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一页
2024.4.14 甘肃·迭部·高吉村
作者 乔桂平
诵读 胡中华
1935年9月12日,一座典型的藏族山寨土围墙木楼建筑中,一个关系中国革命命运的会议在这里进行。
这就是著名的俄界会议,它是红军长征途中在甘肃境内召开的第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甘肃召开的第一个最高级别的会议。这次会议在长征史、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循着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于2024年4月14日下午来到俄界会议旧址——甘南州迭部县达拉乡高吉村。高吉原名俄界,藏语意为“八个山头”。
高吉村群山环绕,依山傍水,村西南有八座山峰,达拉河从村中流过。参观了俄界会议纪念广场、中央“五人团”成员雕像以及俄界会议旧址展馆之后,我们穿过村里一座座错落有致的藏式小楼,来到隐没在众多院落中间的一座用土围墙圈起来的院子,这里就是俄界会议旧址。
进了院门,院子的左侧就是当年召开会议的土墙木结构房子,房子至今依然保存完整。弯腰穿过一个低矮的形似窑洞的拱形门,就置身于会场之中。会场里采光不好,陈设简陋。很难想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当时的党中央和红军成功召开了继遵义会议之后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
走出会场,右侧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的小木楼,据说是藏乡群众招待尊贵客人的地方。爬上一截两米多长的木头楼梯,就进入了毛泽东当年居住过的屋子。屋子面积不大,一铺连锅炕占据了其中一半,屋内空间狭小,陈设简单。屋外的机要室、警卫室仍保留着当年的样子。
站在院子中央,面对满目的革命旧迹,我们无限感慨。当年的会议背景正可谓院外时局动荡、风云变幻,屋里气氛凝重、凿言铿锵。
1935年9月10日凌晨,党中央率三军团和军委直属纵队,在万分危险的情况下,从川北若尔盖县巴西、阿西脱身而出,一路越过悬崖、飞栈、山洪等艰难险阻,于9月11日傍晚抵达甘南俄界,与早已等待在俄界的红一军团会合。
这支汇合之后也只有不足八千人的队伍,面临着险恶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
从外部来看,红军的处境可谓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国民党甘肃自治军早已在红军北出甘南之前就开始经营这一带的防御。同时,对当地土司头领大加封赏,并发放枪支弹药。他们布下重兵,修筑坚固工事,破坏一切道路桥梁,意图堵死红军的去路。蒋介石更是调派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部、薛岳部集结十几万部队从左右两翼包抄而来。
从内部来看,红一方面军此时已失去全部重型装备,后勤供给基本全无。刚从草地走出来,又经历了惨烈的包座战役,部队减员十分严重,能够投入战斗的兵力只有七千多人。而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以及左路军里中央红军的第五、第三十二军,总共有八万三千多人。此时的张国焘拥兵自重,权欲熏心,阳奉阴违,对抗中央北上命令,率军南下,在分裂红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9月12日上午,在毛泽东的提议下,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张闻天、博古、毛泽东等七人;非政治局成员蔡树藩、叶剑英、林伯渠等六人;红一军、红三军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李富春等八人。周恩来由于病情再次恶化未能出席。
会议首先听取了毛泽东同志做的《关于与红四方面军领导者争论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会议确定了继续坚持北上抗日的政治路线,为红军长征战略转移指明了前进方向;会议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和林彪组成的“五人团”,作为红军最高军事领导核心,重申和强调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会议从思想上系统揭露和批判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错误,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会议同意彭德怀同志提出的关于缩小部队编制的决定,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会议还成立了编制委员会,以李德为主任负责部队的编制工作。
针对张国焘的错误,会上有人提出开除张国焘的党籍,毛泽东表示反对。毛泽东说:“你开除他的党籍,他还是统帅几万军队,以后就不好见面了。”为了教育和挽救张国焘,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对张国焘所做出的《决定》,当时只发给中央委员,没有向全党公布。这为之后红四方面军的北上回归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彭德怀对毛泽东的政治智慧和豁达境界钦佩不已。他后来回忆说:“如果当时开除了张国焘的党籍,以后争取四方面军过草地就会困难得多。”
俄界会议后,从分裂阴霾里走出来的党和红军,从长征路过甘肃的第一个落脚点出发,豪情满怀的迈入了北上抗日的滚滚洪流。
太阳西斜时,我们依依不舍的作别高吉。这个美丽的藏家村寨山色微翠,熏风清扬,正以她的红色底蕴和绿色优势,行进在历史的长河中……
走进高吉
光辉的一页
俄界会议会场复原
毛主席居室
作者 乔桂平
乔桂平:山西省霍州市人,现供职于霍州市人大常委会。(微信:行者;视频号:行者7308;美篇:乔桂平;抖音号:行者乔)
诵读 胡中华
胡中华:霍州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协诵读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