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组织机构
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安徽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贺州学院设计学院
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吉林动画学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南大学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山东工艺美院工业设计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艺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周口师范学院设计学院
大会主题
人类通过设计将头脑中抽象的“理想之境”转化为现实,进而不断改善生存环境,提升自身生活、工作及社会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与科学始终相伴相生。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多模态、智能传感、空间计算等技术的广泛介入,设计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传统的设计理论、方法、架构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设计研究者与实践者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定义“设计是什么?设计之路要走向何方?”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技赋能设计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性创新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厘清中华造物思想的源流,梳理中华设计美学的脉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设计理论体系、研究范式和实践方法,是当代设计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历史使命,也是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必将为推动世界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公共艺术方向平行论坛
(10月19日14:00—17:30)
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专家作为本论坛发起人,与主办方共同策划邀请了来自广州美术学院、上海大学、江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共9位专家,作以下精彩报告:
报告一 | 人文城市——艺术城市生态系统 |
报告摘要 | 艺术城市生态体系是一个复杂多维的文化创新系统网络,它以动态互动的方式促进城市中各种文化艺术元素的融合与发展。在这个系统中,艺术不仅仅是审美的展现,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的体现,更是一座城市创新发展的最大不动产。“人文城市”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以“艺术城市生态系统”推进中国的人文城市建设乃至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是一条极具价值的实施路径,在此过程中公共艺术是一个理想的支点,能够较为快速有效的提升城市的人文环境品质,同时生态的建设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
报告二 | 自然与人:艺术与城市文化的视觉思考 |
报告摘要 | 本报告以艺术创作历程为线索,深入探讨了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中的角色与影响,以及其如何促进自然、艺术与人的和谐共生。冯峰教授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作品广泛涉及雕塑、装置、行为艺术等多个领域,尤其在公共艺术领域有着卓越贡献。他的创作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洞察,更体现了对社会人文关怀的独特视角。 报告首先回顾了冯峰教授的几件代表性公共艺术作品,如《时间的宫殿》、《保持微笑》等,这些作品巧妙地融合了自然元素与现代都市景观,激发了公众对城市空间的重新想象和对生态环境的深度思考。接着,报告分析了公共艺术在塑造城市文化身份、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促进社区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冯峰教授的作品往往成为城市的标志性符号,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成为了市民情感共鸣的载体,增强了城市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 最后,报告提出了公共艺术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一是鼓励艺术家与城市规划者、社区居民的跨界合作,共同探索公共艺术的创新模式;二是加强对公共艺术的社会功能研究,提升其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三是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保障公共艺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些举措,公共艺术将在构建和谐城市、推动文化繁荣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
报告三 | 艺术的无界之城:城市更新时代的公共艺术 |
