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数下降:高成本学历教育,不如职业实践稀缺

文摘   2024-11-24 21:59   北京  

探索未知 科教救国





2025年最新考研报名人数388万,比2024年减少了50万人。这是考研人数连续第二年下降了,2024年考研人数比前一年也下降了36万。


2022年一年暴增80万考研的巅峰时刻一去不复返了,大家都认为其实是受疫情的影响,未必能够代表真实的市场需求。

考研,作为就业难的缓兵之计,也不那么管用了。


因为越来越多人更加务实。


从“人才培养闭环”的角度来看,不论什么类型的学生,最终都是要通过工作实践去实现自身价值的,应试教育和岗位实际之间的供需矛盾,并不能因为延迟而得到满足,因为每一层级的筛选方式,都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的。


烜哥有个同班同学,从小喜欢手工实践,小学就拿过科技奖项,尤其热爱军事,对冷兵器和枪炮火药制作都很有兴趣,后来在校内和小伙伴一起计划制作危险物品,受到了处分。本以为这类孩子的数学物理成绩应该很棒,但偏不,问过烜哥才知道,这孩子的成绩上个普通高中都难。那么如果职业中学里有军事科技相关的专业,也真的非常适合他。


关于动手能力这件事,我曾和烜哥聊过实验室的话题,他一脸不高兴地表示,老师因为怕学生出危险,条条框框十分严格,各种不允许碰,以物理为例,电线电路的内部结构很难了解到,还不如他小学在少年宫时的电子技术课深入呢。因此,烜哥也自我感觉越被教育,越偏向于理论了,动手能力反而有所退化。


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固定的,分在理论上多一些,实践方面就少一些,所以假如孩子本身感兴趣的是实践,教育也应当由此来引导,可惜我们的教育很难做到。按照烜妈的想法,应该是积极给孩子更多动手机会,发挥其长板才对,但并不是这样,学校和家庭大多都是让孩子“别玩了”,赶紧“完成作业”。在大家看来,动手=玩。


其实烜妈也一直在反思,为什么6岁的烜哥安装机器人的能力,比12岁的烜哥要强呢?还记得他第一次见到家人拿出工具箱,安装家具时,手舞足蹈,充满了热情,要前去帮忙。当然,是被严词拒绝了,因为他当时只有4岁。后来的几年,使用螺丝刀等工具来摆弄机械,貌似也是他的本能,但最终结果是拆了不少东西,甚至自己睡的双层床都差点被他给大卸八块,最终引起家里人各种不满,探索就此罢休。


一个孩子的天赋,是需要陪伴者一路呵护,才能够保持下来的,否则很容易被扼杀在摇篮里。


社会实践当然不仅仅是手工DIY,而是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不论是数理,还是文科,都需要“学以致用”。所以,工作其实才是最好的实践。与其让大学生们各找门路去实习,恐怕还不如他们去直播学到的更多。需要与人接触,才能了解社会的真实,被关在象牙塔里多年,能力上欠缺的何止一点半点?


当热潮退去,很多事物都在慢慢恢复到本来的样子,比如研究生招生中大量出现了学费高昂的专硕,对于用人单位的吸引力大幅下降;再比如岗位招聘中更加注重项目经验和拿到的结果,而不再是一纸文凭。都会让卷学历者重新评估,投入产出比是否均衡。


事实上,“有教无类”更加适用于职业教育。从初级人才到尖端人才,都需要的动手能力,背后其实是实践性思维,所谓“死读书”“读死书”,不就是在浪费孩子们的时间么。


比如烜哥跟我举例,最近遇到一道物理题,考察路灯的串联和并联,老师迷惑不解,有些同学怎么会缺乏常识,路灯如果是串联,那岂不是一盏灯坏掉,其他所有灯都一起不亮,完全不符合现在城市路灯的实际情况呀。我大笑着答复烜哥,如果咱们楼是串联,那某天如果烜妈忘记交电费,屋里突然漆黑一片,那岂不是全楼都要陪着我享受这沉沉夜幕?


今天我们的社会早已不是从零开始,课本上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皆是,理论联系实际简直太容易了吧?


而有朝一日,当大家不再执念于对学历的追求,却把职业技能提到重视程度接近的水准,暗无天日的鸡娃和内卷,也就看到了一丝曙光。


推荐阅读:


工科皆成计算机!AI又要怎样“三生万物”?


事关33所顶级理工高校!101计划为何从计算机开始?


中国孩子们那么卷,为什么尖端科技依然落后于人?


想要和烜妈深度链接,畅聊家庭教育,分享中考高考信息的,请关注后添加烜妈微信(legendpkucinder),邀您进入对应的社群。

烜妈爱科技
常被科技娃嫌弃的北大文科老妈,小学语文课本《同学请大声点》作者。大厂老兵,三观极正,从媒体到创投,带娃创业两不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