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亚洲杯上,越南2:4输给了日本。日本先进球,越南连进两球反超,之后日本连进三球逆转。这场球越南虽败犹荣。它能赢国足确实不是意外,确实是实力。2015年接手华夏幸福,2017年接手卓尔,靠假球把两支球队带入中超。为竞争国足主教练,向足协主席陈戌源行贿200万,向足协秘书长刘奕行贿100万。当上国足主教练后,和卓尔俱乐部签了份6000万的合同,把4名尚不具备国足实力的队员招进了国家队。2019年当选足协主席前一晚,两名地方足协负责人按“老规矩”各送了他30万。被抓前是体育总局副局长、足协党委书记,“靠体育吃体育”“靠足球吃足球”,收受财物数千万元。2022年总局要求他牵头调查中甲赌球,他把调查改成调研,出了份调研报告了事。这些查实的细节再次证明了一件事,中国足球圈子是真的烂透了,距离上一轮大规模反腐(谢亚龙、南勇、蔚少辉、申思、江津等)这才多少年?这就像得了癌症,把瘤子切了后以为做做化疗就没事了,其实它一直在扩散,不得不又切一次,过几年大概率还得再切一次。中国足球的问题归结起来就两个,一是管理运营层面昏聩无能、贪污腐败,二是整体实力止步不前,甚至退步。后者的根源是前者,前者的根源是“钱”。中国足球的每个层面都在搞钱,大鱼搞大钱,小鱼搞小钱。如果只反省到这个程度,确实很容易得出结论,足协就是万恶之源。首先,足协的定位是制度性的,完全照搬国外模式有相当难度。其次,即使真按国外模式改了,新足协也很难说比现在清明多少。可以想象一下,就杜兆才、陈戌源、王登峰、李毓毅、于洪臣、刘奕、陈永亮、王小平、黄松、董铮、马成全、李铁等一批人,头上没了约束,他们能把中国足球败坏到什么程度?球迷往往觉得欧洲,尤其是五大联赛很干净,没那么多乌烟瘴气。这是想当然,了解下意甲“电话门”就明白。他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稳定有效的培养、成长、选拨体系,足球管理者只要不是蠢到破坏该体系,它就能有效运转,保证足球整体水平。我们还没有这样的体系,整个足球圈却在群魔乱舞,中国足球怎么可能不退步。第三,贪婪、无能只是表象,现阶段中国足球问题的根源不在这里。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许老板、阎老板、张老板、王老板等老板的投入,二是足球本身造血,包括球票、转播权、球员交易、广告赞助等收入。许老板买下广州队的当年就冲上了中超。之后十年,他向恒大俱乐部投了170亿,仅七连冠奖金就发了10多个亿。2018年上港队拼了老命,投入120亿拿下联赛冠军,中止了恒大的连冠势头。许老板起了个头,各路老板纷纷往足球里扔钱,比谁的水花更大。国际足联统计,从2011到2020年转会投入最高的十个亚洲球队中,有八个是中超球队。老板们扔钱不排除有兴趣的因素,但以中国老板的脾性,任何兴趣背后都是生意。中国有2.89亿足球球迷,足球是我国最受欢迎的运动,它寄托着无数国人的期望,它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声望。老板们投资足球的目的,就是为了攫取中国足球的声望。先竞争冠军,获得体育声望,再由体育声望达成社会声望(2.89亿球迷),由社会声望达成政治声望。无论什么声望,最终都将转化为老板和企业的商业声望。简单说,老板在足球上投入1块钱,就可能在其他领域回报100块、1000块、10000块钱。回顾金元足球,其实相当于各路资本共同做了个局,把10块钱的花瓶抬到价值10亿的水平。这个局之所能成,是因为中国足球又菜又火,有太多人希望它一夕间雄霸天下了。正常情况下,这是一种良好的状态,因为有影响力才能有资源、有市场、有政策,才能发展。可现实情况是,中国足球并没有在正确的道路上,这种与实力极不相称的声望反而是一种拖累,这种拖累是致命的。首先,巨大的声望会造成误导误判,导致政策措施出现偏差,甚至扭曲。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看看足协在联赛、国家队方面的各种奇葩政策就能了解。这种误导不限于足协,总局乃至更高层一样受影响,无法真正认清自我、认清现实,不能正视足球运动规律。政策一直是随机的,思路一直是凌乱的。其次,巨大的声望意味着巨大的名利,围绕战绩、政绩、流量的利益群体已经固化。老板、球员、官员、媒体等在其中各取所需,而他们对中国足球的帮助却微乎其微。这里面相当一部分人、一部分机构,只是在利用中国足球的声望搞钱搞权。金元足球就是这么来的,李铁也是这么来的,杜兆才和陈戌源也是这么来的,段暄也是这么来的。它脱不掉一身光环,就无法摆脱这些利益群体的纠葛,就无法回归足球本身,无法成长。中国足球将过多的资源集中在国足、联赛等方面,却忽视了最应该投入的民间足球、青少年足球等方面。现在的中国足球,最不应该投入的就是国足和联赛,一是它们不配,二是巨大的资源浪费。第四,中国足球的巨大声望,给了中国球员不配拥有的待遇和名声。2018年中超球员平均年薪是730万人民币,球员踢一场的平均收入是24万。同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元。中超球员一年的收入,理论上一个普通人不吃不喝要用250多年才能攒够。2018年国足11战仅3胜,被挡在俄罗斯世界杯之外。球员(男足)拿着丰厚无比的待遇,享受着明星一样的待遇,踢着shi一样的足球。