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共赏 | 付佳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的江南乡村滨水空间适老化研究——以苏州市三山岛空间为例》

文摘   文化   2024-08-27 08:10   河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的江南乡村滨水空间适老化研究——以苏州市三山岛空间为例

付佳旭,孙超然,华亦雄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随着乡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空间适老化设计变得尤为重要,文中对江南乡村滨水空间的适老化展开研究。首先从乡村老年人的多元需求入手,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总结出乡村老年人的3类需求,即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总结江南地区乡村老年人的日常行为需求与乡村滨水空间的相关性,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对三山岛的乡村滨水空间进行分类梳理,找到现阶段乡村滨水空间存在的问题。基于乡村老年人的需求对乡村滨水空间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打造适用于乡村老年人的优质生活空间,使老年人与环境产生良性互动。

关键词:老年人需求;乡村滨水空间;适老化;三山岛


Adaptive Aging of Rural Waterfront Space in Jiangnan under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Take Suzhou Sanshan Island Space As an Example


FU Jiaxu, SUN Chaoran, HUA Yixiong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su Suzhou 215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rural aging, the problem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become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 design of space suitable for the aging become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adaptive aging of rural waterfront space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research method is to start with the multiple needs of the rural elderly, and according to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three types of needs of the rural elderly, namely, material requirement, spiritual demands and cultural needs. And on this basi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aily behavioral needs of the elderly in the rural areas of Jiangnan and the rural waterfront space is conclud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to classify three mountain island village waterfront space, fi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village waterfront space, the purpose is based on the demand of the rural elderly waterfront space in the country propose corresponding optimisa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create high quality living space suitable for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so that the elderly and the environment have a benign interaction.


Key words: elderly need; rural waterfront space; adaptive aging; three mountain island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乡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如今乡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发展乡村的过程中,不容忽视且不可避免的是中国绝大多数村落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人占据了乡村居住人口的大多数,所以老年人对生活环境的多元需求在村落发展中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能在发展村落的同时,给予村落老年人充分的关注,以满足其多元化的需求,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文中以苏州三山岛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在村落发展中,如何从老年人的自身需求出发,做适老化更新,打造适老性空间,为应对乡村空间的适老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一、传统江南水乡的人-水关系
RELATIONSHIP

  江南水乡的水系是江南乡村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手工业时期,江南地区的人们以舟楫作为重要交通工具,水网密布的天然优势使其水上交通极为便利,从而促进了贸易及沿线城镇的发展。依水而建的城镇不断发展,逐渐演变出水路相生的城镇格局。生活在这些水城小镇的江南人靠水吃水,如捕鱼捕虾、洗衣做饭、日常贸易等生活起居活动都发生在水边,使滨水空间成为江南人生活习惯的主要物质载体,它承载了休憩交往、日常生活、文化娱乐、商品交易等功能,因此,滨水空间是承载江南人各种行为模式的综合性空间,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和活跃性[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生态环境的改变,江南地区乡村滨水空间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其传统的功能性有所减弱,如水域空间的减少,交通及贸易功能的减[2],使如今的滨水空间更多地承载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功能。甚至在许多滨水空间的现代化建设中,传统的滨水空间形态呈现消失的态势,这也使熟悉了传统滨水空间的人们对异化的滨水景观产生陌生感,同时使乡村的地域性和可识别性随之消失[3],让身处其中的村民们少了归属感。乡村老年人是乡村发展各阶段的见证者,是对原有乡村形态的情感更为强烈的一群人,也是当前使用滨水空间的主力人群之一,因此应重视营造具有江南特色并满足老年人多元需求的滨水空间,特别是在老年人口占多数的江南乡村地区。创造一个在功能上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在精神上让老年人保留传统江南水域的记忆,让老年人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能得到满足的滨水空间,创造一个具有时代精神的适老化滨水空间。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的乡村老年人需求 DEMAND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他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其核心是“人本主义”。在马斯洛的观点里,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这5类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类,每一部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将这5类需求的层次等级用图形表达,最好的表达图形是“金字塔”式的结构,从下底到上面,需求等级逐渐递增[4]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老年人也有着与之相对应的多元化需求层次,这些多元化需求对应着不同的空间设计考虑层次,需要人们仔细分析和讨论,见图1













