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驿道上的万圣寺

文摘   2024-06-14 20:04   山西  

万圣寺位于山西省霍州市师庄乡周村,殿宇森严,规模宏伟。居霍山西,距离霍山20公里,四面环山,汾河环绕,居九山之中。霍山又名霍太山,其峰高秀毓,圣神众多,一直护佑着十方百姓。
万圣寺址(属地)历经约2800年,始建时间约为公元前828年

寺院辉煌时期皇家赐地及百姓捐赠土地达260亩之多,共有院落十余座,大小殿宇数十间,亭台楼阁相互辉映,钟鼓罄鱼朝暮相闻,被誉为“霍州第一寺”。

因万圣寺历史悠久、霍山神之灵验,中国历代帝王亲临或诏告当地官府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古驿道的商贾客旅、贩夫走卒亦来此祈求生意兴隆。

建国后,寺内曾做过学校、师庄粮站,也曾做过公安局临时拘留所。某一期间曾遭受严重破坏,由于长久以来风雨侵蚀,现仅有3座院落保存较为完好,其余断臂残垣,观者无不惋惜。

注释:①公元前841年,因“国人暴乱”,周朝第十位王周厉王流放于彘地(今霍州市);公元前828年,周厉王薨逝,其少子郑桓公(郑氏始祖,出生于此地)在此地为其父周厉王修建宗庙。

一 、万圣寺遗址

 霍州,千年的风水宝地;万圣寺,永远的祈福圣地。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霍州因东依霍山而得名。夏商时期,为冀州之地。境内有彘水,故又名彘地。亦是上古贤明君主“尧”的行宫(传说尧帝建都平阳今临汾市,立行宫于霍州。嗣后,尧庙于平阳,尧祠在霍州)。

商朝末年,帝纣沉湎酒色、穷兵黩武,武王姬发为民请命,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纣,最终建周灭商。史传周初分封,“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其中武王之弟叔处,封国地为今山西平阳府霍州地片,与叔鲜、叔度共通监管纣王之子武庚,以防其生叛乱之心。后有“三监之乱”,周公平定后,依法三人本该全部诛族,只因霍地人杰地灵,唯独霍叔处虽被贬为庶民,终究免得一死,后代因处于风水之地又被恢复爵位延续家族霍国之王位。

周厉王姬胡三十七年(公元前841),因改革失败引发“国人暴乱”,天子只带着身边寥寥数人出走。他一路狂奔一直到达霍国境内,在一个叫“彘”的地方,厉王才停下来(《史记·周本纪》、《系年》、《国语·周语上》、《左传》中均有记载)。       

相传,上应天帝下泽万民的霍山山神为青帝的二子,而周朝亦为青帝之脉。周厉王本着落叶归根的心态,看此地(彘地,今霍州)物产丰盈,并且未出根本,同属祖地。决定今后不再回宗周,也不再理会朝堂的事情。于是,公元前841年有了世界文明上最早的“共和议政”,史称共和元年,直到周宣王即位,历时14年,最早的“共和”一词就来源于此。公元前828年,周厉王薨逝,其在彘地出生的少子郑桓公在当地为其父建立宗庙,宗庙遗址即如今万圣寺所在地。

据《史记·赵世家》 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661年)霍国被晋献王所灭,后晋国大旱,晋献王命人占卜,占卜人说是灭霍国导致惹怒霍山众神,遂请来已逃至齐国的霍王求(叔处后代),令其主持恢复祭祀霍山神之礼。当时祭祀的地点即在郑桓公为其父周厉王所建的宗庙。祭祀之礼进行了七天七夜,在祭祀礼第七天的时候,黑云压城城欲摧,一瞬间,空中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百姓欢呼雀跃,万物复苏。

因周厉王与霍山神同属青帝之脉,当地民众在此宗庙祈福祭祀,有求必应,香火十分兴盛,被称万兴庙。此地因万兴庙香火兴旺而建庄,称万兴庄,后改为周村。

注释:

