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设计与科学发展大会“产品设计”平行论坛(南京,10月18-21日)

文摘   2024-10-10 10:22   河北  

大会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南京艺术学院

联合承办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文化传承与数智创新实验室
重庆红智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工业 工程 设计》编辑部
《包装工程》编辑部

联合协办单位(按拼音排序)


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安徽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东南大学现代设计研究所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贺州学院设计学院

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吉林动画学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南大学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山东工艺美院工业设计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艺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周口师范学院设计学院


支持单位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育联盟
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
文化创意设计专业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
重庆市服装设计师协会

指导单位


江苏省艺术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大会主题



设计之本·设计自信


人类通过设计将头脑中抽象的“理想之境”转化为现实,进而不断改善生存环境,提升自身生活、工作及社会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与科学始终相伴相生。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多模态、智能传感、空间计算等技术的广泛介入,设计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传统的设计理论、方法、架构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设计研究者与实践者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定义“设计是什么?设计之路要走向何方?”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技赋能设计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性创新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厘清中华造物思想的源流,梳理中华设计美学的脉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设计理论体系、研究范式和实践方法,是当代设计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历史使命,也是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必将为推动世界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大会八大平行论坛


设计理论方向——设计挑战:迈向自主创新


环境设计方向——智慧引领·文化自信:塑造中国特色设计新地标


工艺美术方向——话语体系·传统赋能:工艺美术功能的时代转向


公共艺术方向——以美为媒,科技赋能:艺术城市的中国路径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视界之内·视野之外: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图景

产品设计方向——智识演进·设计革新:从制造到智造的提质引擎


服装设计方向——自塑·他塑·共塑:中国服饰形象的新时代传播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智能·数字·艺术:文化自信的时代表达



产品设计方向平行论坛

智识演进·设计革新:从制造到智造的提质引擎

(10月20日08:30—12:00)

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专家作为本论坛发起人,与主办方共同策划邀请了来自武汉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东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的共9位专家,作以下精彩报告:


报告一

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摘要

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支持下,工业4.0给制造业带来了诸多变化。通过对数字技术背景下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的方法进行分析梳理,从产品生命周期思维出发,总结出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基于此,提出从传统设计向集成设计转型升级的设计方法论解决方案,并对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未来体系提出思考与展望。


报告二

激活历史记忆:博物馆文物活化的协同式创新设计策略

报告摘要

将新质生产力与博物馆文物活化相结合,强调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如何通过协同式创新设计策略来活化博物馆文物,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传递历史文化和知识价值。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质生产力在文物活化中的应用,分析新质生产力,如数字技术、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在文物活化方面的潜力和应用;(2) 协同式创新设计策略的重要性,探讨在博物馆文物活化过程中,协同式创新设计策略的重要性,包括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整合不同资源和技术,以创新的方式展示文物,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质量;(3)博物馆文物活化的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成功的博物馆文物活化案例,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协同式创新设计策略,包括设计思路、技术手段、实施效果等,为其他博物馆提供借鉴和参考;(4)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探讨在博物馆文物活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技术难题、观众需求多样化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展望新质生产力在博物馆文物活化中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报告三

AI+HI融合智能的系统设计与创新应用







报告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HI(人工智能+人类智能)融合智能的概念逐渐成为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报告旨在探讨如何利用AI+HI的融合智能系统设计方法,促进健康设计领域的创新应用。健康设计是一个跨学科领域,在这一领域,AI+HI融合智能可以帮助识别个体的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甚至能够在预防疾病、康复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报告将首先介绍AI+HI融合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然后讨论这种新型的人机协作模式如何应用于健康设计之中。接着,将展示团队所开发的一些原型系统,这些系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并且已经在一些实际场景中得到了验证。此外,还将分析AI+HI融合智能系统在健康设计中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最后,报告还将探讨AI+HI融合智能系统设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伦理考量,以及如何确保技术进步的同时,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与数据保护。通过此次分享,激发更多关于AI+HI融合智能系统设计与健康设计交叉领域创新应用的思考与讨论,推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进一步合作,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健康、智慧的生活环境。


报告四

“跨学科教育塑造下一代设计领导者”的江南方案





报告摘要

对于设计学交叉学科进行简要解读和分析(包括设计学学科发展历程、学科目录变更、变化与启示等)。在此基础上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60余年来的设计教育为例进行分析跨学科教育如何塑造下一代设计领导者,主要从江南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经验进行分享。主要包括: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五次重要的跨学科教学改革举措:国际思维艺工结合、创新根本国际视野、全面培养跨界合作、战略转型整合创新、立足实践多维协同,并因此荣获五次国家教学成果奖。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以及“整合创新设计、交互设计专题研究、服务设计与社会创新”等特色课程。介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跨学科 “整合创新设计实验班、设计青山前瞻计划”等创新性跨学科教育案例。分析跨学科科研方向与成果及其对于跨学科设计教育的支撑和助力。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实验室、研究基地、跨学科产教融合项目和平台等研究和教学资源对于跨学科设计教育的支撑和保障。面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内容。