(一)
物质需求

  乡村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2个方面。生理需求是指满足老年人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生活条件。乡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家庭内部收入,包括自己和配偶的劳动收入、征地补偿、子女资助及养老补贴等[5]这些收入来源共同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这些经济来源并不稳定,且给乡村家庭带来一定的负担。相对城市老年人来说,乡村老年人没有足够的社会养老保障,因此,完善乡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村内养老服务组织是满足乡村老年人物质需求的硬件条件。要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健康需求,为乡村老年人创造一个生活无忧、物质需求有充足保障的环境[6]


  安全需求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障方面。对老年人而言,年纪过大导致其反应变得迟缓,听力、视力较差,在保证老年人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方面得到相应满足的同时,还要营造一个健康、适宜、安全的生活环境[6],因此,要保证村内道路平整,主要道路人车分流,以保障老年人的出行安全。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一些细节方面的设计,如地面防滑、无障碍设施布置,以及湖边等相对危险的地段设置安全栏杆等防护措施。











(二)
精神需求

  精神需求在乡村老年人的生活中显得日益重要,由于乡村空巢老人的现象愈发严重,老年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应得到社会关注,家庭成员应给予老年人充分的关爱和精神慰藉。此外,在熟悉的环境里来自乡里乡亲邻居的照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老年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与城市不同的是,在乡村老年人的传统观念里,除亲人外,邻居是最亲密且频繁的交往对象,乡村邻里关系比城市更为亲密,老年人可以愉快地享受邻里互助的友情,满足其相亲相爱的精神需求。


  此外,参与集体活动是老年人生活的快乐源泉,要扩大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和活动范围,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人文环境,以满足老年人丰富的日常活动与社交需求。例如,老年人参加的广场舞活动,需要有承载这些活动的室外公共空间,同时要在乡村的公共空间中配有老年人使用的适老化设施。老年人在使用这些空间和设施的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与互动,并使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情感得到加强,让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单调,变得更加充实。老年人因此可以感受到来自交往关系里的正面情感,如关心、爱护、信任及友谊等,给予了他们情感上的归属感和精神上的寄托,以及对自身价值和自我能力的认识也得到了提高,心态变得更加积极健康,使他们可以更轻松地找到晚年生活的精神乐园[6]











(三)
文化需求

老年人需要有丰富的文化活动,要大力发展老年人文化产业,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乡村传统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是乡村的瑰宝,乡村老年人正是这些文化的传承者,将属于自己乡村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加以保留和传承,是老年人在老年生活中实现自身独特价值的表现。此外,鼓励老年人保持自身的学习能力,将传统文化以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传承并发扬光大,让老年人获得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老年生活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

三、江南乡村滨水空间的功能——意义转换 CONVERSION










(一)
生活型滨水空间

江南乡村的点状和线性滨水空间是村落最主要的生活型滨水空间,村民在此进行洗衣、洗菜、清洗渔网等日常生活活动。这里同时也是居民日常交往、集市交易的主要场所,以及村内交通出行较为方便的场所[7]


  除了日常生活功能外,这类型的滨水空间更是村落公共生活的社会性空间,是村民们的日常交往空间。老年人在河边洗衣、洗菜、交谈,不仅是对原始生活习惯的保留,而且满足了老年人与人沟通交流的社会交往需求。此外,村内的池塘、河流及河内停泊的船,都是江南生活的意向元素,是滨水空间保留当地生活仪式感的一种表现方式,因此,生活型滨水空间更具有承载乡村传统记忆的意义,它们保留了原有的生活氛围感,体现了乡村老年人对过去生活状态的一种怀念。











(二)
休闲型滨水空间

休闲型滨水空间主要是滨水休闲广场和滨水步道等,它们是承载了村民交往、娱乐和运动等休闲活动的综合性空间。老年人大多有室外活动的习惯,如早起散步,白天在室外休息、下棋、利用健身器材锻炼,晚上舞剑、打太极、跳广场舞等,滨水休闲空间为这类活动提供了场所。此外,为了丰富老年人的室外活动,偶尔也会在滨水广场放映老电影、节日期间进行一些传统文化活动等。总的来说,这类空间是老年人展开集体活动、进行日常锻炼、舒缓身心及社交的重要空间。


