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根火柴
2024.4.12 四川·若尔盖·班佑
作者 乔桂平
诵读 乔燕慧
2024年4月12日下午,在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班佑乡姜冬村附近,我们参观了那座著名的《七根火柴》雕塑。由此,才了解了小红军郑金煜为全团保存四根火柴的感人故事,才明白了作家王愿坚的小说《七根火柴》是由郑金煜的事迹改写而成。
1935年8月21日,担负红军右路军过草地先遣队重任的红四团进入了渺无人烟、危机四伏的茫茫草地中。
刚进入草地的两天里,十七岁的小宣传员郑金煜用客家方言,把一首江西民歌唱了一遍又一遍:
正月革命是新年,
红军打到石城县。
石城县里打一仗,
土豪劣绅叫可怜。
哥哎妹呀,
土豪劣绅叫可怜……
永远笑眯眯的郑金煜唱山歌嘹亮悠长,讲故事幽默风趣,一开口就引来一片笑声。
1933年10月,郑金煜从江西石城参加红军。他个子不高,大眼睛,很秀气,作战勇敢,十六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红四团团部党支部的青年委员兼宣传干事。
红四团刚进入草地时,郑金煜精神抖擞,不知疲劳,他背着武器、背包,还背着部队生火用的柴火,生龙活虎,忙个不停。他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总是笑眯眯地给战士们唱山歌,讲故事。
进入草地的第三天,团政委杨成武忽然发现听不到小红军郑金煜的声音了,活泼可爱的郑金煜不见了。一问才知道因为发高烧、呼吸困难,郑金煜被送到卫生队去了。杨成武迅速安排把自己的马让郑金煜骑,把自己的干粮匀给郑金煜吃。但是郑金煜已经病得无法在马背上坐住了,卫生队只好在他的腰后面垫上行军被。把他半坐半躺地绑在马背上,安排专人看护着他。
进入草地的第五天中午,被绑在马背上的郑金煜告诉身边看护他的战友:“让政委等我一下,我有话要对他说。”听到报告,走在前面的杨成武立即赶过来,他把烧得浑身滚烫的郑金煜紧紧抱在怀里。
郑金煜用嘶哑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政委,感谢你对我的照顾。我在政治上是块钢铁,我知道革命一定会胜利。但是我不行了,我的腿不管用了,我要掉队了,我舍不得红军,我看不到胜利了……”说完,郑金煜的眼泪夺眶而出,周围的战友们也都泣不成声。
杨成武政委含着眼泪说:“打起精神,坚强起来。我们已经快走出草地了,你一定能够走出草地,我们一定会帮助你走出草地!”
一阵急促的喘息之后,郑金煜用微弱的声音说:“把马留给更需要的同志,保住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希望革命快胜利,胜利后,如果有可能,请告诉我家里,我是为了革命胜利牺牲的!”郑金煜用最后的气力,从贴身的湿漉漉的衣兜里掏出一个油布包裹,打开层层油布,把自己珍存的四根火柴递到了杨成武的手里……
谁都想不到,经历了饥饿、寒冷、滂沱的暴雨和水没至膝的沼泽,郑金煜身上唯一干燥的物件,竟是他为全团贴身保存的四根火柴!
就在红四团走出草地的前一天,十七岁的小红军郑金煜牺牲了。战友们痛哭着,呼唤着郑金煜的名字,告别了这位打仗勇猛、无所畏惧、永远笑眯眯的年轻的战友。
红四团给后续部队留下的又一个路标,是一座小小的坟茔……
《七根火柴》故事发生地
不朽的英魂
《七根火柴》油画
《七根火柴》雕塑
作者 乔桂平
乔桂平:山西省霍州市人,现供职于霍州市人大常委会。(微信:行者;视频号:行者7308;美篇:乔桂平;抖音号:行者乔)
诵读 乔燕慧
乔燕慧:山西省霍州市人,在霍州市教育体育局工作。副高级职称,山西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