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故事(41)/ 李先念:率领左支队艰难西进

美体   2025-01-09 00:01   四川  

李先念:率领左支队艰难西进

石窝山遗址


1937年3月底,经历了倪家营子和梨园口血战的西路军将士们,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退入了祁连山腹地。“西路军进入祁连山后,部队已经被敌人打得七零八落,指挥部能够直接掌握的只有三十军尚成建制的一千余战斗人员,还有机关干部、勤杂人员、女战士约2000人,其余同指挥部尖去联系。石窝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开的。”西路军研究会副会长郝成铭这样说。




关于石窝会议,近年来在许多西路军将士的回忆录中都有披露。李卓然在《我的回忆》中这样写道:梨园口战役打得非常激烈,敌我双方伤亡很大。经过激战,西路军余部从康隆寺附近转移到一座小山上,我记得这座山上有一块很大的石头。在这里,我们总部开了一个会议,后来人们称为“石窝会议”。“石窝会议主要讨论的是部队今后的行动问题。”郝成铭结诉记者。1937年3月14日下午,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召开会议后形成的一个最重要决定就是将西路军余部分编为3个支队。“三十军余部约1000人编为左支队,由李先念指挥向新疆转移;王树声率领以红九军为主的700余人编为右支队,向东游击;张荣、曾日三率领机关干部、伤病员、妇女小孩共1000余人编为另一支队(也称中路支队),就地开展游击活动,设法突围回陕北。”


记者从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中的有关文电中看到,1937年3月17日,中央及军委电令:同意西路军成立工委会并分三路游击。石窝会议结束后,西路军余部开始按照3个支队的编制展开行动。右支队主要由红九军和骑兵师的剩余人员组成,有一定的战斗力,在祁连山中分头展开游击活动来吸引敌军搜山部队的大部分兵力。最后在敌军的猛烈攻击下,只有一小部分突出重围;中路支队在石窝子一带活动时被敌骑打散,大部分将士被俘或牺牲。


石窝会议当天晚上,李卓然、李先念率领左支队向西行动,经过3天急行军,进入祁连山深处,摆脱了敌人的尾追。3月23日,左支队行至祁连山分水岭时,电台工作人员修好了留存的一部电台并接通了与中央的联系,汇报了左支队西行的情况。中央和军委复电指示左支队团结一致,保存力量,设法去新疆,中央将派人去新疆迎接。

左支队深入祁连山实际上面临的是严峻的生死考验。一本关于西路军左支队西进的书中这样描绘当时的情形:在海拔几千米的冰山雪岭上行军,无粮、无盐,衣破鞋烂,行军、生活遭遇到极大困难,不少同志因病、饿而死。红军指战员白天依靠指北针辨别方向行军,夜晚宿营在冰窟山洞之中。


最终,这支历经千难万险的队伍走出了祁连山。但前方等待他们的还是接二连三的恶战:安西境内的4次战斗,使九死一生的左支队再受重创,最后只剩下400余人了。1937年5月1日,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等带着几十辆卡车,载运着衣物、食品、药品到达星星峡,迎接这支饱受磨难的队伍。随后,这支队伍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组成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进行军事技术和政治训练。


戈壁新城嘉峪关


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公路笔直,路的两边是茫茫戈壁,行驶在上面的火车就像一条蚯蚓在蠕动。远处的祁连山一直在向前延伸,仿佛走不到尽头,我们的下一站是嘉峪关市。



一出高速路口,一座美丽时尚的现代新城出现在我们面前。宽敞的大道,整齐的楼房,时尚的城雕,搭配协调的城市色彩,还有眼睛所到之处的满眼绿色……进入城市后,给人的错觉是仿佛到了江南。“变化太大了,怪不得我爱人说现在的嘉峪关变得非常漂亮。”尽管在穆珺心里早已有了嘉峪关变化的准备,但是嘉峪关的变化还是让她非常诧异。




作为戈壁滩上崛起的城市,对水的渴望可想而知,水在这里显得弥足珍贵。我们住的酒店对面是新建的东湖公园,水源是附近几公里的一处泉水。东湖面积56万平方米,有大中小3个湖泊组成,3个湖由高到低层次错开,特色迥异的景致将它们紧紧连在一起。时而是小桥流水,时而是如帘的瀑布,小孩可尽情在景致间玩耍。如果走累了,随处都有小憩的椅子,整个公园以水为脉、以绿为基,充分方便游客,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这些湖水流到最后,会被作为工业用水和绿化用水,循环利用。


终年干燥多风的天气,和市民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这座小城干净得一尘不染。街道两边的树木在这个秋天仍是郁郁葱葱,大面积的绿地随处可见,它掩盖住了戈壁滩的原貌,精心装扮了城市。据了解,嘉峪关市的绿地面积已达1182.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保持在16.9平方米,而兰州的人均绿地面积尚不足10平方米。虽说仅仅是路过,但我们仍被这座戈壁新城的美丽所折服。


兰州张玉冰
兰外张玉冰,把身边的故事讲给您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