①青帝,本名太昊,居东方,摄青龙,掌管天下的东方帝,亦称“苍帝”、“木帝”,五行之中对应木,木为青色,古称为青帝。史书《周礼·春官宗伯·小宗伯》记载:“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史记》中记载:青帝太昊乃是纯血源伏羲氏族传人,生于公元前7593年,是纯血源伏羲氏族一名绝顶聪明的男子,共在位115年时间。周文王演伏羲八卦,亦出自伏羲氏即青帝之脉。

②《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中有记载:郑国开国国君姬友,郑桓公为郑氏始祖。

③宗庙,和社稷齐名,在周人看来,宗庙是国家的象征。按照《礼记》中规定,天子、诸侯建造宫殿之前,必须要先建宗庙,以示对先祖的尊敬。

④万兴庄改为周村,出自“山西省霍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章记载。

二、汉武帝赐名“万兴祠”的传说及推理

相传尧王主政时期,十日(赤帝的十子)当空,天下大旱,为了百姓,尧帝登霍山山顶祭拜霍山神(青帝二子),霍山神派遣后羿射下九日(赤帝的九子),自此,赤帝的九子便在此地(彘地,宗庙所在地,现万圣寺址地)修行并且协助霍山神护佑一方百姓。

早年汉高祖为秦县亭长之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役去骊山修陵,途中因时间延误无法如期到达骊山,面临一死,时刻处于焦灼之中。当晚,众人见刘邦的头上方云气环绕,众人均惊讶不已。次日,谈及此异象,刘邦便说:“昨晚梦之初始见一赤彘站在一座宗庙前,旁边站着一位神女对此彘说:‘吾儿,去吧’,随后此彘化为赤龙飞升在天”。众人听完,想起民间流传的秦始皇曾经说过的“东南方向有天子气”之传说,便决定跟随刘邦起义,因此有了古今闻名的“芒砀山起义”,自此开始了汉高祖征服天下之路。

后来,汉高祖听闻当晚在彘地宗庙上方出现了同样的云气环绕的景象,此异象在民间口口相传。因此汉高祖元年便置此地为彘县。

并且汉高祖刘邦一直自称为赤帝之子,因此汉朝天下从此与此地惺惺相惜,汉朝历代帝王亦皆奉此地为圣地。

《太平广记》中记载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刘启做了个梦,梦见一头浑身火红的猪从云中直下,进入崇芳阁内。刘启一下惊醒,不知是凶是吉,赶紧把占卜大师姚翁召来垂问吉凶。姚翁道:“这是吉兆啊!高祖素来喜欢彘,看来是他托梦于您,崇芳阁将会降生一位主宰国家命运的人。”

当时的刘启还是太子,崇芳阁是王美人王娡的住所。刘启被梦惊醒后,还特意跑去崇芳阁求证,果然看见天边有一大片红云,几乎要把崇芳阁的屋顶都盖住了,还隐约可以看见一条巨龙盘旋在红云之间。等云霞散云后,巨龙还盘在上空,久久才离去。

如此奇特的景象实在令人称奇,又从占卜大师口中得知这是吉兆后,刘启万分高兴,当即将崇芳阁改为为猗兰殿。不久之后,王美人发现自己怀孕了,十个月后,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孩子就是未来将影响中国足足2000多年的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

但汉武帝一开始并不叫刘彻,刚出生时,刘启认为这个孩子是高祖刘邦托红猪的梦而生的,故而取名为“彘”。刘彘三岁时便心藏洞彻,与景帝交流时总能聊到景帝心里,七岁时更是圣彻过人,在众皇子中更出类拔萃,于是景帝便为其子改名为“彻”,并且废了当时太子刘荣,立刘彻为太子。

