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天:《惊沙》是对父辈的怀念
《惊沙》讲述的是共和国开国名将秦基伟“临泽突围”的故事。编剧小滨就是秦基伟之子秦天。提起创作《惊沙》的过程,秦天说:“那真的算是一个偶然,虽然我不是搞剧本创作的,但这个本子由我来写也许就是最合适的。” 在秦天的眼里父亲既是偶像,也是恩师和榜样。“在我小时候,父亲常对我说,在他的戎马生涯中,长征最苦,西路军最难,临泽突围是又苦又难。” 在国防大学秦天少将的办公室里,他讲述了《惊沙》剧本创作的经过。
几年前,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要拍“共和国名将系列”的影片,秦基伟也在其中。要将战功显赫的秦基伟上将搬上银幕,并非难事,随便截取他的一段故事足以展示其光辉的形象。可令人意外的是,将军的家人却要求以西路军悲壮历程血战河西为题材创作剧本。
虽说早在80年代,在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西路军历史已大白天下,并得到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是,萦绕在人们心中“西路军是敏感问题”的阴影并未完全抹去。公布与众的有关西路军的资料甚少。“所以,这也给写剧本的人增加了创作的难度。剧本写好后,我和家人看了都觉得不太满意。我本人并不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但一想起那段悲壮的历史,心中不由得波澜迭起。于是,真的就按捺不住,自己动起手来了。”秦天说。
从写下《惊沙》的第一个字开始,秦天似乎穿越时空,和淹没于历史中的那一个个生命晤对:“三个月,整整三个月,我几乎夜夜难眠。特别是当我和剧组创作人员来到河西走廊时,作为一名军人,才能深切感受到两万多将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浴血奋战的!《惊沙》是我对父亲的怀念,也是我们晚辈对父辈尊敬、对红军精神的追寻。人们可能对西路军悲壮的结局惋惜,痛哭流涕,但是,西路军以整个生命共同参与并完成了写在共和国旗帜上的胜利,他们是不朽的!"
电影里桂芳的原形就是张琴秋
《惊沙》中青年演员国歌饰演的西路军女战士桂芳最终和未出世的孩子一同牺牲,引得不少观众啜泣不止。秦天说:“其实,好多西路军的后代看了《惊沙》后,都会看到自己父母的影子。电影里桂芳的原形就是张琴秋。”
张琴秋是西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当年在倪家营子血战中撤离出来的西路军将士,正在向东疾进。这时,挺着大肚子的张琴秋要生了。当时她身边都是些年轻的小伙子,时任卫生部长的苏井观叫大家找来大衣、布单子,几个人背对背围成一个圈,孩子出生了……
然而,当时敌人就在后面追,没有办法张琴秋就把孩子扔在了雪地里。记者2006年在京采访刘鹤孔时,他依然显得很紧张,嘴里不停地说:“那可是陈昌浩和张琴秋唯一的儿子啊!”
张琴秋,在鄂豫皖、川陕工作期间和长征中,曾任苏维埃学校校长,红四军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红江县县委书记,妇女独立师师长,川陕省委妇女部长,西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长等职。就是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红军女将领,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无法保护自己弱小的婴儿。
“虽说,影片中桂芳是和未出世的孩子一同牺牲,但她与张琴秋的孩子一样都是为革命而死的……”秦天感慨万千。
任小平:米娃就是我的父亲
在北京举行的《惊沙》全球首映庆典仪式上,原西路军总卫生部警卫排战士任道先的儿子任小平含着眼泪一口认定:“电影中的米娃就是我的父亲任道先。”
任道先出生于1922年。1936年,红军西征时,他不过是个只有14岁的孩子。但是,坚定的信仰,战火的洗礼让他成为一名坚强的战士。他写的《忆临泽保卫战》结尾是这样的:“我参加革命以来,大大小小的战斗经历过很多次,而这一次战斗留给我的印象却是最深刻的!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些年轻的面孔!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每每在战斗危急时,或在工作发生困难时,我一想起临泽战斗,一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来,我的勇气和力量就会倍增!临泽保卫战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事实上,西路军中确实有不少十四五岁的孩子。他(她)们虽然没有成年,但却是威武不屈、奋勇杀敌的伟大战士。米娃的形象,无疑是作者对这群少年英雄的精心浓缩之笔。
朱玉:“将西路军的历史搬上银幕,我感到很安慰”
可能没有哪一部影片的首映庆典仪式会像《惊沙》一样,几乎让所有参加的来宾热泪盈眶,从老将军到西路军将士的子女,从主持人到演员,台上台下的人无不动容。人们对《惊沙》影片中所表现的每一个片段唏嘘、赞叹之后肃然而起敬。特别是为西路军历史正本清源第一人——国防大学教授朱玉更是难抑心中的激动。
朱玉,山东青州人,1948年入伍,国防大学教授。徐向前元帅回忆录《历史的回顾》执笔人,主编了《徐向前文选》和《李先念传》(上卷)等。
1979年,朱玉调至徐向前传记编写组工作,担负着徐帅回忆录《历史的回顾》写作任务。在中国档案馆和军事档案馆里,在查寻徐向前元帅任西路军总指挥的有关资料时,一些最原始的资料、电文让他吃了一惊。西路军的问题不是早已被定性为‘张国焘错误路线’的牺牲品,可从所有原始的资料、电文中我看到,西路军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完全按中央的决定进行的。我要为这些死难将士说话。”
1981年朱玉撰文《“西路军”疑》为西路军正本清源打开了缺口,引起了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徐向前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度重视。在他们的关怀下,西路军历史问题终于重见天日。此后,公开出版的一些书刊,如《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有关条目、《毛泽东选集》有关注释、《毛泽东传)《徐向前传》《李先念传》《陈云年谱》、新版《中国共产党历史》,以及徐向前、李先念逝世时中共中央的讣告及生平介绍等,都明确地对西路军进行了新的表述和评价。
2001年11月7日,江泽民在纪念徐向前元帅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更是高度地肯定了西路军的历史作用。2009年,胡锦涛在纪念李先念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更进一步强调:“会宁会师后,他遵照中央军委指示率部突破黄河天险,执行宁夏战役计划。随后,他担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指挥红三十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连续奋战,重创敌军,对配合河东红军战略行动、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如此,“好多人仍然抱着老调子不放。”朱玉说,“历史是既成的事实,事实是无情的东西,不容人们按主观的意志随便剪裁和否定。所以,只要人们把那些电文按照严格的历史顺序加以排列,否定者的观点便不攻自破,被根本否定。由此证明了一条真理:要为无法辩护的东西辩护,总是不会成功的。”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惊沙》是迄今为止描述战争影片中最成功的。将西路军的历史搬上银幕,我感到很安慰,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其在影史上的地位,也会在日后看到。我希望通过《惊沙》这部影片,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正视这段历史,从而告慰先烈,激励后代,教育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