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职业教育,更应该是全民终身教育?

文摘   2024-11-17 22:00   北京  

探索未知 科教救国






这两年中年下岗的爸妈越来越多,全职带娃成了一种“不得不”的选择,但大家的状态却各不相同。有的聚焦于享受生活,有的则选择了继续进修。学习的课程也各不相同,有些是为了孩子服务的,比如心理咨询师,或家庭教育指导师,还有些则完全是为了个人兴趣,比如中医推拿,传统文化,学习科技方向的其实并不算多。


毕竟,日新月异的科技,压力实在太大了点,会更适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年轻人。除非爸妈原本就从事科技行业,那就近水楼台,把专业技能变成了亲子课,一方面更有共同语言,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将来为娃谋职。


这样的情况虽然常见,却并不能够成为职业教育的体系。让有天赋的人到合适的岗位去,才是社会人才最高效的方式。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孩子的就业,肯定不是仅凭就近或传承去解决的,职业教育这个话题,热度也越来越高。


科技娃社群里最近也在探讨,总结观点如下。




观点一:目前职业学校的水准,无法让我们放心把孩子交付。

不论是从培养机制和师资力量,还是就业方向和待遇上,都对孩子缺乏吸引力,甚至最近宜兴某职业院校所发生的恶性案件,更让大家担心学生素质和安全问题。


如果是为了迎合中考高考分流,蹭热度把办学当“投资”,那必定是一切从利益出发,利欲熏心下,就会发生“违规扩招”、“虚假就业承诺”、“克扣学生实习工资”等违背教育理念的做法。“职业”这两个字之所以一步步沦落为受人歧视,恐怕这方面的原因功不可没吧。


所以,许多家长宁肯把孩子送往普通高中甚至民办高中,也不愿意让孩子提前接受职业教育,也是被逼无奈,不论学到多少理论知识,起码高中会更加负责任地来看管年轻人吧。




观点二:大学生数量过剩,实践能力却不足,无法胜任岗位才是就业难题。

烜妈倒觉得这一点,并不仅仅适用于大学生啊。所谓的中年危机,不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么。管理者太多,执行者太少,而企业真正需要的,却是动手能力强的执行者。不创造价值的管理者,自然首先会被淘汰。


大学生在校园里缺乏职业教育,就业难;到了职场上缺乏职业素养持续提升,中年失业。这种困境并不是一代人所面临,而是正在集中爆发。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角色和岗位的人,明明都有职业需求,那职业教育究竟有没有满足全民、终身教育的广泛需求呢?




观点三:“毕业即失业”这样的问题,百年前就已存在,历史在轮回。

昨天写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产“学历歧视”,在计划经济时代,包分配的中专其实很受欢迎,吸纳了不少高分考生,所学专业也十分对口,是为了企业定制人才,当时的定向培养、委托培养比今天的联合培养都要更加直接,大学生们也有编制在身,是按照所需人才计划进行招生的。


而今天,院校招生的依据是什么呢?


也正是大量涌入市场的毕业生,也直接冲击到原本可以安好的中年就业者,造成了连锁反应。中年人的就业市场其实更加混乱,许多姐妹热衷于考证,拿到手却依然无法上岗,和职业学校的困境如出一辙。


百年前,刚刚开始普及教育的中国,就没能办好的职业学校,今天依然没能强大到平衡国人的就业。依然缺乏一批类似于黄炎培先生这样勇于实践的教育家,去搭建职业教育这座连接校园和企业的桥梁。


理想中的全民职业教育:有教无类,对待各个岗位的就业者都可以有岗位提升的培训,而不仅仅是考核监管,看你要不要罚款和吊销证照。比如在AI时代,那些愿意学习本领域智能化常识的人,可以有机会去深造,而不是焦虑到盲目跟风,到处被人割韭菜。


理想中的终身职业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定位去提前了解岗位情况,并针对性选择技能课;中年人可以进行职业诊断,利用此前积累的资源和技能,评估跨行业进入新赛道的成本,也可以通过职业平台,找到志同道合、互补靠谱的合作伙伴。老年人也不会被忽视,能够利用丰富的经验发挥余热,成为兼职老师、顾问,以任务制的方式服务于社区或公益机构。


从兴趣到职业,不仅适用于孩子们,其实也适用于每个人,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虽然有些奢侈,但它的确才是教育的本质。


推荐阅读:


若要学历无高低,先要职业无贵贱


办不下去的学校们,即将卷入职业教育这条新赛道?


职业分享 | 普通程序员和CTO之间,其实只差一件事


想要和烜妈深度链接,畅聊家庭教育,分享中考高考信息的,请关注后添加烜妈微信(legendpkucinder),邀您进入对应的社群。

烜妈爱科技
常被科技娃嫌弃的北大文科老妈,小学语文课本《同学请大声点》作者。大厂老兵,三观极正,从媒体到创投,带娃创业两不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