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编程仅仅为了升学或就业?是我们太肤浅了

文摘   2024-10-27 22:00   北京  

探索未知 科教救国





度过这个周末,烜哥今年的信息学赛事基本结束,可以老老实实回归课内学习了。


我常笑他在信奥学习上走了太多弯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今年这番双打,时间精力都有限,经验不足,刷题不足,能够按个爪印,拿到一定的成绩,明年继续再来,就足够了。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赛之外的收获还确实不少。


比如昨天他来和我探讨关于“鬼打墙”的时空循环,关于“如何杀死一个科幻作家”的话题,分析了半天,为什么一个人的感知会停留在原处,最后他总结,这不就是我们写的循环嘛,所以说,人生明明就是编程出来的。


在算法的学习过程中,他对于数据的思考更加深入了,有天对我念叨,“科学的尽头是玄学,那过程不就是人机的发展史嘛”;信息学的难题对于阅读理解的要求很高,超出了初中的数学和物理,对他也是一个强制锻炼。


本轮CSP复赛的题目特色鲜明,趋向于场景化,甚至是游戏化,也让他坚定了一开始学信息的信念——学以致用。


当你get到某个技能,能够激发你斗志,让你保持长久兴趣的因素,除了竞赛的奖项和证书,还有把自己的创意去产品化验证——投入到市场、被用户真正购买和使用。


计算机的研发本就是旗帜鲜明地为人类服务,所以应用性会更强;其他理论学科的考试改革方向,不也正是实践性应用嘛?


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白孩子为什么懒惰、动力不足,其实就是缺乏能量,心智未开,不明白为什么而学。家长们絮絮叨叨,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讲解,很难和孩子们去共情去换位。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哪些事情是值得投入和付出的,内心自有一杆秤,绝对不是你能够怂恿和改变的。


举个例子,出生在战火之中、见证了家破人亡的孩子,或许会为了家国而努力读书,但和平年代的孩子们却很难有同类感受,就如同我们少年时,说不定为了某个朦胧暗恋的校花校草而读书,来得更加实际些。


回到信息学的学习也是一样,烜妈最近发现很多码农教娃写代码时,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觉得“如此简单”,但若倒退二三十年,你在中学时,就有如此水准吗?时代固然不同了,孩子们未来对代码的应用也不同,思维培养+基本工具,才是信息学未来的定位,真就只是一个门槛,而很难再作为时代的红利存在了。倒不如直接告诉孩子,学好了程序,你也来设计一款风靡全球的《黑神话悟空》呀。或者,等他长大一些,就能发现,程序可以改变更多事,比如烜哥最近也关注人形机器人,是因为觉得它可以陪伴行动不便的外婆。


近日商汤科技在裁员,一轮就波及到2000人,你看,即便是人工智能这种方向性领域,仅凭技术专长,也无法保护你不失业下岗。所以,真的别再用老眼光去看待信息学的学习了,今年北京地区的一万多名参赛孩子,最终只有50人能够金榜题名、位列省队,才对高考有所助力,99%的孩子都只是在陪跑,那如何让这种陪跑更有意义呢?


孩子们,生于人工智能的变革之机,信息学的学习,从人机交互到人机协作,只不过是让你有了基础能力。在每一个新场景、新模式下深入思考,才是时代赋予你的真正使命。如果以“做题”为目的,你将来的命运只能是“计算机做题家”,去混教培行当了,只有以服务用户为终极目标,思维上形成闭环,才有成为“超级个体”的可能。


而具备“超级个体”思维,才是你的能力底线和安全保障,即便在大平台上,真正有价值的人也往往是最后被抛弃的。


中国人真的是从小卷到大,一生都很难躺平。家长们所焦虑的,无非是未来的不可预期,谁也无法永远呵护孩子。事实上,决定他们能走多远、能飞多高的,并不是看得见的物质财富,而恰恰是那些看似没有用处,却在一次次经历之中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起来的内在品质。


技能会过时,而思维却不会,它会帮助你适应任何时代。所以,在学习信息的过程中,请把握每一道题、每一个方向里,可创造的空间,而不是仅仅按套路出牌。请用人机协作的思维,去看待世间万物,那才会让你快速成长进化,拥有更强大的智能。


推荐阅读:


解答最近关于CSP学习的几个问题:慢就是快


信息学 | 不是编程没用了,而是只编程不够用了!


初二回归信息学赛道?我只是尊重孩子的意愿


想要和烜妈深度链接,畅聊家庭教育,分享中考高考信息的,请关注后添加烜妈微信(legendpkucinder),邀您进入对应的社群。

烜妈爱科技
常被科技娃嫌弃的北大文科老妈,小学语文课本《同学请大声点》作者。大厂老兵,三观极正,从媒体到创投,带娃创业两不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