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故事(36)/ 古浪三次战斗红九军折半

美体   2025-01-04 00:01   甘肃  

古浪三次战斗红九军折半


古浪县横梁山群众在下石沟梁为红九军烈士修的纪念碑



军事专家郝成铭告诉记者,1936年11月6日,渡河红军遵军委电令,计划首先消灭平番、大靖间马步芳野外部队,进取大靖。平番(今永登)、古浪、凉州(今武威)一带地区,发展创建甘北抗日后方,配合主力行动。也就是执行通常所说的《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在占领和把守古浪的过程中,红九军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古浪境内发生的3次战斗中,虽然毙敌2000余人,但是红九军也损失惨重,伤亡2400余人。有“古浪三战,九军折半”之说。9月20日上午,古浪西路军烈士陵园,一座由红色步枪、黑色长矛、白色刺刀拼为一体的纪念碑映入我们的眼帘,在碑的后面,混凝土围成的巨大陵墓静静地卧在那里。在修建陵墓之前,这里是一个“万人坑”,埋在这里的是红西路军在古浪战役中牺牲的红九军将士。



1936年11月11日,红九军二十五师的先头部队进入古浪境内,经大国沟、干柴沟抵干洼沟,击溃守敌马福仑部,占领了干柴洼(今干城村)。红九军刚刚进至干柴洼地区,马元海率4个骑兵旅、马全义团及互助等县民团尾追而来,由东、南、北三面向红九军阵地猛扑过来,敌人以骑兵和步兵相配合,向红九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


随后,敌人重新组织力量,还派3架飞机助阵,集中火力猖狂进攻,突破了红九军的前沿阵地,大队人马蜂拥而入,直逼军部。危急关头,红二十五师一个团从敌人的侧面打了过去,这才给军部解了围。这场战斗持续到下午3时许,敌人以骑兵掩护步兵,仓皇退却。


次日,激烈的战斗又进行了整整一天,情景十分惨烈,红军坚守阵地奋勇还击,敌人始终未能突破。战斗中,击毙敌海南警备一旅司令部副长官苗玉青。夜间,红二十七师坚守干柴洼,掩护红二十五师师直部队撤离干柴洼向横梁山前进。



郝成铭说,干柴洼突围战是西路军渡河以来的第一次挫折。


横梁山阻击战打得敌军心慌慌


12日,红军进至横梁山,敌尾追不舍。马元海率海南警备第一旅、第二旅和骑五师第二旅、一百师六百团、骑兵独立第一团、第二团等部以及所属民团从干柴洼追来,企图与红军决一死战。



红九军在横梁山与敌鏖战一昼夜,击伤敌骑五师第二旅旅长韩起禄、击毙副官马三彪、营长韩进忠以及下级军官30余人,士兵民团近400人,使敌军军心慌慌,堵不住、打不过红军的说法风行一时。


13日晚,红九军先头部队在军政委陈海松率领下逼近古浪县城,次日攻城。因守敌兵力薄弱,红九军占领古浪县城。



红军占领古浪后,马步青在凉州(今武威)一面连电青海告急,一面派残部支援古浪。马步芳严令敌部指挥官“城存尔存,城亡尔亡”,同时,又增派大批兵力,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古浪城。11月16日拂晓,马元海集中3个骑兵旅和4个民团的兵力,向古浪城猛烈攻击。红九军奋起反抗,激战当天,歼敌六七百人。17日,敌人在3架轰炸机的配合下再次发起猛攻,城外工事大部被毁,红军被迫退入城内。


18日,敌人重新调整兵力,发动进攻,并将主力方向放在城南山头制高点,因敌众我寡,弹尽援绝,山头阵地被敌人攻陷,一个团的指战员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前方日记


2006年9月21日 晴


从景泰出来,沿着当年红军西行路线,昨日,我们从景古公路直接赶往古浪县城。这条公路沿横梁山北行绕过乌鞘岭斜插入古浪,沿途山势起伏,沟壑纵横。适逢中秋时节,沿线公路边经过的村庄里,农民们正在紧张地打碾庄稼。



中午,我们来到古浪县城。西路军烈士纪念碑在县城西南的公园旁边,碑后巨大的坟茔里埋着当年古浪战斗中牺牲的2000多具红军的尸骸。我们凝望着这座背靠青山的巨大坟茔,它在凉风吹拂中静静谛听着松涛过溪的声音。官兵一体,在战斗中,他们是肝胆相照、亲密无间的战友和兄弟,死后他们又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纪念碑正前方的高山是当年红军战斗最激烈的东升洼(音),山顶上、半山腰当年红军防御的工事依稀可见。


