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故事(38)/ 永昌:西路军策应西安事变

美体   2025-01-06 07:38   甘肃  


永昌:西路军策应西安事变


1936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和军委认为《宁夏战役计划》已没有执行的可能,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设想计划,简称《作战新计划》。当中共中央向张学良通报了《作战新计划》中的战略设想时,张学良力主红军原地不动,“过一二个月”,等待西北局势的变化。

中共中央在得到张学良西北局势将有变化这一消息后,决定推迟战略转移的新计划,并命令刚刚进至河西走廊东端的西路军,作为一支战略机动力量,在永昌、凉州一带建立根据地,待机策应黄河以东的红军和友军。为此,西路军在凉州、永昌、山丹一线坚持作战,暂缓了西进的步伐。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15日,军委电令徐向前、陈昌浩,西路军目前应在现地区抓紧休整,进行政治动员,一面争取凉州之补充旅和“二马”到抗日方面来;一面准备接通兰州,并准备适时占领安西地区。12月24日,军委电令西路军准备东进,但当“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27日,军委又电告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途甚佳。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


为策应河东红军主力转移,配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路军在自身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在凉州、永昌、山丹地区前后坚持了四十天,日夜血战不断,部队有耗无补,处境日益困难。

一直从事西路军史料研究的麻琨老师告诉记者,对于“西安事变”,青海军阀马步芳和河西军阀马步青都持坚决反对态度。这不但在中共中央军委给西路军的电报中曾明确指出过,而且从“西安事变”后“二马”加紧进攻西路军的实际行动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马步青、马步芳共有正规军三万余人,民团武装三万多人。此外,还有许多蒋介石嫡系部队驻扎在黄河两岸,诸如紧紧尾随西路军的国民党中央军杨德亮旅,驻甘肃同心城、七里营一带的胡宗南部,关麟征部,驻会宁、静宁一带的毛炳文部、曾万钟部,至少也在七万人以上。这些也全是坚决“剿共”和反对“西安事变”的力量。一旦内战爆发,他们将给西安附近的红军和东北军造成极大威胁。

由于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浴血奋战,不但使马步芳、马步青的三万多正规军和数万民团直接投入战斗,也牵制了蒋介石的七万嫡系部队。西路军牵制了黄河两岸10余万敌人,减轻了西安的压力,对于稳定“西安事变”后的形势起到了有力的策应作用。

“西安事变”爆发之后,何应钦借机讨伐张学良、杨虎城,调动大批“讨伐”军逼近潼关,大规模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此时,中共中央除在西安周围部署红军主力准备抗击之外,也把西路军作为一个牵制和威慑力量,削弱国民党军及其嫡系部队从西面对西安的威胁。

1936年12月24日,军委致电徐向前,“在整个方针上看来,西路军以东进为有利”,在接到军委电令后,西路军领导人立即复电,坚决执行中央决定,准备东进,配合河东红军主力和友军与“讨伐”军作战,西路军的这一决定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有力支持。

“西安事变”虽然和平解决,但蒋介石回南京后,违反约定,将撤兵陕甘之计划不执行,重新部署逼迫陕甘,调集四十个师的兵力,拟进攻西安,又有重新爆发内战的可能性。

此时,西路军已西进至河西走廊的临泽高台一带。中共中央鉴于黄河以东的紧张局势,先是令西路军暂停西进,建立肃(州)甘(州)安(西)根据地,从1937年元月16日起,又连续指示西路军东返凉州地区,对粉碎蒋介石的内战阴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正如徐向前生前所说,“西路军起到了策应河东红军和友军的作用,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通彦:“逃跑的时候,战友背着我……”


张通彦,1920年11月生于四川通江县一农民家庭,他的父母祖辈都是庄稼人,他们亲身体会到生活中没知识、没文化的痛苦,因此省吃俭用,积攒钱来供儿子上学。


张通彦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刻苦,勤奋努力,学习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第二年,家乡遭了天灾,地里颗粒无收,父母只好让张通彦辍学。辍学后,张通彦一边帮大人干活,一边抽空自学。


1933年初,在父母的鼓励下,不满13岁的张通彦报名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在十三军总医院当了护理员。


1936年10月,红军在会宁会师后,张通彦随部队西征,成为一线战士。但由于战事频繁,红军伤亡人数增多,领导考虑到张通彦有护理经验,又将他调回医院卫生队当护理员。


“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少数战士穿着老百姓送来的棉衣,还有穿单衣的……人特别困,一说原地休息,坐下就睡着了,基本上没有好好地睡过一觉;睡觉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不脱衣服,人挨着人睡,冻得受不了……


1937年4月,在安西白墩子,张通彦被俘。


被俘后,张通彦和战友们被送往青海,编在敌补充团暂时服役。张通彦不堪忍受敌人的虐待,和一战友商量借机逃走。但当他们行动时被敌哨兵发现抓了回来,张通彦被打得皮开肉绽。


但张通彦并没有因此放弃逃离的想法,他终于和几位战友一起成功地逃离了敌人的补充团。


张通彦告诉记者,在逃跑的过程中,他的脚被河里的冰划破,化了脓,无法行走,几位战友轮换着背他走到一个小山村。一位老奶奶给了他们一些吃的和衣物,并热心地为他治疗脚伤。伤好后,他和战友分开,才来到了兰州。


兰州张玉冰
兰外张玉冰,把身边的故事讲给您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