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还是人祸?四问云南镇雄1·22滑坡灾难

文摘   社会   2024-01-26 23:07   山东  

小倮块滑坡(视频截图)


昨晚(25日)7点半左右,云南镇雄1·22滑坡灾害中失联的最后一名村民被找到。至此44名失联村民全部找到,全部遇难。

日前,专家初步分析了本次灾害的成因为:

陡峻的地形地貌为崩滑发生提供了条件;层状碎裂结构岩体是崩塌发生的主要内因及客观因素;前期降水持续下渗,软化岩体内软弱面,加之崩塌发生前雨雪导致地下水富集,达到其临界点,进而诱发崩塌发生。

简单说,陡峭地貌+破碎岩体+降水下渗+雨雪天,几个因素叠加导致了本次滑坡。

简单说,这是一次纯粹的自然灾害。

但在当地人眼里,本次滑坡可能还有一个因素:煤矿。


01

滑坡和煤矿有么有关?

在当地人口中,本次受灾的自然村叫“小倮块”(属凉水村委会),发生滑坡的山在“小倮块”村后。

据九派新闻报道,滑坡前一天(21日)中午,村民就发现后山曾发生轻微山体滑坡,但“反映也没人管,所以也没有人在意”。

据村民讲,前几年小倮块村后的山体就出现了裂缝。平时村民上山采菌子、种土豆,都躲开出现裂缝、松垮的地方,“怕掉下去爬不出来”。

去年当地一位网友发布“小倮块每天都在地震”的视频,显示山体裂开很深的缝隙(视频截图)

本次滑坡事件发生后,有村民向媒体反映,当地有一家开了十多年的煤矿,距离他家不足三公里,平日煤矿作业时,房子的玻璃、铝合金,“就像地底下在放炮一样,轰轰地响。”

村民口中的这座煤矿是刘家坡煤矿,煤矿成立于2005年。

当地一村民怀疑,山体裂缝和刘家坡煤矿有关。早前,该煤矿在离他家较近的村边开采,“它在上边开采的时候就开了(裂缝),应该有几年了,后来煤矿又改了位置,到下面去开采了。”

据附近的村民讲,凉水村每天有一百多辆煤车经过,每辆车装着六七十吨煤。直至滑坡前一天,仍看到有渣土车在路上运输。

但是镇雄县能源局的工作人员声称,刘家坡煤矿在“去年11月已停工”。

距离本次滑坡点数公里外的塘房镇杉树林村也有一座煤矿(打撅沟煤矿),至今还在营业,“今年一直在放着炮呢,这个房子的门和窗都是动的。”

2023年,打蕨沟组村民拍摄的村后山顶的裂缝。(视频截图)

据该村村民讲,村子附近的山顶存在开裂、下陷情况,裂缝最宽处约两米,长约一二百米。村中房屋也出现裂缝,村中已断水三四年,村民要去几公里外拉水吃。

近两年,杉树林村曾发生多次山体滑坡。最近的一次在去年6月,规模不小,但没伤着人和房子。7月突发暴雨,因担心发生滑坡,村子转移了160户村民。

公开资料显示,镇雄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煤炭储量高达74亿吨,占全云南储量的10.7%。

2022年镇雄34家规上工业企业中,煤电行业占了82%。当年因为大量煤矿停工停产,导致全县工业增加值下滑24%。

目前,镇雄仍有33家煤矿开采单位。

1·22滑坡事件发生后,不少当地人想起了11年前的另一场滑坡事件。

2013年1月11日,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发生山体滑坡,该村赵家沟村民小组46名村民遇难。

1·11滑坡事件虽然被定性为自然灾害,但是村民怀疑灾难极有可能与村旁的高坡煤矿有关,他们认为是“煤矿瓦斯爆炸引起的”滑坡。

“即使不是瓦斯爆炸,也应该与煤矿有关系。”高坡小学一位教师认为,除高坡煤矿外,该村附近还有许多小煤矿,煤矿开采肯定会对该区域的地质有影响,

针对质疑,当时镇雄县煤炭工业局局长曾德勇解释:高坡煤矿在地下向赵家沟方向开采的坑道,与滑坡点有500米的距离;赵家沟周围曾有100多家小煤窑,专项整治后只保留了高坡煤矿一家。

他以此来说明,煤矿和滑坡之间应该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他也承认,这是他个人的感性认识,两者间到底有没有直接关系,需要专家确认。

1·11滑坡与煤矿的关系不明确,但紧接着镇雄的又一场滑坡很明确。

2013年1月28日,镇雄县中屯镇头屯村发生大型山体崩塌和滑坡,灾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事后查明,1·28滑坡事件的主要诱因,是该县平顶山煤矿采空区垮落和沉陷牵引所致。


02

隐患为什么没有被看到?

