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案行为分析,孙维在20年前就已经讲出了真相
文摘
社会
2023-12-27 20:41
山东
很遗憾,直到朱令去世我对她的遭遇都了解十分有限,这两天认真看了些资料,才基本了解了事件的全过程。资料比较多,有媒体报道、有网友分析、有朱令同学回忆等等,信息也很庞杂,但基本可以分成两个意见群体。一方认为投毒凶手是朱令的大学室友孙维,代表是朱令的中学同学贝志城以及朱令家人。另一方则为孙维辩护,包括孙维本人,以及与她关系良好的同班同学王琪、金亚、李含琳、高菲等。在大量的、公开的资料中,我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有两个,一是孙维2005年公布的声明(我看到的可能不是最初版本),二是黑客曝光的孙维与同学的往来邮件。首先这两份资料比较真实可信,其次它们包含的信息量特别大,大到足以看透很多东西。初看资料我是没有倾向的,可认真看了孙维的声明后,我开始严重怀疑她扮演的角色。之前网络上关于案情的分析已经有很多了,今天我试着从孙维等人的行为上做一些分析。1994年朱令在学校被投毒,1995年春天住院,随后警方介入。孙维因为与朱令同宿舍,并能直接接触到铊,被确定为投毒嫌疑人。与朱令同宿舍的不仅有孙维,还有金亚和王琪,但只有孙维有机会通过正当渠道接触到铊。孙维在94年曾参与一个实验课题,该课题由清华化学系老师童爱军、李隆弟负责,实验用到了铊溶液。只要能证明不是只有自己能拿到铊,孙维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洗脱嫌疑。因此,她在声明里用了最多的笔墨来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任何人都有机会从实验室拿到铊。“97年4月,我哥哥独自一人(从未在清华工作、学习过,更没去过实验楼)借了一部家用摄像机在白天工作时间到化学系实验楼,先后进了几个实验室,并从其中一个实验室的实验台上拿了一大瓶有骷髅标记的有毒试剂,举在镜头前,把它带出实验楼,然后又送回原处,整个过程全部拍摄下来。在随后的日子里又重复了几次,每次都无人过问。”但是孙维没有意识到,这恰恰证明了投毒人来自化学系,试想非化学人员谁能了解铊的毒性?谁能找到铊所在的实验室?再叠加与朱令密切接触的条件,最有嫌疑的投毒人依旧框定在她们宿舍几个人身上。1994年11月24日,朱令21岁生日当天第一次出现中毒症状,吃饭时出现腹痛。之后症状逐步加剧,腰、四肢关节也开始疼,吃不下饭,掉头发。12月23日,朱令进北京同仁医院就诊,一个月后病情好转出院。1995年2月20日,清华新学期开学,朱令坚持回校上学。回校一周后朱令出现剧烈的双脚疼痛,3月7日再次入院治疗,病情急剧恶化。4月20日,北京职业病防治所检测发现,朱令属严重铊中毒。在朱令投毒案案发后的近30年里,各界一致认为朱令至少被投毒了两次。第一次朱令靠强大的身体素质自愈,第二次剂量是致命的,投毒时间基本确认在返校后的十几天期间。这段时间是朱令新学期的在校时间,因为身体虚弱她多数时间都在宿舍躺着,有限的外出时间是去食堂打饭,每天到乐队同学宿舍(一说是到团委楼)热中药。这段时间最有作案机会的无疑是同宿舍同学、相邻宿舍同学以及热中药宿舍的同学。所以114室(朱令宿舍)的孙维、金亚、王琪,以及与朱令关系差的同班女生都是重要嫌疑人。孙维当年公布声明后曾有专业律师分析,宿舍里发生投毒案后,嫌疑人一定会互相猜疑:“每个人在没有投过毒而被冤枉的人眼里全是嫌疑人,但是孙维她就偏偏从来不怀疑投毒概率最大的任何自己的室友,而是在声明中把重点暗示在犯罪现场不在宿舍。这就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思维定势,只有投毒人才有。”孙维与同舍女生的关系非常密切,当年公安调查的时候舍友还向公安提要求,要求广泛调查孙维的人品。在黑客公开的孙维邮件里,2005年她在发布声明前曾与多位大学同学交换意见,并起草了一份《回帖纲要》,对跟帖内容、跟帖频率、跟帖身份、注意事项做了详尽交代。这些同学包括金亚、高菲、李含琳、王琪等,其中高菲和李含琳住在相邻宿舍。声明发布后她们也一直保持频繁的邮件往来,讨论如何帮孙维洗脱嫌疑等事宜。