汉武帝从出生就带着汉高祖刘邦托梦红彘的神奇色彩,一路平步青云,因此汉武帝对着彘地有着不一样的情愫。以至后来,皇后卫子夫、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以及骁勇善战的霍去病均来自于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彘地所及之地),其曾多次称彘地为皇家圣地,并多次通过汾河水路到达平阳。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此后,他一生十分尚好鬼神,他效法黄帝、秦始皇、曾祖父汉高祖刘邦、巡行天下,祭祀天地山川,祈求长生。

相传,汉武帝第一次正式出巡,是在元光二年(公元前 133 年)十月。目的是到雍县祭祀五帝,也就是史书所说的祠五畤。畤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祀土地的地方,后来演化成天子祭祀天帝的专用场所。经过逐步细化,到刘邦建立汉朝,正式形成了青白赤黑黄的五帝祭祀形式,同时也就产生了五畤。

元鼎四年(公元前 113 年)十月,照例在雍县祭祀了五帝之后,汉武帝开始往山西进发,在韩城地区渡过黄河,到达彘地,祭拜了青帝之子——霍山神,并在五岳之一的霍山进行了封禅.此行到达彘地,汉武帝祭祀了汉高祖梦中的宗庙,因此地人杰地灵、辈出圣贤、香火旺盛,并且多次听闻民间对此圣地之灵验的传说,遂为此宗庙赐名为“万兴祠”,并开始供奉霍山山神。

据说,此后从公元前110年至公元前89年,汉武帝多次巡游至河东⑤并于古驿道万兴祠祭祀祈福。自此,万兴祠成为皇家祠堂,因兴国兴民兴万物而闻名。

注释:

①彘,猪也。猪在古时是龙的雏形,红山文化出土的玉猪龙是最早的龙图腾。

②《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为赤帝之子,去骊山路上斩白蛇(白帝之子)起义。

③霍山,有山西霍山和安徽霍山之分。历史上记载关于汉武帝祭祀祈福霍山,到底是安徽霍山还是山西霍山,一直具有争议。以汉武帝时期当时所处的地理环境、交通设施和当时“淮南叛乱”的历史背景下可推测他并没有到过安徽。因安徽有凤阳县,或许是口误或许是方言不同,而把陕西凤翔误认为是安徽凤阳。并且山西霍山在“山海经”中山经中有记载,他从陕西到山西古驿道万兴庙祭祀霍山,路途较近,符合当时的情形,公元前110年,他又效仿秦始皇到山东对泰山进行封禅 。

据史料记载,山西境内汾河是能跑大运输船只的!战国时秦穆公“泛舟之役”,通过汾河给晋国运送粮食,800里送粮船巍巍壮观!西汉皇帝刘彻5次亲驾高十余丈的楼船到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巡视!另当时汉武大帝的皇后卫子夫,大将卫青、霍去病均是河东人,汉武帝一生迷信仙道求长生不老,又对祀五畤十分崇尚,并且霍山神又是五畤中的青帝之子。

公元前116年[元狩六年]6月,40岁汉武帝在山西汾阳地方获得一尊三个脚的宝鼎,又以为祥瑞,改年号为“元鼎”。公元前110年[元鼎六年]4月,46岁汉武帝于泰山封禅。泰山封禅是非常神圣之事,它标志着某个帝王作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并已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一般帝王是不敢有此动议的。继秦始皇之后,汉武帝是第二人,因此,改年号为“元封”。以当年十月为元封元年。

故推测汉武帝是到过山西霍山,而不是安徽霍山。

④据“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卷”概述中记载:汉武帝曾孙汉宣帝始封霍山为中镇。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开始了霍山的祭祀活动。历代帝王祭祀霍山有史料记载的多达89次。《霍州志》中记载的历代帝王祭霍山的祭文石刻63篇。万兴祠也因位于古驿道咽喉位置而闻名于九州。

