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组织机构
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安徽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贺州学院设计学院
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吉林动画学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南大学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山东工艺美院工业设计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艺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周口师范学院设计学院
大会主题
人类通过设计将头脑中抽象的“理想之境”转化为现实,进而不断改善生存环境,提升自身生活、工作及社会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与科学始终相伴相生。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多模态、智能传感、空间计算等技术的广泛介入,设计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传统的设计理论、方法、架构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设计研究者与实践者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定义“设计是什么?设计之路要走向何方?”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技赋能设计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性创新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厘清中华造物思想的源流,梳理中华设计美学的脉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设计理论体系、研究范式和实践方法,是当代设计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历史使命,也是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必将为推动世界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服装与服饰设计方向平行论坛
(10月20日08:30—12:00)
邀请了苏州大学专家作为本论坛发起人,与主办方共同策划邀请了来自江南大学、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江苏大学的共9位专家,作以下精彩报告:
报告一 | 新时代中国服装设计体系塑造与国际影响力提升战略 |
报告摘要 | 中国自古有“礼仪之大”“服章之美”,各时期的服装特色鲜明,衣着属性不同、形制不同、风格不同、质料不同、文化内涵不同,所诞生的汉服、旗袍、马面裙等各美其美,无不包含了服装设计者、制造者、穿着者的造物思想,成就了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繁荣景象,也形成了蜚声海内外的中华服饰美誉。当前,面临全球化趋势及民族文化的传播问题,我们更需关注历史,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传承,着力推进中国服装设计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自我革新和国际影响力的双重飞跃。基于此,我们一方面探究新时代中国服装设计体系的塑造路径,倡导以文化自信为根基,推行具有中华底蕴、时代精神又富含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的服装设计战略,完善新时代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实践-价值-传播”矩阵,构建新时代中国服装设计的话语体系、行动体系、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探索提升中国服装设计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战略,进一步丰富服装传播载体与媒介,塑造设计典型与行业标杆,积极参与全球设计对话,推动设计教育与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设计师队伍,为中国服装设计体系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的同时,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中国服装设计的话语权。 |
报告二 | 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佩饰中的“盛香器”研究 |