“能这么团结从不互相猜疑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她们完全心知肚明地知道谁是投毒的人,所以她们才如此地拧成一团。”“我的推测是因为她们一定有着某种共同的利益,这个共同利益导致她们形成共识后至今还在团结一致……”对此我基本同意,但保留一点意见:围绕在孙维身边的同学起初并不一定全都了解真相,但一定都从中获得了利益,所以才无条件站队。在邮件中她们不止一次的告诉孙维,“要我们帮忙的尽管说”“我愿意帮助你,没说的”等等。不仅孙维在声明中转移视线,强调朱令返校期间“每天去文艺社团的宿舍楼煎药”,就连她的舍友也在帮她转移视线。2007年,“帮助朱令”基金会的负责人何清去日本出差时拜访了金亚,“我对金亚说,这件案子对我们来说很简单,并不复杂。金亚说,那是你只看到一个分支,但这件事情有很多条分支。她用手指在桌上画了棵树的形状。她说,朱令有很多活动,而且寝室相处很好。当朱令说肚子痛的时候,她们把朱令送到校医院,并嘱咐舍监给朱令留门。”很难想象,毕业十几年的同学,需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和孙维一起对抗互联网的舆论浪潮。行为3:不追究贝志城,不追究谣言,不追究任何指名道姓的指控者孙维在声明中表达了几个愿望,包括“希望大家客观理智地对待网上的各种传言”“我和家人希望过上平静而普通的生活,不被打扰”等。此外,被冤屈者还有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诉诸法律,追究所有“造谣者”的责任。“朱令中毒后曾经有记者来采访,在她笔下我们的宿舍关系冷漠而敌视。真实情况是,我们的宿舍生活非常快乐。”“投毒总得有动机吧?!……给我编造的动机竟然是竞争演出机会,这纯属莫须有。”“网上盛传我爷爷去世前……如此恶毒而居心叵测的编造令人发指。”孙维的爷爷孙越崎先生是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也是孙维最敬爱的人。这样的前辈岂容他人造谣?应该从重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此外还有不少网友言之凿凿的表示,1997年4月2日孙维被带走突审,当时就交代了投毒事实,“孙维对其实施下毒的行为供认不讳……”还有前文提到的律师,在分析中表示,“我毫不置疑地相信孙维有罪,她是投毒人,她就是凶手!”即使网友隐藏身份,取证难度大,但有一个人在明处,他就是朱令的中学同学贝志城。贝志城一直怀疑孙维是投毒凶手,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类似观点。孙维如果要维护自己的清白,制止谣言,这些人每一个都应该送上法庭,以她显赫的家庭完全有这个能力。而且孙维公开的邮件显示,声明公布后孙维家受到舆论反噬,正常生活遭到极大干扰。“我这里也很糟,有人声称跟我夫母住一栋楼并公布了他们的地址有叫人们去楼里或周围贴大字报,还要去所有邻居的信箱等。我回不了家了。我也做好了一被挖出就从我自己家‘出逃’的准备。”她在邮件里曾表示要收集证据起诉“他们”,但至今也没有任何行动,自己反而跑到了国外。朱令投毒案案发两年后,1997年4月2日,北京公安14处突然来到清华从实验室带走了孙维。8小时内发生了什么,问了什么,交代了什么,作为当事人的孙维从来避而不谈。她在声明中对此事描述极为简略,“在经过了8小时的连续突审后,他们通知家人接我回家。”行为5:疯狂要求重审,要求澄清,要求对证,要求测谎“我和家人一直想在基层解决问题,第一个电话是97年4月4日、第一封信是97年4月5日,都是给清华派出所的。之后给系办、系领导、校办、校保卫处、校派出所、公安14处等反复打电话、写信或面谈,后来也曾向几乎所有相关部门反映,但事情仍无进展。”“我还年轻,总不能长期背着‘犯罪嫌疑人’的黑锅过日子吧。于是我们不断要求公安对我进行进一步调查,并与有关人员当面对证,对我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核实,希望还有什么疑问就尽快提出来,我好解释澄清……”这句话透露了关键线索,她提供的什么信息需要核实,什么信息需要解释澄清,与谁对证?有一点是肯定的,核实、澄清、对证的信息肯定是不利于孙维的信息。