⑤据“秦忠明所著《韩城史话》 ”中讲到,汉武帝每三年祭祀后土一次。前后多次,驾驿扶荔宫,由夏阳东渡,巡幸河东,祭祀后土,并钦命把夏阳宫建成皇家公园。元鼎四年,武帝兴师动众,祭祀后土后,泛游汾河,与群臣宴饮,他兴高采烈,踌躇满志,依楚歌体制,曾作《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汉武帝刘彻前后6次由夏阳东渡,巡幸河东,祭祀后土。汉宣帝、元帝、成帝等皇帝也行幸河东,路过夏阳,驾驿扶荔宫,祭祀后土。

早期在《左传》《礼记》《淮南子》中,大致称后土为共工氏之子,为中央之神,性别尚未明确。而当时霍国(今霍州市)位于国中之国,号称中国,是整个疆土的中心位置。由此可见,汉武帝祭祀后土亦是在今霍州所在地。

三、 唐太宗李世民“霍邑之战”后敕封万兴寺的推测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父子,从晋阳(今太原)起兵,也是顺着这条古驿道率兵南下,攻打长安(今西安),行军途中,与当时镇守在霍邑(今霍州)的宋老生交锋,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霍邑之战”。这一战役的全胜,为其后来建立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根据霍州档案局提供的古驿道上的故事中记录,推测当时李世民亦在此万兴祠所在地休整军队祭祀祈福。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继位。贞观三年的十二月间,唐太宗下诏,为过去行阵作战的地方,建立佛寺,他深信当初攻打霍邑时有霍山神使相助,这位神使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遂敕命兴建佛寺,以报霍山神使之恩,历时3年敕建兴唐寺。据传说当时李世民在全国各地敕建寺院有100多座,他当年在霍邑之战中曾走过的千年古驿道上的万兴祠也在其中,被敕封为“万兴寺”。

840年到846年,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灭佛”政策,以会昌五年(845年)四月颁布的敕令为高峰,这一事件使佛教在中国受到严重打击,史称“唐武宗灭佛”或“武宗灭佛”。因唐武宗年号“会昌”,故佛教徒又称之为“会昌法难”。时香火旺盛的“万兴寺”也尽被毁。

会昌六年唐武宗逝世,唐宣宗即位又重新尊佛,灭佛就此结束。唐宣宗李忱迅速回宫登基,年号大中,“尽革武宗乱政”,恢复佛院寺庙,将当初唆使唐武宗灭佛的多名道士,处以斩首,并大兴佛教,万兴寺也得以重修。

注释:

①《古驿道上的故事》霍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来素有“中州重镇,河东屏障”之称。自古到今,南通秦蜀,北达幽并的千年古驿道穿境而过。这里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显赫三晋,声名远播。这里进有关隘做依托,退有屏障做扼守,世代视为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岁月漫漫,古道悠悠。这条千年古驿道,南从红土坡入境,途经十里铺、白壁关、霍州城、擂鼓台、狗卧窑,北至韩信岭出境,在霍州境内长达30余公里,古代,这条交通链上沿途设有驿站、里铺、马号、茶房等军事设施。

②贞观三年的十二月间,唐太宗下诏,为过去行阵作战的地方,建立佛寺,在他《行阵所立七寺诏》一书中说:“纪信捐生,丹青著于图像,犹恐九泉之下,尚论鼎镬,八维之间,永缠冰炭,所以树立福田,济其魂魄。”于是在交兵作战、死亡惨重的地方,为敌我双方的阵亡者各建寺刹,延招僧侣。让那些死难的亡魂,闻到晨钟暮鼓之声,能够变炎火于青莲,易苦海为甘露。

③据说,当时众多僧人寺庙为了救助李忱,面对唐武宗,都付出了惨遭的代价,唐宣宗掌权后修缮了很多寺院。唐大中三年,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归唐,据推测万圣寺第一次修复应在唐大中四年。     