报告摘要 | 新时代中国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担当新时代文化的新使命。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把最好资源留给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是注重城市文化创新活力的激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成为了卓越城市建设的核心要务。通过社区艺术营造、无墙博物馆、社会美育等行动,充分实现城市文化的价值,促进当代城市功能更新再生,激发民众关爱生活、关注城市未来和关心时代精神塑造,使居民共建、共享城市文化发展成果。公共艺术以“公共性、在地性与艺术性”相互融合的特性,高度契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从注重城市文化创新活力的激发与城市风貌保护再利用,到将当代城市功能再设计、再创新,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品质的向往结合起来,通过社区艺术活动、无墙博物馆、社会美育等行动,充分实现公共艺术的价值,创造“艺术的无界之城”,使居民共建、共享城市文化,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活的高品质打造,为城市发展赋能。 |
报告四 | 塑造城市形象:城市更新背景下公共艺术的时代使命 |
报告摘要 | 公共艺术代表着艺术与城市、与大众、与社会、与时代关系的取向和追求,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是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城市文化最直观、最显现的载体,是城市精神气质、人文形象最为明显的体现。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介入,可为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带来诸多的有益价值。因此,公共艺术是城市更新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内容,也能够赋能城市更新,在城市更新背景下考虑公共艺术的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城市更新能够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国家的重要无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当前的新时代背景下,塑造城市形象是公共艺术的使命,是公共艺术赋能城市更新的目的和方向。 |
报告五 | 文化塑造城市、艺术激活城市——AUD艺术导向的城市设计实践 |
报告摘要 | 埃罗·沙里宁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们看看自己的城市,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理想与抱负呢?在人类城市建造的漫长历史中,我们逐渐理解到城市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塑造了一座城市。中国的城市转型发展正在步入“美学时代”,人们对“美的城市”的追求,和对艺术化生存方式的探索愈发强烈!而公共艺术也经历了艺术美化城市、艺术激活城市,迎来了艺术塑造城市的阶段。AUD的理念是用艺术思维和城市设计激活、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塑造城市的核心精神和文化格调,构建宜人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空间体系,彰显城市品格、活跃城市人文氛围、培育创新动力,创造永续的经济社会价值和文化遗产。实现AUD的理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建立新的机制和模式的创新,打破已往城市综合开发“纵向机制”规划、设计、建筑、景观、公共艺术等相对独立、缺少融合的弊病,以艺术家、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市政人员横向协作为基础,以继承历史遗产为基本理念,融入艺术生活的主题,将艺术作为原点带动规划设计、城市设计,使整个城市充满艺术魅力和不朽活力。演讲通过用几个实践案例具体阐释AUD理念的建构和实施。 |
报告六 | 当机器成为艺术,当机器成为艺术家 |
报告摘要 | 本次分享将探讨智能机器与大型媒体艺术装置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呈现及创作特征。智能机器成为艺术媒介,艺术家成为机制构建者,扮演着元艺术家的角色。创作系统通过数据处理、传感器和算法生成参与性的艺术形态,改变了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 报告将从低科技艺术实验室的具体作品案例出发,包括数据化声音装置《生理反应》、互动灯光装置《问候》、互动灯光装置《机器的自在之语》、数据化动态装置《未知时空的光泽》和跨媒介艺术装置《Data Pool》等,探讨在智能化技术的背景下,通过量化人类的行为,将艺术作品展示于公共空间,使观众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参与性与交互性,重新定义了公共艺术的参与形式和美学系统。 机器深度参与到公共艺术的生产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作品的表达,使机器的属性特征被外化至作品中。作品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具有高度的技术复杂性,AI机器的进化能力使作品能够自主学习和适应环境,大型媒体艺术装置中机器的自主性赋予作品独立的行为能力。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智能机器艺术的“机器性”。机器在这个过程中既是艺术的呈现者,也是艺术的创作者。 智能机器艺术正将公共艺术推向媒介复杂性、自适应性和行为自主性共存的新领域。 |
报告七 | 从造型美学到空间诗学——公共艺术创作的媒介拓展 |