下午4时,我们进入武威市区。郝成铭老师告诉我们,虽然当年西路军主力没有进入凉州,但“城下之盟”就在武威的新城举行,凉州区还有几位健在的西路军老兵可以去采访。


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


李先念传记组设在北京翠微西里小区的一栋普通住宅里,在这里我见到了《李先念传》编写组组长、国防大学的朱玉教授,朱玉是为西路军正本清源的第一人。


“要说西路军的历史,我们得先从“西路军’的由来说起吧!”朱玉说,“当时,三十军强渡黄河成功后,徐向前、陈昌浩率四方面军总部随红九军也过了黄河,同时命令从会宁撤出的红五军监守在虎豹口,掩护各部队过黄河。由于敌人突破了红军数道防线,五军面临被包围的危险,遂奉命押送船只顺流而下至三角城渡口过了黄河。至此,虎豹口东岸渡口落入敌手,刚刚大会师的红军被分割成了两路。”


正当渡过黄河的红军在河西激战时,河东的局势发生了变化。红军过河的主要任务是打通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联系,是中央早已确定的战略目标。但由于红一方面军主力不能按原来计划西渡黄河,此时,蒋介石集中优势兵力在河东猛攻不止,敌军关麟征师、马鸿宾师正向石嘴山方向移动,以夺取由北面进入宁夏的门户,河东红军处境十分困难。11月3日,共产国际从莫斯科来电称:原本打算从宁夏方向而来的武器支援,改为从新疆方向。至此,中央被迫放弃“宁夏战役计划”。


五十多年后徐向前才知道“作战新计划”


1936年11月8日,中央制定了一个全新的战略计划——《作战新计划》,将在河东的一、二方面军组成南路军;红四方面军的两个军组成北路军。计划放弃陕甘宁苏区,东出山西,进行大规模战略转移。“徐、陈所部组成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准备以一年完成之”。


“为了贯彻执行最新计划,中央电令西路军在永(永昌)、凉(武威)地区建立根据地,以造成河东红军寻求与河西红军在河西会合的假象,调动蒋介石屯兵黄河沿岸,便于河东红军主力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可是,这么重要的战略转移,在河西征战的将士一无所知。”朱玉说。


徐向前、陈昌浩对党中央新的部署也一无所知,对这一点,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是这样说的:“对于如此重大的变动,我们事前事后均一无所知,直到近几年才弄清楚。”而彭德怀看完《新作战计划》之后提出,位于河东陕甘宁的三个方面军的部队应一道南出,而不应分作南路军和北路军,同时部队应该提早行动。后来中央同意了他的建议,北路军就不再组成,“西路军”从此得名。


1936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下命令,正式将战斗在河西的部队称之为“西路军”,成立军政委员会。军政委员会由陈昌浩、徐向前等11人组成。陈昌浩任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改为西路军总指挥部。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


■亲历者说


被俘后我们去做苦工


眼睛不好、腿脚不便,兰州话中多少能听出点四川的口音,是我们见到王兰英时的第一印象。


此次回访在兰红西路军老战士之中,88岁的王兰英老人是我们寻访的第三位。


王兰英原名王大秀,1918年12月12日生于四川万源县鹰背乡一贫农家里。10岁时,父母先后被饥饿和病魔夺去了生命,她与弟弟相依为命。1932年年底,红军解放了万源。王兰英就在那时报名参加了红四方面军九军洗依队,她的弟弟也成了儿童团团员。


“1936年10月,我们长征到达甘肃,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后,我随军西征。”


“西进途中,部队缺少粮食。吃树皮、野草、草根、榆树叶子、红花草等。部队扎营时,也有当地的老百姓给部队送吃的,但很少。我们妇女工兵营主要给部队做饭、在战场上抬受伤的战友、照顾受伤的战友、给部队牵马、背枪。”


在梨园口战斗中,王兰英因掩护伤员撤退,被敌人抓获。“被俘后,我们被马步芳的部队抓去做工。给敌人做衣服、洗衣服、做鞋、做马鞍等。当时寒地冻的,许多战士被疾病和冻饿夺去了生命。一个月后,马步芳电令韩起功将被俘战士送到青海,我被分到军衣厂做军衣、马鞍。敌人每天只发两碗青稞面条给我们,许多战士患了贫血病。第二年,我嫁给了军衣厂姓马的工人,婚后随丈夫到循化生活。后因丈夫在兰州找到了工作,我也就带着儿子来到兰州。”



兰州张玉冰
兰外张玉冰,把身边的故事讲给您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