四、碑刻中的万圣寺

“神僧示意建茶坊 行善积德免徭役”。 历史荏苒,时光飞逝,万兴寺也历经岁月的洗礼。据目前残存寺院里的碑文记载,明末天启六年(1626年),在万兴寺址,僧人寂惺建茶房施茶供来往路人。周村铺村民民风淳朴、乐善好施,纷纷捐地给寂惺大师,并称寂惺大师为茶僧。(碑文如下)

顺治七年(1650年),僧人向豫受一神僧指示与其徒弟瞻源继续在此施茶予路人,俗称茶房庙。(碑文如下)

顺治十六年(1659年),在万兴寺茶房庙址,释子性喜始构宇舍,号为万圣寺,供神施茶普济行人。自皇萃以及商贩皆得慰其酷暑严寒之苦,功德洵无量也,神灵显佑,人烟萃聚。(碑文如下)

注释:

1295年,元成宗敕建五台山大万圣佑国寺。元贞二年(1296年)成宗“幸台山”,瞻礼圣容,崇佛敬僧。大德元年(1297年)春万圣佑国寺成,赐名“大万圣佑国寺”。性喜大师出家在五台山“大万圣佑国禅寺”(即当时及现在的南山寺),所以性喜大师将此地建寺号为“万圣寺”。

后因万圣寺僧众每天行善施茶于十方路人,并于日常施茶中弘扬佛法真谛,名声远震。僧众如此行善积德,代代传承,百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平阳府正堂周士贤及各县商贾捐银给万圣寺僧众购置土地耕种。(碑文如下)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皇帝沿着这条古驿道西巡,途经周村万圣寺茶房歇息,到达霍州驻留安歇,挥毫泼墨,为霍州署御书唐代诗人王维的“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的诗句,赐予李绍祖知州,后制匾悬挂于霍州署二堂。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时未登基的四阿哥雍正沿古驿道途经万圣寺茶房小憩,前往参访洪洞广胜寺,题下“光辉万古”牌匾于广胜寺。

康熙五十五年,住持续一,在寺左扩建万圣寺。

雍正六年(1728年),时任知州的刘登庸感其僧众善行,捐俸购地45亩并赠予茶房。当时瞻源和尚已达百岁高龄,仍依“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清规祖制与万圣寺内僧众共同挑水施茶予十方路人。此时万圣寺拥有土地达260亩之多,并在太原有16家商铺经营以做为寺院自养所用。(碑文如下)

至雍正十年(1732年),万圣寺茶房更是名声大震。京城雍正皇帝又闻听过往古驿道的官员说起此茶房,更知此方僧众善施之举、慈悲之德,遂命知州张允观免周村徭役,设立“周村永免徭役碑”。这段因为一座茶亭而使整个村落免徭役的事情自此传为佳话。(碑文如下)

乾隆十一年,村民舍地给万圣寺并立契约碑“用垂永久”。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禅宗泰斗虚云法师伴慈禧太后沿着这条千年古驿道西行西安,留宿万圣寺过斋,时品尝了万圣寺“酸菜炒豆腐”赞不绝口。虚云禅师为祈国泰民安、万事如意,于万圣寺天王殿前亲手载下柿子树,至今依然枝叶繁茂,生生不息。(碑文如下)

民国时期,万圣寺已分为上寺、下寺。上寺共有大小院落十余座殿堂108间,亭台楼阁,相互辉映,钟鼓罄鱼,朝暮相闻,栋梁檩柱,彩绘精细,砖木雕刻,巧夺天工。寺院正中坐落着庄严雄伟的旃檀宝殿,殿内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站像。整个寺院布局严谨,金碧辉煌,有较高的考古价值。下寺位于村西北方向,名龙天庙(现称子孙庙)。

江山岁月不老,历史画卷常新。千百年来,在这条古驿道沿线除了万圣寺,现存还有西周古墓、唐朝古槐、宋金古碑、元代古钟、明代古庙、清代古居等,还有发生的红色故事、遗存的文物古迹、展现的奇闻轶事、演绎的神话传说等,启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古驿道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拼搏、砥砺前行。