此外孙维还在声明中透露,孙家曾反复向公安部门要求测谎,均被拒绝。直到1998年8月26日公安机关宣布解除对孙维的嫌疑时,她还要求测谎。此时案件已经结案,她却依旧念念不忘重建口供……那8小时里她到底交代了什么,即使已经结案也让她如芒在背?孙维在声明中还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孙家曾向上反映情况,并说明:“我们只是恳请有关单位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尽快依法办案,决不是要求法外施恩。”什么是法外施恩,只有犯了法才会法外施恩!孙维犯了什么法?行为4、5从侧面印证了一些网友的传言,孙维到公安14处后“3个小时内坦白了投毒事实”。她说2002年在家中发现两个窃听器,窃听器装在咖啡杯里,咖啡杯是98年春有人送给她母亲的。这是典型的犯罪心理,草木皆兵,纵使安全上岸多年依然惶惶不可终日。真正的清白者,回到家只会感到释然,感到庆幸,而不是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疑神疑鬼。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为了敦促破案,朱家在1997年3月25日、5月20日曾向有关部门写信反映情况。朱令的父亲吴承之回忆,写完信以后没什么结果,也不知道中间发生什么。然而让朱家吃惊的是,孙维在2005年的声明里准确描述了两次写信时间。也正是这一关键信息的泄露,让朱家意识到凶手就是孙维。“……孙维知道具体的年月日和写信的内容,这说明什么问题?以前我可能只是有点怀疑,她们同学之间怎么能仇恨那么大,那么自私,但我看到她的声明之后,我就认定了,孙维是唯一的,就是她干的。”紧盯被害人以及侦破进展,这又是一种典型的犯罪心理。未投毒的嫌疑人配合公安调查,之后置身事外,甚至唯恐避之不及,谁还花心思深度探究被害人家庭以及侦破情况?专业律师曾分析,孙维在声明中刻意回避投毒事实,整篇声明只谈中毒不提投毒,以及她在与同学的邮件中把发布声明说成“上刑场”,都是投毒人的思维模式。基于某些事实,她下意识的回避投毒,下意识的联想刑场,下意识的逃跑!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孙维应该一直在尝试移居国外,目的地包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据报道,2006年她还改了名字(孙释颜),改了生日,换了新身份证。不过早些年朱令案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作为嫌疑人她的申请均被拒绝。她先到了美国,但在2013年被当地华人发现,遂发起白宫请愿,要求驱逐她。公开报道显示,后来她辗转到澳大利亚定居,目前生活在帕斯。你可以自证清白,可以转移视线,可以起诉造谣者,可以督促公安侦破,可以要求重审……都没有问题,都不足以给你定性。前面不论怎么分析,终究只是推理,没有证据你投毒的可能性就只有四五成,可一旦你逃了,可能性就增加到九成九。为什么是九成九?因为还有一丝丝证明孙维无辜的可能。这种可能就是孙维是替罪羊,有想置朱令于死地的某人X操纵了这一切。十分熟悉朱令班的情况,尤其是朱令宿舍的情况,对孙维的背景了如指掌;十分了解化学系的教学日常以及人事,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把孙维引入童爱军实验,让她接触到铊溶液;综合起来,X的背景要比孙家强大很多倍,她/他应该与多方有利益交换,所以大家对案情遮遮掩掩,讳莫如深。所以这个假设是纯纯的阴谋论,但也只有阴谋论才能证明孙维是无辜的。但是在澳大利亚改头换面的孙维,应该已经不需要理会这些麻烦事了。1994年12月11日晚,北京音乐厅举办纪念“一二九”运动晚会,朱令在舞台上独奏了古琴《广陵散》。之后她入院治疗,再之后二次中毒,整个人被彻底摧毁,苦苦活到50岁去世。如果没有被投毒,50岁的朱令会有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儿女、自己的天地,她的光芒会照亮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