  其实,原始乡村的休闲娱乐活动普遍发生在房前屋后,滨水空间主要是用来进行生产类的活动,如今发生了改变。村民原始的生活状态是以打渔为生、以渔船为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滨水空间成为休闲场所,这是空间的使用功能发生了变化,更是村内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的滨水空间对老年人来说,除了是进行休闲活动、产生社交行为的场所,更深层的意义是对传统生活的记忆与怀念,同时也是时代进步的象征。











(三)
交通型滨水空间

交通型滨水空间主要指码头空间。码头是村内的交通枢纽,承担着村民的日常出行、水路对外贸易等功能。此外,码头是当地特有的地域景观,也是体现当地本土文化氛围的场所。码头对乡村老年人来说,更是一种家的象征,可以让人们产生归属感。例如,远行归来的村民在回村的船上远远地眺望着它,一种家的亲近感和凝聚力在内心油然而生。此外,传统村落码头蕴含着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文化特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不可复制性,是村民们对自己文化精神依托的结合点[8]











(四)
生产型滨水空间

生产型滨河空间主要指乡村渔业及农田等滨河空间。主要功能是生产生活资料,提供人们的生活必需品。生产型滨水空间的特点是具有自身维持能力,受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共同影响,具有一定的农业特征[8]这也正是这类空间的魅力所在。乡村老年人对乡村的生产劳作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能,可以积极地投入农业渔业的劳作中,让老年人在享受原始耕种生活的同时,带来一定的生产力,以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从而得到内心的满足感及幸福感[6]

四、三山岛滨水空间现状与问题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三山岛是座四面环水的内湖小岛,位于江浙两省交界处,处于长三角经济带中部,见图2。因其是座湖中岛,且距离陆地较远,目前通往外界的交通方式依然是依靠船只出行,见图 3。交通性空间是三山岛的核心滨河空间,码头是三山岛不可缺少的交通设施,除了可供岛内村民出行,本地的农作物等也经水路运往外面交易。岛上有7个码头,分别是:小姑浜码头、许家浜码头、秦家浜码头、桥头浜码头、东泊浜码头、西湖浜码头、山东浜码头。码头周围功能性建筑较多,属于岛上的功能综合性场所,也是当地老人常使用的功能性空间,用于日常交易、出入采购等。













(一)
滨水资源浪费

三山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它位于太湖之中,四面环水,总面积为2.8 km²,是中国内湖最大的岛屿村落,三山岛的湿地公园是三山岛滨水空间的特色景观之一,也是国内首个淡水岛屿湿地[9]主要的湖岸线及其他潜力型空间开发不完全,湿地景观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滨水空间浪费严重,缺乏沿岸空间整体规划,见图4













(二)
滨水空间道路连接混乱

滨水空间与各村的联系缺乏整体性,且与各村的公共空间及道路的联系性不强,码头荒废,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道路体系。具体表现:道路等级不明显,部分沿岸道路缺少人行步道,导致人车混行。此外,道路对老年人的出行没有很好的指引性,人行道的缺失使老年人的出行安全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因此老年人去往滨河空间的意愿不强,导致部分滨水空间功能失活,见图5












(三)
功能空间联系性不强

村内的功能性空间和滨水空间的使用功能没有充分融合,不能形成有效的联系和互补,其使用的便捷性和效率均大大降低,应促进村内各功能空间的完善和滨水空间结构的构建。此外,功能空间过于分散会给老年人带来生活的不便,会使老年人反复往来于各功能空间,交通效率低下,且在来往的路上产生疲劳感和奔波感。村内的功能空间与滨河空间的使用功能联系不足,滨河空间的使用效率也会大打折扣,见图6