报告五

对抗与共生:人智交互协同创新设计的思辨






报告摘要

人工智能已经对产品设计对象与创新设计方法两个维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影响。本报告从聚焦人智交互协同创新设计中的对抗与共生关系,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创新过程中的参与者构成与协同关系,智能技术下的伦理与确权问题,以及未来设计师的角色变化。本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智造下的产品设计对象与设计方法之变背景下,分享对人工设计与人工智能设计之间多维关系的思考;第二部分浅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人智协同创新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可解释性与原创性、偏见与包容性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基于上述思考对未来设计师的角色变化与知识属性进行讨论。本报告希望通过上述开放性的分享与思考,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同仁们共议未来智识演进下的设计革新提供一些拙见。


报告六

轮上的文艺复兴——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研究








报告摘要

从百家争鸣至文艺复兴,自工业革命迈入智能时代,值此中国车市产销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之际……构建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可谓正当其时。

本研究从历史回溯到当代发展,从实践观察到理论思辨,以技术与文化交织的DNA双螺旋结构为设计日晷之轴,创新性提出并建构思想与理论体系、文言与知识体系、视觉与表达体系、交互与场景体系“四轮驱动”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探讨中国设计与汽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表征发展趋势。“思想-理论体系”,以中国道器观为引领,提出新天人合一的超体系统设计理念;“文言-知识体系”,以文字的形意解构与活化,思考中国汽车设计活体字典的可能;“视觉-表达体系”,思考未来中国汽车设计的生命与流域共生、高技与感知交融的超体媒介形态;“交互-场景体系”,探索理性与感性交织的第三空间生活世界,力求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在日益扩容的创新蓝图中,展望明天,共创未来。


报告七

智识边界:新质生产力下的协同式创新设计策略







报告摘要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等院校作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理论发展重要阵地,在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智库支撑作用。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新质生产力下的协同创新设计策略需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通过跨区域、跨领域、跨平台、跨团队协同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报告将分享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中心团队近年来在品牌升级、产品创新、文化传承、社区更新等领域,在新质生产力下协同创新方面的方法机制、路径策略与实践案例,如AIGC协同创新设计、数据驱动协同创新设计、产学研群智协同创新设计、社区利益相关者互助共创设计等。通过全视角、多维度、立体式协同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提升赋能献智。


报告八

超文化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设计路径




报告摘要

深度全球化语境中,为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适应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并实现国际化传播的方法与路径,本次分享通过分析内文化与跨文化视角存在的问题,指出超文化视角引入设计领域的必要性;依照设计领域问题的特殊性,归纳总结出建立超文化认知并应用于实践的方法。超文化视角对于中国设计适应国内需求以及开拓海外市场均具有其必要性,设计师需在坚定的民族立场下积极开拓国际视野,在认知、选择、转换、内化、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转译与传承的现代原创成果。


报告九

人工智能与主动健康设计




报告摘要

健康设计是人性化的交叉学科。随着系统生物学和转化医学的衔接,健康设计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贯通,进一步推动主动健康的研究由技术创新转向价值和体验设计创新。AI为数据分析和场景构建提供智能技术支撑,有利于充分发挥设计驱动创新的引领作用,从产品、环境和服务等层面构建全方位的主动健康设计和服务创新模式,为人们提供智能、健康的生活方式。报告围绕AI与主动健康设计的融合创新应用于预防、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展开研究案例分析,探讨了智能时代健康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范式,对于健康设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做了有益的探索。






大会设计作品展——本体之力




本次大会期间将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涵盖设计学全专业方向的作品展览,邀请全国各地的高校共同参与,展示各大高校近年来优秀的教学转化成果!


举办时间:2024年10月18-20日

举办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大会注册




1. 报名参会

欢迎扫码填写报名回执


2.会务费

2024年10月8日前注册:1500元/人

现场注册:1800元/人

学生:900元/人

会务费包括:会议期间的用餐费、资料费、会务用品等。

汇款及开票提示:柜台或网银汇款时请备注上收票人姓名+开票单位+设计与科学发展大会;统一开具会议费发票,发票为电子票。

注:住宿费及差旅费自理。


3.缴费方式

1)银行汇款

收款单位:重庆红智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银行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渝高支行

账号:108802941586(行号:104653004623)


2)扫码缴费

(一般参会代表缴费通道)


(学生参会代表缴费通道)


4.开会地址

南京丰大国际大酒店(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北新区城南河路89号)


5.住宿安排

因会展旺季,会议酒店房间数量不足,预订酒店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酒店预定咨询请联系:18577086371(庞小姐)

  


6.会务组联系方式

电话:023-68792836

邮箱:designresearch@126.com

网站:www.designresearchj.com

会务人员:欧阳编辑、罗编辑、刘编辑、陈编辑


2024设计科学与发展大会微信群




欢迎各位老师扫码加入大会微信群!本群为2024设计与科学发展大会交流通知群,欢迎大家分享学术信息,请勿进群打广告或发布其他与学术研究无关的内容,发布即刻踢出!谢谢配合与理解!

如无法扫码加入会议群,请添加会务组欧阳老师微信:Estelle67

更多信息欢迎扫码关注

设计研究DESIGN
《工业 工程 设计》创刊于2019年,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主办。主要报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设计教育思想、方法与实践成果,设计行业的研创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