丽,莲花山、太子山、积石山透迤相连、冷峻苍茫,黄河、洮河、大夏河穿峡绕谷、扬波激湍,积石峡、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似断如连、山重水复,沿太子山一带森林覆盖率高,自然植被良好,是“天然的植物园”。临夏平均海拔2000米,气候凉爽、空气清新,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3℃,西南部太子山一带负氧离子浓度在5000个/cm以上,是“天然氧吧”,是西北理想的“避暑天堂·康养胜地”。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刘家峡旅游度假区、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八坊十三巷等景区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流连忘返;被誉为“甘肃最美自驾公路”的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和环绕刘家峡库区的炳灵湖旅游风情线,将景区景点和精品民宿串珠成链,闪现着近悦远来的魅力。
临夏州有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43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46家,其中:5A级1家(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4A级12家、3A级31家、2A级2家;省级大景区2个(黄河三峡、松鸣岩-和政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旅游投资公司9家(州级1家,县级8家);星级酒店15家、旅行社26家、在册导游员193名;国家等级民宿4家(唐蕃云舍、野望阁、枣社一号、草甸民宿);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1个(和政县法台山);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个(和政咀头村、临夏市折桥村、马家庄村、临夏县钱家村、康乐县纳沟村、临夏市折桥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永靖县、和政县、临夏市)、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19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临夏市、永靖县);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永靖刘家峡),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临夏市折桥湾、和政县松鸣岩)。星级农家乐170家。图书馆9个(州级1个、县级8个),文化馆9个(州级1个、县级8个),美术馆4个(州级2个、县级2个),博物馆(纪念馆)19个(国有17个、非国有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3个、街道综合文化站7个,乡村舞台1150个;各类文物遗址82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炳灵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项、代表性传承人9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9项、代表性传承人44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8项、代表性传承人272人。
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北部属冷温带半干旱气候,西南部属冷温带半湿润气候。其特点是西南部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河谷川塬区温和。年平均气温6.0-9.9℃,极端最高气温40.7℃,极端最低气温-32.2℃。年平均降水量286.1-617.1毫米,呈南多北少分布。年平均蒸发量1191.1~1584.6毫米,年日照总时数2275.0~2519.4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58%~70%,无霜期139~178天,最大冻土深度85~113厘米。
- END -
文字|培训资料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