(四)
活动空间的适老性考虑不足

  岛内部分滨水空间缺乏适老性考虑,包括适老性设施及满足老年人使用需求的适老化活动空间。例如,岛内适老化设施的数量和种类均不足,且现存的适老化设施缺乏维护和更新。此外,提供老年人娱乐的公共场所过于单一,没有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五、针对老年人需求的滨水空间优化策略 TACTICS










(一)
挖掘自身优势打造特色空间

三山岛是一个旅游性质的岛屿,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因此可以将湿地公园充分利用,把三山岛打造成极具本土特色的生态旅游体验区。湿地旁的用地可以打造成具有湿地文化的老幼共生生态教学园区,形成特色旅游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引发老年人产生学习行为,充实自身的老年生活,也可使老年人与环境产生良性互动。











(二)
优化交通系统增强空间可达性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如行动迟缓、行动距离缩小等,需要每走一段路就休息一段时间,因此,针对滨水空间打造慢行系统,对通往滨水空间的道路进行安全合理的规划。针对步行、自行车以及电动车3种不同的出行方式,运用绿道将道路进行明确区分,且尽量使其环通,并在合适位置设置休息空间,供老年人走累了休息,以保证老年人拥有一个舒适的慢行休闲空间,同时也能保证老年人的出行安[10],见图7



  其次,休闲空间的可达性是空间使用率的关键点。由于老年人记忆减退,反应能力和方向辨别能力变差,所以要保证村内道路抵达滨水空间的便捷性和指引性,从而激发村内滨水空间的活力,使滨水空间可以被合理利用。老年人大多喜欢参加散步、下棋、舞剑、打太极、跳广场舞等日常休闲活动,如果去往活动空间的路途过长,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感到疲惫,因此要选择可达性较高的场地,让老年人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能接受[11]依据普通老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从老年人居所到就近的滨水空间步行所使用的时间,分3~5 min 路程路线,将一定功能性的建筑安排在民居到滨水空间路线两侧,这样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在路线上也有一定的指引性,可以增大滨水空间的使用率,从而增强村内活力。路程较远的会安排固定线路的班车接送,同时班车也会路过主要滨水景观路线,让老人们可享受沿路的风景,见图8












(三)
打造复合功能,增加配套设施

  复合功能的打造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在满足老年人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对诸多功能空间进行一定的整合处理,增加公共服务性空间。如利用临水空置废弃古宅创建村内养老综合体,同时配备医疗卫生、文化活动、社区服务和金融邮电等功能性空间,满足老年人日常需求。其次,在提高村内公共设施品质的过程中,将适老性作为公共设施改良的主要目标。一方面是因为前来三山岛旅游的游客以老年人居多,另一方面则是村内原住老年人占比很大,所以对公共设施的配备不仅要满足村内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外来游客的使用需求[12]


  适老性设施的改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尊重老年人的生理需求,考虑其行为能力和身体条件,重点提升公共性适老设施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其次,要尊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这主要是针对本地老年人,对村内设施不能做过大的改动,以免破坏村庄本来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氛围,让老年人少了家的归属感[12]所以应采用微更新的方式,最小化干预,活化与利用岛内空间,让空间焕然一新,提升活力,见图9


六、结语
CONCLUSION

  随着老龄化社会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更新中都应该予以重视。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城乡建筑规划、景观设计等越来越摒弃大拆大建的模式,而在微更新、微改造中,更应该注重各个群体对物质功能和精神情感的双重需求。文中立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通过分析乡村老年人的具体需求,对江南乡村滨水空间的适老化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更新策略,将乡村居住的老年人置于研究的主体位置,分析老年人的生活、社交、情感等具体需求,结合现阶段江南乡村4种类型的滨水空间在功能和意义上所发生的转变,通过实践案例,提出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空间优化策略,以具体可行的设计策略和方法,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提供切实的解决方案,实现设计对于乡村振兴的价值。


今天因为你的分享,让我元气满满!



END



工业 工程 设计

官方网站:designresearchj.com

邮箱:designresearch@126.com

编辑部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33号

邮编:400039    

电话:023-68792836

长按

关注


设计研究DESIGN
《工业 工程 设计》创刊于2019年,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主办。主要报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设计教育思想、方法与实践成果,设计行业的研创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