报告摘要 | 陈国公主墓出土佩饰中的“盛香器”,根据器型及尺寸大小之分,主要有三种用途:其一盛放香包作香囊之用;其二盛放脂粉作粉盒之用;其三盛放香药作药瓶之用。将粉盒、香囊、荷包等作为佩件随身携带,是游牧民族自先秦以来就有的生活习惯,其雏形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系链青铜小罐以及角雕香薰等物。陈国公主墓所出这类盒形、瓶形佩的样式与工艺,是中原文化与契丹文化交流融合的微观缩影,由于其所处时间为辽代中期,所以更多的是受到唐代文化的影响,如唐代“鱼符”的佩戴制度以及金银器、玉器之工艺,同时也保留了契丹民族自身的艺术特色,如琥珀佩中的卧伏状大雁造型设计,而金盒、玉盒佩上所饰鸳鸯纹、龙凤纹等,表明对于夫妻好合的婚姻祈愿,契丹民族与汉民族是一样的,这些物品应也是为了公主出嫁而特别制作。辽代的宗教信仰在其中也有反映,如海螺形、忍冬纹、盘长纹、仙鹤纹设计中所包含的佛教与道教因素。而器物内所盛装的物品,或不仅仅是为熏香、护肤、化妆、药疗等实用所需,亦可能与宗教信仰相关。 |
报告三 | 符号学语境下中国服饰形象的构建路径研究 |
报告摘要 | 本次报告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首先,该报告从符号学的理论结构开始,探讨服饰作为一个符号系统所包含的深厚含义。服装承载了社会身份、文化身份以及审美倾向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在符号学视域下分析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所蕴涵的“意”与“象”关系,揭示其深层内涵和外延。并深入剖析服饰图案、色彩、材质、款式等元素如何作为能指,指向并构建出特定的所指意义,如民族传统、地域特色、时代风貌等。 其次,该报告将聚焦于中国服饰形象的构建路径,并探索如何在尊重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双轨并行中,实现中国服饰形象的现代化转型和国际化表达。从一方面来看,我们强调对传统服饰形象的深入挖掘和再创新,利用现代设计及技术对这些传统元素进行解构和重塑,赋予它们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我们鼓励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整合,借鉴国际时尚潮流,并将中国的设计元素融入到全球的设计语境中,让中国的服饰形象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重要纽带。 最后,该报告将对中国未来服饰品牌形象的构建路径进行前瞻性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中国的服饰形象建设将更加重视展现个性化、可持续性和文化自信。我们期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找到更多符合时代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形象构建途径,使中国服饰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
报告四 | 区域时尚文化特色与国家时尚形象塑造——谈西方时尚历史经验与当代数字化背景下的中国时尚品牌 |
报告摘要 | 围绕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整体目标,汇报内容将放眼国际,通过对西方时尚历史经验的梳理,不难发展区域时尚文化、国家时尚形象、时尚产业生态往往共同滋养着区域范围内的时尚产业,并贡献于时尚品牌价值的提升与国际时尚形象的塑造、传播。报告内容将涵括世界时尚之都如何各自形成独具特色的时尚文化高地,并贡献于区域范围内的时尚产业与品牌发展。并通过分析西方时尚建构自身国际时尚形象的历史经验,为中国时尚话语权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国家时尚形象的建构提供可研究的样本与参考。主题汇报还以自塑·他塑·共塑为目标,基于中外比较视角,从政治、经济、文化、产业、设计等多维度共同探讨中国时尚文化的传播与国际市场拓展路径。探讨数字化背景下中国服饰形象建构发展的路径,以及中国时尚品牌在新时代的传播方式。 |
报告五 | 新时代服装设计的中国化路径 |
报告摘要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传统服饰文化,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更有助于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本次报告扣紧“新时代要求”“服饰设计”与“中国化路径”三个关键词,基于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象征符号性、共享性、可习得性、整合性、适应性和变迁性”,以我国文化复兴战略问题为前提,探索新时代服饰设计中国家文化形象的内涵要素,重点研究中国服饰文明的文化符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服饰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外在显性文化标识,如何在政治性方面指向和体现国家文化形象问题,并解决新时代文化背景及文化形象建设需求的问题;解决服饰设计中国家文化形象的视觉符号特征的问题;解决国家文化形象构建过程中思想价值、服饰风格、传播方案等问题。以民族复兴与服饰文化“中国化路径”为主线,从服饰造物“中国符号”、服饰设计“中国风格”、生活美学“中国智慧”和服饰传播“中国方案”四个维度构建新时代服饰设计的中国路径。 |
报告六 | 设计的动力与关顾伦理 |
