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面推广AI教学,会不会让孩子们变懒?

文摘   2024-10-29 22:00   北京  

探索未知 科教救国






教育行业的AI化,正在加速进行。


近日出台的《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中明确,2025年北京的大中小学将普遍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人工智能将赋能的五类主要场景分别是学生学习与发展、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学生身心健康、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治理模式创新。


翻译成“人话”,就是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还要在学生生活、家庭教育、学校管理中去使用人工智能。至于怎么用,集思广益,找示范性标杆就对了。


烜妈一直是人工智能坚定不移的拥护者,但也觉得近日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政策最积极活跃、紧锣密鼓。这并不奇怪,号称可以帮助千行百业重生的AI,其实应用场景会受到制造和硬件的局限,更多局限在虚拟产业。教育则比较特殊,虽然也属于务虚,却能开启心智,塑造人才,把未来的主动权交接到青少年一代手中。利大于弊,却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烜妈所关注的,孩子会不会因为有了AI助理而变懒,作业直接交给AI,从而失去独立思考的动力呢?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以思考为乐,能量不足时,他们也会选择躺平,而AI就是推活儿的最好对象。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AI伴学的加入,会带来的几个变化。




第一,抛出了“使用边界”这道难题。

在新生事物诞生时,越年轻,接受程度就越高,生于网络时代的孩子们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因为他们不会带着思维定势而来。


所以,在解决“使用边界”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明确你和孩子的各自立场。


如果孩子和你保持一致,那么就是你俩的问题,可以共同协商解决。


如果孩子站在了你的对立面,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一场攻防战。


既然如此,不如提前把利弊同孩子讲解清楚,再制定好规则。反正将来都是要人机共存的,无处不在的AI产品面前,如果不懂得自律,难道我们还能约束孩子一辈子么?


具体用法上,学校老师通常不建议孩子直接搜索题解,但可以将知识分解后,搜索某个点上的精准讲解,也就是说,一道题的总体思路,需要由孩子自己去独立思考,拆分成单个任务模块之后,则是可以交付给AI来高效执行的。这种方式,和未来他们在工作中的人机分工如出一辙。提前把握原则,可以避免在下一个时代迷失自我。




第二,对兴趣学习的要求水涨船高。

AI所遵循的是数据,所以会更懂得孩子的内心。是最准确的错题本,也是优势和弱点的快速定位器,孩子们在使用AI,也是在训练AI,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就能够分析一个孩子的能力模型,这是难能可贵的数据。


相信这样的模型,也会计算出一个孩子的最佳学习效益,找到教育的投入产出比,当然,肯定也少不了人为的干涉,但是对于选科目、报专业,都有重大意义。


如果工具使用得好,对培养兴趣和特长的家庭教育,会如虎添翼,有的放失。对于内卷文化课的家长,也可以节约时间,找到捷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在意数据里呈现出的孩子偏好和天赋了。




第三,实践性学习,从娃娃开始。

在一个理论爆炸式增长的年代,最好的学习方式其实是实践。


来自于生活的实际需求,可以驱动孩子去增长知识,为自己而学,因为可以很快“学以致用”。


可惜的是,绝大部分时候,孩子们被学校圈养,而不是去寻找这样的实践场景。


AI可以通过模拟场景,让学习变得更有意思。也可以通过AI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给孩子们更多的启示,这本身也是一门新的课程,指向的正是未来创新。


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应用,第一个版本的产品往往都是不理想也不完美的,在用户的各种吐槽之中,成长进化到强大,才是创新的本质。让同学们来做这样的友好用户,本身不也是一种双向赋能么?


互联网时代的许多应用,本来就是年轻人玩出来的。从通识课到构建应用场景,教改的AI化可谓用心良苦,方向很明确,预期也足够美好,接下来,期待能够落到实处,而不是表面文章。


推荐阅读:


学编程仅仅为了升学或就业?是我们太肤浅了


改来改去的体测,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焦虑?


为什么每个孩子都该学习AI?看化学诺奖就秒懂


想要和烜妈深度链接,畅聊家庭教育,分享中考高考信息的,请关注后添加烜妈微信(legendpkucinder),邀您进入对应的社群。

烜妈爱科技
常被科技娃嫌弃的北大文科老妈,小学语文课本《同学请大声点》作者。大厂老兵,三观极正,从媒体到创投,带娃创业两不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