新中国成立后,万圣寺院曾办过学校,当过粮站,做过公安局临时拘留所。期间有三座殿宇保存尚好,其余建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严重破坏。由于长久以来风雨侵蚀,寺内多处出现残垣断壁,观者无不惋惜。远近贤达多有修缮之意,惟工程浩繁,耗资巨大,故难以如愿。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在党的政策领导下,万圣寺的现状引发了许多社会贤达及商贾的关注。在佛协的邀请下,开宗法师发愿住持修缮万圣寺,与大众共同筹集资金,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该寺进行保护修缮,整个修葺工程现已初见成效。


上图:现状图

修缮后的万圣寺

五、万圣寺的传说

(一)万圣三绝

据传,万圣寺被誉为“霍州第一寺”是因为除其占地260亩之大,僧众之多,还有万圣寺三绝。

其一绝,过五门拜佛。万圣寺有九个主要院落,无论从哪个院落哪个门进入万圣寺进行礼拜,都必须经过五个门。即便是历代帝王来此神依然如此,正所谓真佛难见,心诚则灵,倘若不付出真心、不低下那高昂的头过五个门又怎能见佛?因此有过五门见真佛之说,也寓意自古以来帝王为九五至尊。

其二绝,霍山神之灵验。万圣寺有专门殿堂供奉霍山山神,民间称为岳老爷。自古以来万圣寺所在地为古驿道(官道)必经之路,古时又称彘地(《山海经》中记载中镇霍山乃彘身人首神所在地,它掌握着中原地区的财富)。所以自古历代帝王来此祭拜圣神以求国泰民安,古驿道的商贾客商、贩夫走卒亦来此祈求生意兴隆,颇有灵验。

其三绝,茶房之水消灾祛病。此处为古驿道必经之路,自古南来北往达官贵人、商贾客旅在此休息歇脚。据碑文记载:茶房之水能治渴病。当地民间相传,很多身体不适者或疑难病症者,饮用了茶房之水能不药而愈,甚是神奇。

(二)僧众行善感天地 龙女显圣佑米仓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起源于远古部落的图腾崇拜,与凤凰、麒麟等并列为祥瑞,在古代主要寓意皇权。佛经有记载,龙常以护法的形象出现。在万圣寺也曾经有赤龙护持的故事……

雍正六年(1728年),周村万圣寺茶房因名声远震,原先的茶房已不足以接待十方远客,知州刘登庸感其僧众善行,捐俸购地45亩并赠予万圣寺茶房。

至雍正十年(1732年),万圣寺茶房更是名声大震。京城雍正皇帝又闻听过往古驿道的官员说起此茶房,更知此方僧众善施之举、慈悲之德,遂命知州张允观免周村徭役,设立“周村永免徭役碑”。为更好地接待十方路人,住持决定立即扩建万圣寺。

万圣寺自宗庙祠堂时期到当时的万圣寺已有千年有余的历史,历代帝王均亲临至此为国祝祷、为民祈福,皆因此地灵气充沛。来此修行的众生也不在少数,有很多众生也并不奇怪。

不久,寺内僧众及建寺的工匠发现一个奇妙的景象,寺内已数月未购买过米粮,众人疑惑:为何盛米的仓内还有米?

又过数月,米仓内仍有米,众人得出总结:这米仓里的米吃不完!