报告摘要 | 公共艺术作为空间艺术和一种社会文化和美学现象,在人类社会文化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共艺术的感人力量总是通过物质和美学的相关法则表达出来的,同时,物质、经济、科技也直接影响着公共艺术的发展。我们应将其放在整个人类广阔的空间中作全面的审视,使其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成为一种具有时代性标志的符号,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公共艺术的媒介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得以通过科技手段精确控制诸如液体、声音、光影乃至气味等一些“非固体媒介”。以它们特有的动态魅力和强烈的时代气息,融入公共艺术创作的表现语言。这也是当下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时代性体现。讲座结合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媒介语言拓展,以及“从空间到场所”、“从架上到工程”的转化,阐释了“从造型美学到空间诗学”的公共艺术发展特征。 |
报告八 | 空间生产与公共艺术路径 |
报告摘要 | 公共空间具有物质构成、感知体验和社会化实践等多样内容,包含从认知经验到行为方式再到意义表达的完整过程,是公共艺术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主要对象。当代空间生产意味着规模化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社区营造和各种类型设计。公共空间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体现某种生产关系,决定公共艺术的公共属性和日新月异的实践表现,代表技术进步和社会转型所引发的空间重构,不断生成新型空间图式。与此同时,语言、思想、意识,包括商业、文化与艺术的各种激荡,使得公共空间受到不同意义的反复影响与塑造,成为各种社会机构群体利益相互交织的关系产物。如同拥有AI智能的万花筒或传感器,当代公共空间的边界不断延伸,效应持续扩散,不断改变着公众对于城市生活的认知。 在此背景下的当代公共艺术,需要探索更多体现时代品质的设计路径:在构建城市形象方面组织公共艺术专委会,搭建社会性公共平台制定能够多方协调一致的政策机制。公共艺术家在此机制下统筹资源,突破设计范式,把握文脉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在人居环境设计和社区营造中,公共艺术家秉承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以宜居、韧性、智慧生活为主要目标,把握绿色生态、互动参与、服务共享的原则,增加设计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高质量城市文化建设;在最为活跃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中,公共艺术作品需要展现瞬间性和交互性的特征,游戏、快闪、异质性、沉浸式、符号的编码解码引发设计语意的多元解读,构建最具时代感的设计语境。 |
报告九 | “唯一解”、空间芭蕾、公众艺术:公共艺术的生态伦理世界 |
报告摘要 | 针对“在地性”的滥用、侵占型公共艺术的“空间暴力”、作品同质化、模式“嘉年华”化、理论创新停滞等行业现状,提出三个概念:“唯一解”,强调发问和解决的精准性,有且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强化问题解决意识,倒逼创作极限,有点类似“质性研究”,反对可有可无的输出,这是艺术家主体的方法论创新;空间芭蕾,糅合了人文主义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公共艺术,是更大尺度的艺术创造,超越点状和纪念碑式的雕塑物层面,将生活方式、日常动线与城市肌理融为一体,形成生态回路,这是多元主体的跨学科行动;公众艺术,并非规训和学习的产物,弥漫出粗野质朴的生动真实之美,尤其在数智时代,大量自下而上的自发性公共表达涌现,形成对精英文化的解构和反拨,逼迫我们反思艺术合法性和公共艺术使命何为,这是大众主体性的回归。 旨于丰富艺术语言,启发机制创新,优化行业生态,刷新口碑舆情;主张生产的审慎、机制的规约、呈现的婉约、资源生态的集约;注重关系生成、视觉伦理和福祉为先。认为公共艺术的核心价值是“创造一种关系”,助益解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无法解决的一些复杂问题、非显性公共问题;认为公共艺术是价值观艺术,肩负 艺术“入世”、撬动现实的使命,需防止自我矮化和流于套路,促建可持续的多元共赢的生态结构。 |
本次大会期间将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涵盖设计学全专业方向的作品展览,邀请全国各地的高校共同参与,展示各大高校近年来优秀的教学转化成果!
举办时间:2024年10月18-20日
举办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大会注册
1. 报名参会
欢迎扫码填写报名回执
2.会务费
2024年10月8日前注册:1500元/人
现场注册:1800元/人
学生:900元/人
会务费包括:会议期间的用餐费、资料费、会务用品等。
汇款及开票提示:柜台或网银汇款时请备注上收票人姓名+开票单位+设计与科学发展大会;统一开具会议费发票,发票为电子票。
注:住宿费及差旅费自理。
3.缴费方式
1)银行汇款
收款单位:重庆红智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银行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渝高支行
账号:108802941586(行号:104653004623)
2)扫码缴费
(一般参会代表缴费通道)
(学生参会代表缴费通道)
4.开会地址
南京丰大国际大酒店(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北新区城南河路89号)
5.住宿安排
因会展旺季,会议酒店房间数量不足,预订酒店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酒店预定咨询请联系:18577086371(庞小姐)
6.会务组联系方式
电话:023-68792836
邮箱:designresearch@126.com
网站:www.designresearchj.com
会务人员:欧阳编辑、罗编辑、刘编辑、陈编辑
2024设计科学与发展大会微信群
欢迎各位老师扫码加入大会微信群!本群为2024设计与科学发展大会交流通知群,欢迎大家分享学术信息,请勿进群打广告或发布其他与学术研究无关的内容,发布即刻踢出!谢谢配合与理解!
如无法扫码加入会议群,请添加会务组欧阳老师微信:Estelle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