报告摘要 | 设计创新往往与两个因素相关,一为精神之崇高目的;一为生存之绝对必须,二者实际上紧密相连。精神之崇高目的是要有永久而普遍的爱心、关顾,如宋大儒张载所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而解决生存之必须对于设计而言,只要有人的生存问题没有解决,设计就要为之寻求解决的办法,无论是落后地区,城市的贫民,还是残障人士,以及老幼鳏寡孤独病患等。生存问题总是存在的,但设计必须有对无论何处生存问题的关注。生存的必须以及这崇高的关注总会激发无限的创造力。 设计若只为有闲者的奢侈,或是年轻人一时的好尚,即便有社会经济的推波,媒体的助澜,也只能是一波波潮动而已,难以为继。但若这设计与绿色发展、美丽乡村、助老养老、身心疗愈等结合在一起,则会激发无穷的想象力,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建筑、服饰、餐饮、交通都可以进行非常具有创意的探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同时又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可以这么说,心灵的宽广、眼界的高远和爱心的深度决定着设计创新所能达到的高度以及持续的长度。 |
报告七 | 以终为始:“新质”产品力的动力学迭代 |
报告摘要 | 经济下行周期对品牌的影响?品牌力和产品力与消费者如何融合?成熟品牌如何焕发新能量来吸引年轻一代?产品力提升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产品力背后的设计人才支撑?产业在面对上述严峻问题的同时,对学校的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严苛的挑战,如果产业与学校两者之间的人才培养GAP在日趋扩大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叠加了经济周期的影响,如何缩小GAP、重塑有效设计理念、让设计价值成为商业成功的重要核心之一,值得深层次探讨。 |
报告八 | 新时代民族服饰手工艺创新设计的文化自觉与新选择 |
报告摘要 | 当下文旅融合发展时代背景下,设计介入到民族服饰手工艺的创新发展浪潮中,对传统工艺进行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本土民族手工艺创作者与设计师们努力发现新的形式语言与艺术表现方式,探寻使传统技艺焕发新光彩的潜力与另一种可能性,形成基于民艺精神的设计文化自觉。民族服饰手工艺的创新发展在面对新选择时也相应所作出调整,彰显出中国智慧。 民族服饰手工艺在高质量发展中也呈现出与当代设计合流的新态势,基于时代艺术审美需求,思考着传统与创新、手工艺与当代设计之间的关系,以设计为中国传统美学和手工艺增添现代气息,将手工艺、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和情感加以创造性融合,创新着中国风格的设计。以品牌化、IP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式打造出的指尖上的手工艺,不仅让全球人欣赏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学以及看到其可塑性,也助力传统手工艺文化与时代需求的碰撞与融汇。“造物人-设计师”是基于当下“新时代”背景下而产生的传承与创新传统手工艺的新生力量,实现了手工艺人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内生创造力的提升,手工艺与设计在跨界碰撞中实现着交融与创新,在相互砥砺、携手同行中用中国手工艺的传统之韵描绘出当代之美。 |
报告九 | 穿着的“边界”与“融合”:一个侗族村寨的服饰田野调查 |
报告摘要 | 报告基于2015年至2023年间本人对一个侗族村寨仁吉的田野笔记,以他者的角度讲述当地侗族女性在制衣工艺上的坚守与创新。通过日常生活中,身处多民族聚居地的仁吉女性与周边民族交流交往的趣事,尝试阐释仁吉村女性在服饰工艺上的“边界”与“融合”。报告中的仁吉村是我国新时代多民族和谐交流、互相尊重的一个缩影,也是民族服饰文化自信与互鉴创新的典型案例。 |
本次大会期间将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涵盖设计学全专业方向的作品展览,邀请全国各地的高校共同参与,展示各大高校近年来优秀的教学转化成果!
举办时间:2024年10月18-20日
举办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大会注册
1. 报名参会
欢迎扫码填写报名回执
2.会务费
2024年10月8日前注册:1500元/人
现场注册:1800元/人
学生:900元/人
会务费包括:会议期间的用餐费、资料费、会务用品等。
汇款及开票提示:柜台或网银汇款时请备注上收票人姓名+开票单位+设计与科学发展大会;统一开具会议费发票,发票为电子票。
注:住宿费及差旅费自理。
3.缴费方式
1)银行汇款
收款单位:重庆红智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银行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渝高支行
账号:108802941586(行号:104653004623)
2)扫码缴费
(一般参会代表缴费通道)
(学生参会代表缴费通道)
4.开会地址
南京丰大国际大酒店(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北新区城南河路89号)
5.住宿安排
因会展旺季,会议酒店房间数量不足,预订酒店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酒店预定咨询请联系:18577086371(庞小姐)
6.会务组联系方式
电话:023-68792836
邮箱:designresearch@126.com
网站:www.designresearchj.com
会务人员:欧阳编辑、罗编辑、刘编辑、陈编辑
2024设计科学与发展大会微信群
欢迎各位老师扫码加入大会微信群!本群为2024设计与科学发展大会交流通知群,欢迎大家分享学术信息,请勿进群打广告或发布其他与学术研究无关的内容,发布即刻踢出!谢谢配合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