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两句诗,“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历城辛弃疾文武双全,固然名士。2023年初,大明湖畔的超然楼,一时灯亮,震撼湖山。若在楼下灯影里徜徉,必有辛弃疾元夕词盛况的感受吧。“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是佳处,是盛世,是光的转动,是暖的流连。
大雪节气还没到,气温时高时低。山东省教科院组织的乡村教师读书研讨会,在中国琉璃之乡、焦裕禄故乡博山举办。两个分会场一个在域城镇一个在博山镇,我们在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带领下,提前去看会场。
夜色落幕,车外冷下来,霜雾浮起在车窗上。我们擦了焦裕禄故乡——崮山乡北崮山镇的边,来到南博山的这座乡村初中——博山镇中心学校。
冷冷的夜风,裹挟着异乡人,在校门口和中心学校校长、几位老师见面了。树影摇落,夜色里的学校,好像冻得瑟瑟发抖。楼道里也是凉风,黑黑的没开灯。会议室开着空调,温暖如春。阅览室里灯开着,没有暖气。书籍齐刷刷的,像列队的小锡兵。桌椅旁边,还有低低摆放的坐垫儿。若在晴朗的白日,孩子们读书的样子,一定很暖。
离开学校快七点了。学校对面青魆魆的矮山下,闪过一条亮光。校长笑着指给我们看:那是火车——最慢的火车了,从淄博开往泰安。火车踏着铁轨,不疾不徐,像刚认字的小学生,慢慢翻动书页。
少年时代的辛弃疾,师从名士刘瞻。刘瞻身边聚拥着一批仕途不顺,乐于山水的大才子,他们的才华和忧愤,一定影响了辛弃疾。辛弃疾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师兄,叫党怀英,《辽史》就是他修编的。辛弃疾与党怀英都是年少成名,并称“辛党”。这名士,年少读书立志,青年大展宏图,晚年看透了世间冷暖。一个人的一生,要认多少字,要读多少书?要去几座城,要为多少梦想?
那列最慢的车,缓缓驶离,穿行在大山之间,一路串联起贩夫走卒、痴笑叫骂、野火枯树、冬月春花。人迹板桥,披星戴月,为的都是拥抱暖暖的风光,见识广阔的天地。
第二天上午,主会场的议程完成以后,再次来到南博山的这所学校。博山教体局负责人告诉我们,博山区分为南博山和北博山,这南博山靠近莱芜、沂源,四面环山,比较落后,但这里的老师都很年轻,都很扎实。刚在校门口看过的武术表演,是阅读课的拓展,一位青年男教师,他教学生们当地国术“斩拳二十四式”。
大门口表演队里两个孩子,一个耍大刀,一个耍棍。他们腼腆认真的小脸蛋儿,黑黑的,凉凉的,目光像琉璃一样,圣洁明亮。
研讨会上,第一位上台交流的是本校的一位女教师,教英语。学校英语组只有四位老师,从她展示的集体备课照片来看,其他三位年龄都不小了。她小学初中都在这所学校上的,再回来工作也已经十二年了。她黑黑瘦瘦的,口齿伶俐,声音清越,句句饱含对母校、对农村孩子的深情。
听到“十二年”,旁边一位年轻老师,轻轻叹了口气:真不容易啊。
报告厅西边,一棵栗树,树冠开展,荫庇着好大一片地方。本校老师介绍,这栗树代表“立志”,举行入队仪式等好多活动都要在这树下。家乡玉泉寺的千年银杏,还有寺东北角的“一亩松”,也是这般模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姚鼐手植的银杏树,现在桐城中学依然枝繁叶茂。学校里有一棵大树,就是留守着一位老人,他慈祥而严肃,冷静而温暖,任光阴流转,岁月更迭,在他面前,没有人敢改变初衷,改变热情。
活动圆满结束,抽空去琉璃大观园,买了个鸡油黄的小葫芦。这几天,还算暖和,过两天就降温下大雪。南博山,北风寒,那些留守的老师们,冷不冷?那些正在为走出去而努力读书的孩子们,怕不怕黑?金色的夕阳,湛蓝的天空,都在黑冷中奔跑,为了变成明天,也终将变成来日。
多年前,看埃菲尔铁塔亮灯时候,导游说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巴黎市政府有好长时间因付不起电费,叫停铁塔亮灯好久了。听说济南大明湖超然楼的灯,每晚从六点亮到十点。
乡村教师的坚守,像琉璃,洞悉真理提炼不易,而愈加珍惜。他们的坚守,是灯火,光芒微弱而温暖,照见山居秋暝,照见柴门夜雪,也照见无尽星河。盛世薄凉,多亏了这玉壶光转,灯火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