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桂平||突破腊子囗(长征行第三季15)

文摘   生活   2024-11-22 20:15   山西  


突破腊子口

2024.4.15 甘肃·迭部·腊子口


  作者    乔桂平

  诵读    张   勇


     

     红军长征中,经历了大小战役战斗六百余场。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等,场场血腥,场场惨烈。其中有红一方面军进入甘肃境内最关键的一战,这就是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腊子口战役。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元帅曾在回忆中这样写道:“如果腊子口战役没有获得胜利,也许就不会有如今的新中国!”
      寻访心切,我们头天晚上就住在离腊子口不远的迭部县代古寺科布村,早早就给手机、相机、无人机充满了电。2024年4月15日一早,我们就动身寻访这座红军曾浴血奋战的天堑险关。
      尽管已是暮春,但是站在腊子口战役遗址前的腊子河边,阵阵凉意扑面而来。抬头望去,两山峙,青天一线,仿佛是一座大山被一把巨型大刀劈开一般。山崖将天空几乎合围,沉沉地压在头顶。两侧峭壁上,嶙峋的石块层层叠叠,石缝里歪出几株弯弯扭扭的古松。绝壁间最宽处有三十米,最窄处只有八米。中间是腊子河,水流湍急,浪花激荡。隘口最窄处横架着一座宽一米、长八米的木桥,把两边的绝壁连接起来。要经过腊子口,除了通过这座小桥别无他路。
      腊子口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腊子口乡境内,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也是从川西进入甘肃的唯一一条通道上的重要门户,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堑。
      当年,甘肃军阀、国民党陆军新编第14师师长鲁大昌奉蒋介石之命,在腊子口部署了两个营的重兵。从山口再往北,直到岷县,纵深配置了三个团的兵力,严密封锁红军北上的道路。
      红军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周围有胡宗南的主力,唯一的出路就是拿下腊子口。否则,不仅无法实现北上的战略目标,还将面临被敌人合围的危险,甚至连掉头南下的机会都没有。
      1935年9月14日黄昏,毛泽东在茨日那的小木楼里向红一军团下达了三天夺取腊子口的命令。接到命令时,红四团距腊子口至少还有一百公里的路程。全团官兵在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的带领下,冒着雨雪向腊子口兼程疾进。在连续打垮敌人两个营的阻击、肃清外围防线之后,红四团乘胜前进,于9月16日下午突击到腊子口前。
      严峻的形势容不得片刻迟疑。下午四时,红四团一营率先向腊子口守敌发起攻击。枪林弹雨中,一营连续几次攻击都无法靠近桥头,部队还出现很大伤亡。
      黄开湘团长和杨成武政委趴在阵地前沿,对腊子口的地形反复观察,终于发现敌人防守上的两个弱点:一是敌人的碉堡没有顶盖,二是敌人的所有火力都集中在正面。两个人同时意识到,如果能够从绝壁攀上去,就可以从崖顶向下发起攻击。
      下午五时许,红四团指挥所里挤满了人。红一军团和第二师的领导林彪、聂荣臻、陈光、萧华都到了,他们轮流用望远镜观察,都对腊子口的险要惊叹不已。
      与此同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到达离腊子口七公里远的黑多村。毛泽东不断询问战况,并要求二师师长陈光每半小时汇报一次。
       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由黄开湘团长带领两个连攀崖迂回,由杨成武政委率领二营正面强攻,以发射信号弹为联络方式。
      士兵大会上,一名叫“云贵川”的十七岁的苗族小战士站了出来,他给团长和政委说:“我从小就爬山采药。给我一根长竿,竿头绑上铁钩,我就能上了崖壁”!
      黄昏,身手矫健的“云贵川”捷足先登,攀上绝壁,将随身带的长绳从上面放了下来,突击队员拉着绳子,一个接着一个向崖顶爬去。
      晚上八点,林彪、聂荣臻得到情报,次日清晨,鲁大昌派出的两个团和千余名藏兵将赶到腊子口增援。形势万分危急,腊子口志在必得!
      正面强攻打得异常惨烈。一个晚上,二营六连组织突击队发动了五次冲锋,都在敌人重机枪喷吐的狂风和手榴弹炸裂的暴雨中退了回来。电光火石中,可以看见牺牲红军官兵的遗体躺在河谷,战士们连把他们拖出战场的机会都没有。
      约定的时间已过,山顶上迂回部队的信号却迟迟没有出现。峡谷中充满了让人不安的气息。
      后半夜,六连组织的三支敢死队向敌人发起第六次攻击。狭窄的木桥上,双方短兵相接。山风呼啸,河水怒号,黎明前的黑暗中,峡谷里的肉搏战惊天动地。
      此刻,山后的信号弹终于升起。随即,总攻的信号弹划破晨曦。
      山上山下的红军指战员同时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经过三个小时的激烈战斗,9月17日清晨,红四团接连突破了鲁大昌设置的两道防线,胜利夺取天险腊子口,北上的道路被如期打通。
      天亮了。晨光中,红军战士们簇拥着战旗站在腊子口上欢呼,每个战士身上都沐浴着血色的霞光。隘口中的树木都被炸碎,手榴弹弹片、木柄和未炸开的手榴弹在崖路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腊子口前,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已被青山绿水掩映。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巍然屹立,它无声的讲述着八十九年前的那场浴血之战。
      我们在纪念碑前肃立。山风呼啸而来,吹向峡口,寄托着我们对英烈的无尽追思。
      腊子口战役结束后,牺牲的红军将士被就地安葬。神奇的是,就在这个地方,第二年长出了五棵枫树。秋天,那些枫树一片火红,每一片树叶都像一枚鲜艳的红五星……


天堑险关

远去的硝烟

探究寻访


纪念碑在述说



  编辑:胡中华  编审:乔桂平      









作者  乔桂平




乔桂平山西省霍州市人,现供职于霍州市人大常委会。(微信:行者;视频号:行者7308;美篇:乔桂平;抖音号:行者乔)


诵读  张   勇


张   勇:霍州市霍东学校语文教师。临汾市“优秀班主任”,临汾市第二届“好基地讲好故事”十佳选手,山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教师组)优秀朗读者。












精彩回顾



乔桂平||小结长征行(第一季32)
乔桂平||小结长征行(第二季39)

乔桂平||再续长征行(第三季1)
乔桂平||四根火柴(第三季2)
乔桂平||一口铜锅(第三季3)
乔桂平||一袋干粮(第三季4)
乔桂平||一头骡子(第三季5)
乔桂平||一座丰碑(第三季6)
乔桂平||浴血包座(第三季7)
乔桂平||星火凤州(第三季8)
乔桂平||攻克剑门关(第三季9)
乔桂平||在求吉寺前聆听(第三季10)
乔桂平||生死攸关(第三季11)
乔桂平||至暗时刻(第三季12)
乔桂平||光辉的一页(第三季13)
乔桂平||茨日那的小木楼(第三季14)








《天南海北霍州人》是由霍州市委宣传部指导,由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市文联、市作协、市工商联联合主办,旨在记录各行各业的霍州人不平凡的创业故事,为海内外霍州人搭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本平台作品转发或采用,请准确署名和简介,标明出处。主编微信:344821302。投稿要求:诚信写作,切忌抄袭剽窃,文责自负。
《天南海北霍州人》微刊编辑部





天南海北霍州人
由霍州市委宣传部指导,由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市文联、市妇联、民建霍州联合主办,旨在记录各行各业的霍州人不平凡的创业故事,为海内外霍州人搭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