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1建南校区,看北京各区的信息学人才新布局

文摘   2024-10-21 22:00   北京  

探索未知 科教救国





最近,171中学将在东城南片建分校区的消息传遍了鸡娃群。


在优质初中稀缺的东城南片,集团校的落地,对孩子们绝对是一场及时雨。


不论坊间有多少非议,中途又有多少曲折,教育改革始终在朝着普及化、公平化的方向坚定推进着。


一方面,是在迎接即将到来的十年入学高峰,补充学位;另一方面也是在把强校的教学理念和机会,传递到每一个普通孩子面前。


不久前回到171中学担任校长的熊校,前几年在东直门中学探索出了一条培养科技人才的创新路径,带领东中在科技竞赛和高考中斩获佳绩。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体化的培养政策,从启蒙到兴趣再到专长,无缝衔接,不错过学习的最佳时机。据传,2024年东中的尖子生就是通过科技特长生跨区去了西城的四中。


如今,熊校不仅把这种经验带回了171,也会快速推广到东城全区。烜妈看来,原本在科技教育方面不温不火的东城区,2025年在科技苗子的筛选和培养上会发力了,包括在中小学组建科技社团、开展信息学普及课,组建竞赛队伍,增加科技特长生的指标与分量,都可算是“科技强国”国策的具体落地执行。


北京今年的CSP初赛有多卷,孩子们学信息的热情就有多高涨。周末刚刚结束的东城区信息学实践活动,参赛的孩子就有1600人。


东城区的情况其实只是一个代表。上半年,朝阳区组织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也是以学习信息学为主的。


本月,海淀区已经举办了30多年的信息学区赛启动了报名,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一套机制流程,每年的题库也非常具有参考价值。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报名,参加预选赛,由区里组织统一的初赛,根据机位和成绩进行复赛,最后根据上机情况评出奖项。


海淀区和西城区作为信息学的传统强区,因为优秀的师资和成绩,也会让有志于信息学的孩子跨区流动,其他区如果想要保住本区的尖子生,组建自己的高水平队伍,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但海淀区本身也在不断突破,借用本区的优质高效资源,由北大清华牵头来组织信息学相关活动,对全市人才都有着不可代替的吸引力。


事实证明,信息学竞赛的强校,也正是高考成绩的强校。优秀的孩子就那么多,面向未来,一定是双向选择。


最后说一下参加各区区赛的实际作用,也是最近大家一直在问的。


1
为区队选拔人才


对于海淀区和西城区这样的强区来说,区队不一定是最强人才的去处,强校才是。对于东城区和朝阳区这样努力赶超的次强区,区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主要还是看孩子有否收益,老师、环境和进度是否能够匹配。


至于哪些学校是强校,许多机构都有分析,建议大家直接去看本地区最新一年的NoIP参赛名单,以及本省省队的名单,分别来自哪些学校。北京地区的省队反正是海淀六小强的天下,西城区唯一的骄傲就是北师大实验。


2
作为科技特长生的凭证。


通常获得区一等奖,可以作为本区科技特长生资格凭证。并不是所有中学的科技特长生都要求CSP的获奖成绩,有当然最好,退而求其次,一些次强校也会认可区赛成绩。


3
增加参赛经验,学习积极性。


信息学之路不易,每一场比赛都是成长的足迹,特别是上机考试,经验越丰富,误差的几率就越低。以赛代练,是大多数孩子选择的备赛方式。


想要和烜妈深度链接,畅聊家庭教育,分享中考高考信息的,请关注后添加烜妈微信(legendpkucinder),邀您进入对应的社群。

烜妈爱科技
常被科技娃嫌弃的北大文科老妈,小学语文课本《同学请大声点》作者。大厂老兵,三观极正,从媒体到创投,带娃创业两不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