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期】郝继红:一位老支书的坚守与愿景

文摘   2024-10-05 07:49   山西  

       2024年10月4日清晨,霍州一中副校长贺志峰的电话,开启了一段关于“四社五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实际传承人郝继红的故事之旅。贺志峰告知我郝继红身患重病正在接受治疗,这位80岁的老人是省级非遗“四社五村”的实际传承人。“四社五村”文化价值非凡,不仅受全国专家学者关注,还吸引法国和日本专家的目光。贺校长身为霍州市政协常委兼义旺村人,深感保护和传承此非遗责无旁贷,电话中的他满是急切。而我八年前就写过关于社爷树考察的散文《社爷树下不争而治》,梁衡先生也曾考察过社爷树,虽因故事中缺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而另选他物创作,但我对这一文化也曾下过功夫。我们一拍即合,8点出发前往义旺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杨淑娴陪同下拜访了郝继红。他从大衣柜拿出装裱好的《水册》真迹讲述来历,揭开一段非遗传承与保护的传奇。

一、耳濡目染,情愫日深

      郝继红与“四社五村”的缘分,犹如涓涓细流,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汇聚成深厚的情感。他生于1945年,17岁毕业于西村中学后,因父母年迈留村照顾。那时的他,作为村里的初中毕业生,恰似一颗知识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土地。村里举行四社五村祭祀活动时,年轻的他作为鼓手参与其中,四社五村的传统文化就像丝丝细雨,开始润泽他的心田。然而,文革期间破四旧,大量相关的碑文和文字资料被毁,他只能从老人的传闻中捕捉那模糊的文化影像,可这也让他对“四社五村”的情愫在耳濡目染中日益加深。

二、潜心研究,了如指掌

    郝继红对“四社五村”文化的探索从未止步。在担任村支书后,偶然得知同村朋友告知孔涧村有位老人保存着一本道光年间的《水册》真迹,那是当年四社五村香首们的“盟约”以及轮值香首交接大事的记录,内容详尽地涵盖了分水条例、水册的历史沿革等,比龙王庙碑刻文字更为详细,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他欣喜若狂,立即以500元高价购得。而后,他又花钱请擅写毛笔字的先生抄写五本赠予五个村庄的香首,对这一传统文化进行了意义非凡的保护。他潜心研究,《水册》的故事、文化内涵以及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意义,他都已了如指掌。

三、倾心传播,走向世界

      “四社五村”的文化就像一颗被隐匿的明珠,在偶然的机会下开始闪耀于世界舞台。那位书法先生私自多抄录的一本《水册》流入山西省历史博物馆。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董晓萍教授与法国远东学院蓝克利教授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时在博物馆发现了它,这一发现推动了2003年中华书局《不灌而治—山西四社五村水利文献与民俗》的出版。此后,“四社五村”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吸引了国内外学界的目光。诸多国外学者前来调查走访,如日本的内山雅生教授、祁建民教授、森田明教授等,还有国内的上海大学周嘉博士。他们的研究和关注,使得“四社五村”的文化逐渐走向世界,这背后离不开郝继红对《水册》的珍视与传承,是他开启了这一倾心传播之旅。

四、抓住机遇,成功省遗

      在“四社五村”文化的传承发展历程中,2011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之时,这一古老文化犹如遗落的珍宝被有关方面发现。霍州文旅部门视若珍宝,郝继红积极撰写资料,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这一年,“四社五村”非遗如同乘上了东风,一年内顺利通过县级、市级、省级非遗的审核,成功被列为省级非遗,人们也开始明确它的文化价值,它不再是默默无名的存在,而是在非遗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五、屡屡抗争,坚决捍卫

        郝继红已至80高龄,却依然坚守着心中的大义。在维护“四社五村”的分水原则道路上,他像一位无畏勇士,屡屡与各种破坏势力坚决抗争。他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那大义凛然的气质在他身上熠熠生辉。他的抗争不仅仅是为了守护一份分水制度,更是为了捍卫背后所蕴含的“义”,那是一种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的公平公正、诚信分享的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四社五村”文化的坚定捍卫。

六、赤心动天,国遗终愿

      在义旺村的一座小院里,当我们见到这位80岁的老支书郝继红时,他激动地诉说着自己的心愿。他说余生不多,但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见到“四社五村”非遗成为国家级非遗,让其得到更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他的赤诚之心仿佛能感动上天,他对这一文化传承的执着和热爱,凝聚成这一伟大的国遗终愿。他的一生与“四社五村”紧密相连,他的愿望也代表着所有热爱这一文化人们的心声。

采访后记

        “四社五村”的文化价值不仅在水利,背后有着广泛文化背景,义旺村所在陶唐峪乡有尧王传说,周边还有众多古迹,且义旺村名传说与李世民有关,分水制度体现“义”字,五树合一的社爷树更是象征精诚团结。水册中也体现了法治、民主和科学精神,这些都丰富了“四社五村”的文化内涵。四社五村义结金兰,不争而治,流芳千载,这一“义”字就是村中无价之宝。这个“义”字是中华文明至高智慧的结晶。无论是苹果、玉米还是手工制品,只要印上这个“义”字,即可感天动地,行销全国!这将是非遗文创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郝继红守卫文化的感人故事将载入史册,深深影响后世!



天南海北霍州人
由霍州市委宣传部指导,由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市文联、市妇联、民建霍州联合主办,旨在记录各行各业的霍州人不平凡的创业故事,为海内外霍州人搭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