即使排除煤矿因素,也很难说镇雄1·22滑坡就完全是一场自然灾害。

云南、四川、重庆、江西等几个省市特别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但一般多发于汛期。

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在开展地灾防治工作,该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可能会发生灾害的隐患点

从2021年到2022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性的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掌握了28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在该轮普查中,昭通市调查了2065处滑坡隐患。

这2065处滑坡隐患,包不包含小倮块后山?

小倮块滑坡前(视频截图)

据九派新闻报道,几年前小倮块后山就已经发生山体开裂,因为担心滑坡,村民们曾向村里和镇上有关部门反映,但没有得到有效处理。

2023年山体开裂更为严重,六七月份时村民再次向村干部反应,依旧没有回应。

今年1月21日,后山发生轻微滑坡,因为“反映也没人管”,所以也没有人再去关心。

不料,第二天天还没亮整个后山就垮塌下来。

这里有疑问:

当地有没有发现小倮块的隐患?如果发现了,为什么没有重视?

小倮块后山的险情存这么长时间,按常理来说,应该会在全国普查中被看到,被调查。

但也有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它没有被列入当地的“地灾隐患点”目录,在普查中漏掉了。

一旦漏掉了,它就很难进入官方的监测体系,得不到重视,村民的多次反映也都做了无用功。


03

为什么没有预警?

找到隐患点后,地灾防治的第二步是要搞明白,灾害可能在什么时候发生

这样才能在灾害发生前,及时预警,及时转移人员和财产。

但是从媒体的采访情况看,凉水村村民对即将到来滑坡一无所知。

这个季节镇雄当地的日出时间接近早上8点,滑坡发生时间不到6点,当时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

很多村民是被山体垮塌发出的轰鸣声震醒的,起初以为地震了。

传统上,滑坡、泥石流这类地质灾害的预警有个笨办法,就是有人经常去隐患点看看,裂缝有没有增大?土石有没有移动?

汛期时可能需要天天甚至24小时盯着,一旦发现险情发展迅速,就得抓紧通知人员避险。

这个办法叫群测群防

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显示,我国“十三五”期间健全了县、乡、村、组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全国现有29.1万名群测群防员。

规划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国要让群测群防能力覆盖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但是显然,1·22滑坡发生前当地的群测群防体系失效了,没有预警。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再次提起镇雄11年前的1·11滑坡事件,那次有46名村民遇难。

当时滑坡前也没有预警,原因有两个:

一是滑坡点没有列入当地的“地灾隐患点”,也没有纳入群测群防体系之中(1·22滑坡应该也是这种情况)。

二是滑坡时间,正好处于当地地质灾害预警的空窗期(预警时间为每年4月15日到11月15日)。

如果预警及时,很可能是有惊无险。

2019年,镇雄县以古镇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险情,随后对隐患点进行24小时监测(之前未纳入常规监测)。因预警及时,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

在群测群防之外,我国还一直在发展远程监测预警技术。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长期的、连续不断的监测。

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就能掌握险情发展,能更准确、更及时的对灾害进行预警。

我国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新建3万多个此类监测点。这种监测方式如果普及了,类似1·22的悲剧可能会最大程度的避免。


04

为什么灾难总发生在冬天?

11年前的1月11日,镇雄发生滑坡,46人遇难。

滑坡发生后,云南地灾预警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根据经验,每年8月、9月是重大地质灾害高发时期,“在冬季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少之又少,在1月份发生如此大的地质灾害事件更是十分罕见。”

11年后的1月22日,镇雄再次发生滑坡,44人遇难。

滑坡发生后,当地人也说,滑坡多发于夏季,冬季一般不会滑坡。

冬天滑坡情况确实比较少见,但只要发生,就可能是一场灾难。

对比两次滑坡,镇雄几乎是完美复制了11年前的滑坡。

都是冬天,都有若隐若现的煤矿因素,都没有纳入监测体系,都认为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很小很小,结果都是惨重的人员伤亡。

当人人都觉得不会发生滑坡的时候,滑坡带来的伤害才最重。


>>>求关注<<<

星球食物链
吃与被吃都是人生大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