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烈之女王娟娟:草鞋将军,一生朴素
红西路军这一段悲壮的人生经历,给父亲的一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烙印,培养了他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父亲的一生艰苦朴素,对生活从没有什么过多要求,人们给了他一个“草鞋将军”的雅称。
记得父亲生前常常与他的战友们一起回忆战争年代的经历,念叨着那些牺牲了的战友的名字。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幸存是许多战友用生命换来的,所以他没有资格去贪图享受、追求名利。那颗滞留在体内的子弹头见证了老将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身经百战的英雄业绩。这段时间在河西的日日夜夜里,我的心一次次被震撼着: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支队伍始终不渝地在顽敌面前英勇奋战、前赴后继?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长征过来的,爬雪山、过草地,他们还要承受祁连山的冰雪寒霜和千里戈壁的长途奔徙。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是一种坚定的信仰在支持着他们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杜义德之女杜红:传承精神,延续品质
杜红介绍说,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骑兵师西渡黄河,改称西路军骑兵师。西路军骑兵师在增援五军高台作战途中,与数倍的马家军骑兵相遇,一场敌我悬殊的激战后,兵马几乎全部折损。在西路军固守倪家营子时,第二次组建了骑兵师,总部四局局长杜义德兼任师长,师辖两个团,只有七个连四百余人马。骑兵战士大多是从机关精简下来的,而马匹状况十分不理想,甚至还有一部分不能上阵的母马。新的骑兵师组建后,经过不到一个月的骑术和战术训练,就仓促上阵了。
1937年2月中旬,骑兵师奉命从倪家营子趁夜突围。在东大河,大批敌军围攻上来,把骑兵师逼进一个土围子。杜义德指挥部队凭借围墙抵抗敌人的进攻。战斗很激烈,部队弹尽粮绝。经过突围,最终这支骑兵部队的残部得以保存。此后,杜义德率领骑兵师紧跟总部,日夜征战,在三道柳沟、梨园口、马场滩等战斗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胡正先之女胡滨江:军民连心,鱼水情深
父亲胡正先,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时只有12岁,从小跟着部队学习无线电技术。会师以后,父亲随着红四方面军的五军、九军、三十军西征。大家都知道,西路军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几乎全军覆没,但是父亲曾说过,甘肃的群众非常好,有些掉队的战士被当地的群众收留了。有一年,父亲与同事到青海去参加一个活动,好多被打散以后留在当地生活的西路军战士跑来见他们,都是老百姓把他们掩藏下来,治好伤病后在当地扎根。这次我感触也很多,我的父亲经过倪家营子战役以后,再也不愿意看夕阳,因为十几岁的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殷红的夕阳。
周纯麟之子周善平:信念坚定,不怕牺牲
父亲参加了鄂豫垸、川陕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和反“围攻”战斗。参加了长征,三次过草地、雪山,六次负伤。父亲晚年著有《铁骑纵横》《金戈铁马》《血战河西走廊》《征途的回忆》《风雨五十年》《红星耀西陲》《周纯麟回忆录》七本回忆录。以往看回忆录,总不明白西路军将士们为什么能那样不怕流血牺牲,与敌顽强拼杀,视死如归?这次我找到了答案。一是他们有坚定的信念,穷人、老百姓要翻身求解放,要有土地,有饭吃,就要打天下。二是勇敢不怕死,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为了求解放,就要扛起枪,拿起刀,就要流血牺牲,就要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三是服从命令,党的利益、人民的安危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