很快这一景象在村里人人皆知,一传十,十传百,十方百姓都前来观看这口神奇的聚宝盆。商贾客旅也都来这里礼拜,以祈求财富丰盈、子孙后代繁荣昌盛。

后来一众村民出于好奇打开了米仓的盖子,众人傻眼,米仓中央是一条泛着红光的大蛇。

此时空中异象,红蛇变成了一条遍身通红的神龙出现在众人面前,随后瞬间消失在空中。

原来啊!此赤龙正是那一直以来修行在观音菩萨身边的龙女。只因寺内一直供奉着古佛再来的观音菩萨,所以一直护持着整个寺院,守护着这一方的百姓。而不管是佛菩萨还是护法仙神,一旦真身示现(被人看到)给世人以后,这个化身便缘分已尽,只能换做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形象再来继续做护持之事。

自此,米仓的米用完后便再也没有产生过新米。虽未再产生新米,但是万圣寺人杰地灵、是风水宝地又有赤龙示现护持的故事流传民间,人尽皆知,各地商贾客旅仍然络绎不绝的来此祈求财富丰盈...

(三)高僧伴慈禧太后西行避难 万圣寺酸菜豆腐名声远播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如坐针毡。此时正值禅宗泰斗虚云法师云游至京,便邀请虚云法师一起西行避难,开始了清朝最高统治集团的“西巡狩猎”。

慈禧太后离宫后最初的旅程可谓是颠沛流离,受尽了磨难。途中饿了只能从庄稼地里摘一些吃的,没有水喝也只能采些高粱秸秆嚼食;一路上,居民已逃徙无人烟,只有杂乱的街道和紧闭的屋宇。此时的慈禧可谓是落魄至极,好在有佛门高僧虚云法师的陪同,一路上还可借以佛法的圆融来安慰身心。

就这样,一路向西经过霍州时,闻此处有远近闻名的“霍州第一寺”万圣寺,其香火旺盛、有求必应,便决定前往此处歇脚留宿,以祈国泰民安。

后才知,此次挂单已是虚云法师第二次来到万圣寺。光绪八年(1882年)下半年,虚云法师拜谢五台山文殊菩萨下山,便途经霍州此处挂单留宿。

兵荒马乱的年代,连皇帝都落魄西逃,更何况寺院僧众,哪有什么山珍海味供太后享用。此时正值药石晚膳,斋堂有道菜名“酸菜炒豆腐”。

一向以“嘴叼”著称的慈禧太后在经历了落魄日子后,虽不满意其菜之素,却也只能以此充饥。或许是“饿了吃糠甜如蜜”,太后夹了少许放进口里,嘴角翕动,双肩上耸,随后放下筷子,竟现出笑脸,连称“极妙”。原来太后虽然喜甜,但更爱酸。虽吃惯山珍海味,可这民间酸菜豆腐却未曾尝过,吃后甚觉美味,无比欢喜。遂御笔撰写对联: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祖宗必有余殃,殃尽则昌。

作恶当绝,作恶不绝,宗祖必有余德,德尽则绝。

作者:释开宗

开宗法师简介

释开宗法师,号玄一,法名延术、常铭,少林曹洞正宗34代弟子、沩仰宗第十代禅人、法眼宗第十一代禅人、临济宗第四十六代禅人、中国当代国学传播大使、中国传统文化与禅宗心学体验课程导师、高级心理咨询师讲师、心理健康指导师、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国学文化传承委员会理事,现任临汾市佛教协会理事、霍州市第八届政协委员、霍山万圣寺住持。
】本文章已刊登于《临汾政协》2023年第2期(总第44期)P50.政协临汾市委员会机关出版物。

《天南海北霍州人》是由霍州市委宣传部指导,由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市文联、市作协、市工商联联合主办,旨在记录各行各业的霍州人不平凡的创业故事,为海内外霍州人搭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本平台作品转发或采用,请准确署名和简介,标明出处。主编微信:344821302。投稿要求:诚信写作,切忌抄袭剽窃,文责自负。
《天南海北霍州人》微刊编辑部







热搜俄军,突发!  >

天南海北霍州人
由霍州市委宣传部指导,由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市文联、市妇联、民建霍州联合主办,旨在记录各行各业的霍州人不平凡的创业故事,为海内外霍州人搭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