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丰碑
2024.4.13 四川·若尔盖·班佑
作者 乔桂平
诵读 孙 磊
开国上将王平一生经历了无数次的惊涛骇浪。从长征中走出草地到他去世的六十多年里,他对许多人无数次讲过一个长征中发生在班佑的故事。每每讲起这个故事,这位铁骨铮铮的将军总是热泪纵横,泣不成声。
2024年4月13日上午,我们第三季长征行一行八人来到了久仰的四川省若尔盖县班佑村。
在川西美丽的若尔盖大草原上,一条九曲十八弯的小河清清浅浅的流过村旁,缓缓向西北流去。有多少人知道,近九十年前,这条叫做班佑的河流边,发生过一个多么悲壮的故事。
我们来到近九十年前红军长征走出草地的地方,我们来到那座在我们心中向往已久的纪念碑前。这座高18米、宽24米、重1800多吨的红色花岗岩雕塑“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碑名为“胜利曙光”。与其它雕塑所展现的红军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造型不同,雕塑群中,一面直刺苍穹的军旗下,一群背靠背、肩并肩的红军战士或坐或躺,全部紧闭着双眼。在纪念碑的基座上,在王平将军的回忆中,一幅悲壮的画面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
红三军在草地里走了整整七天,终于走到了草地的边缘,走到了过草地以来第一个有人烟的村寨班佑。当年的班佑只有几十户人家,住的都是由几根木棍撑起来的简易棚子。短暂停歇之后,主力部队又前进了七十多里,在阿西牙弄一带修整。
军团长彭德怀叫来时任红三军十一团政委的王平,命令他带一个营和刚筹集到的粮食返回班佑,去接应滞留在班佑河对岸的几百名战士。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部队刚过草地,减员严重,伤病频发,疲惫不堪。再返回几十里,接那么多掉队的战士,谈何容易。接到命令后,王平政委迅速组织部队放下行李,只带必要的装备以及给困在班佑的战友们吃的一点干粮,匆匆向来路折返。
这是一段艰难的跋涉。过草地的七天里,极度的饥饿和恶劣的天气时刻威胁着战士们,加上长时间走在烂泥臭水中,大部分战士的脚都受了伤。在牙弄刚吃了一点东西,体力还没有恢复过来。但是情况紧急,战士们下定决心,不顾疲劳,他们拄着木棍,一步一瘸的向班佑进发。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尽快赶到班佑,援解滞留的战友们!
黄昏时分,王政委带着救援部队到达班佑。夕阳下,班佑河九曲回肠,蜿蜒流淌。王政委用望远镜向河对岸观察,蓦然发现,河滩上,一大片红军战士笼罩在薄雾之中,若隐若现。
王政委安排战士们原地等待,他带着通讯员和侦察员涉水过河,先去看看情况。走近之后才发现,河滩上,几百名红军战士背靠着背坐着,一动也不动。逐个查看,这些战士都没有了呼吸。试着摇一摇,结果摇一个倒一个。在场的几个人抑制不住内心的哀伤,嚎啕大哭。听到哭声,河对岸的几百名战士全部涉水过来,见到眼前的场景,这些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的铁血男儿万分悲痛,他们痛哭着、呼唤着,把七百多名战友的遗体一一放平,让他们走得舒服些,走得安详些。
绵延亘古的大草地,定格了七百多名红军战士集体殉难的悲壮画面;静静流淌的班佑河,记录了四百多名红军战士一起哀悼战友的放声痛哭……
参观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过程中,我的心绪一直被深深感动着、召唤者,不觉泪眼模糊。
泪光里,我仿佛看见了班佑河边的那七百多名红军战士,在经历了饥饿、寒冷、伤病之后,他们走到了茫茫草地的边缘,走到了水深不到一米、宽度只有十几米到几十米的班佑河边。他们一定望见了代表生的班佑河对岸,而伤痛、饥饿却让他们再没有一丝气力趟过班佑河。在胜利即将到来之时,在距离活着一步之遥的班佑河边,永远依偎长眠。他们带走的是伤痛和饥饿,留下的却是曙光和胜利。
那一刻,我告诉自己,重走长征路,追寻的不只是一种精神,还有一种责任,那就是我们这代人传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的责任。
告别班佑时,我再次仰望那座向往已久的纪念碑。那是一座记忆的丰碑,那是一座信仰的丰碑!
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
历史永远铭记
跋涉与追寻
胜利曙光
作者 乔桂平
乔桂平:山西省霍州市人,现供职于霍州市人大常委会。(微信:行者;视频号:行者7308;美篇:乔桂平;抖音号:行者乔)
诵读 孙 磊
孙磊:山西省第三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全省十佳选手;临汾市第一届、第六届、第七届好基地讲好故事十佳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