中国足球不仅菜,它还有与实力极不相称的巨大声望,这才是它的原罪。说再透一点,国足和中超有100分的人气、100分的商业价值,却只有30分的竞技价值。只有一个办法“休克疗法”,降低其影响力,消解其市场价值。第一步,所有球迷要放弃对国足(男子)、联赛(男子)的任何关注。不通过任何渠道看球,不看任何相关消息,不讨论相关话题,不消费任何与之有关的产品和服务。取关所有和国足、联赛相关的媒体、记者、评论员账号。这一步最重要,釜底抽薪,从根上来消解中国足球的影响力。影响力是2.89亿球迷给的,可却没有被善待,一批批10块钱的花瓶被炒到了700多万的身价,一茬茬的李铁陈戌源抓了又来。2022年世预赛国足与日本一战的热区图,国足在日本禁区只有一次触球。不看不听不问不说,彻底放弃国足和职业联赛,让其自生自灭、自强不息——这是球迷能帮到中国足球的最简单方式,也是最有效方式。别对中国足球的现有体系抱有幻想,你的每一份支持和助力,只会加深中国足球破除虚妄的难度。
别向国足和联赛投注热情,现阶段,你的每一份热情都将加厚中国足球腐化的土壤。
女超刚公布的限薪令是税前120万,俱乐部国内球员的平均年薪不能超过35万。国足制定比赛计划,年度考核不达标,中超下个赛季降薪一档(20%)。意思是,今年中超工资帽是税前500万,但国足没完成kpi,那下一年工资帽就降到400万。下一年再不达标,工资帽再降。什么时候达标了,什么时候稳住。大幅限薪以及强制捆绑国足战绩,目的就是要撇除中超的渣渣,一排毒,二去火,三瘦身。留住值得留的,留不住的赶紧散伙,好给未来让路,如果有未来的话。我一直认为,中国的职业联赛过去可能是成功的,但现在看肯定是失败的。之所以这么说有三个原因,一是联赛没能提高我国足球的整体水平。一个失败的联赛没有必要过多投入,投入越多浪费越多。足协规定中超俱乐部年度支出不能超过6亿元(含青训和女足,不含球场基建),女超俱乐部不能超过3000万元(不含青训和球场基建)。不建体育场、训练场,一年还要花6亿?大幅限薪后完全不需要这么多支出。说到青训就想笑,除了有限几个俱乐部外,其他是认真的吗?所以,排除青训、场地建设等支出,中超俱乐部的支出还有很大压缩空间。数据显示,2021年各级国家队支出3.56亿,占足协总支出的48%;2022年支出2.79亿,占比41%。在青训方面,2021年和2022年足协分别支出1.06亿、0.46亿。休克疗法,就必须要废除一切围绕国足、联赛的特权和资源倾斜,让最多的资源进入民间足球,进入青少年足球。2022年,足协在国足方面的支出是青训支出的6倍。最可笑是,当年足协购买服务的费用竟然比青训还高。2022年是世界杯年,国足全年只有4场世预赛,结果1平3负。先输给日本,又在大年初一输给了越南,最终没能进入卡塔尔世界杯决赛圈。当时比赛都在国外,国足包机前往,队伍少的时候七八十个人,多的时候超过百人。比内涵,国内也还找不到任何一项运动像男足一样又菜又不要脸。整个2022年,唯一给中国球迷安慰的还是女足,战胜韩国第9次获得亚洲杯冠军。第五步,切断联赛在税收、金融、商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去年传说,税务总局可能会减免国内足球俱乐部的部分税收。税务总局赶紧出来辟谣,说没影的事儿,只是开了个座谈会,沟通国内职业足球的经营税收情况。但在调研中确实有俱乐部希望税务部门,“结合中国足球尚在起步阶段的现状、需要扶持的特点”,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优惠。这次会议也被足协内部解读为各部委支持中国足球的信号:未来,税务、工商等部门可能会有更多优惠政策向中国足球倾斜。在上述事件中,俱乐部以中国足球的现状为由,向税务、工商等要求扶持,要求优惠政策。但事实上,恰恰因为中国足球的现状,才绝对不能向俱乐部提供任何优惠政策。所有俱乐部必须和其他公司一视同仁,有能力经营就经营,没能力经营就歇菜。休克疗法一搞,联赛和国足的商业价值肯定会化为乌有,它们本身也不具备多少竞技价值,所以将失去利用价值。足协在国足、联赛方面的工作会大减,但不会清闲,因为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足协应该把多数精力用于青少年足球建设,以及民间足球建设等工作上来。一说发展中国足球,很多人就习惯性的无限拔高青训重要性。这两个领域也和足球大环境息息相关,大环境有多糟糕,它们就有多糟糕。大概十几年前,一帮朋友在山东某大学踢球,临时对手是一群专业退役的,年龄比我们稍大。我们是纯业余,他们是专业选手,可没想到被虐的却是他们。那帮人火气很大,被虐后动作很脏,不知道怎么就和我们的中场起了冲突。突然间一群人开始围殴小伙子,更离谱的是,有人竟然摸出了菜刀……当时一操场人都懵了,这不就是“足球流氓”嘛。2022年广东省运会男子u15a组决赛,清远队3-1领先广州队,之后诡异的连丢4球,最终落败。调查后,有6人被终身禁赛,16名党员领导干部被严肃问责,广东省体育局局长、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广州市足协主席等一干人被免职。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踢假球,任何时候想起来都让人透心凉。这两件小事说明了,“中国足球烂透了”这句话不是夸张,是由来已久的事实。也说明了,民间足球和青少年足球必须作为中国足球的头等大事来抓,其他什么事情都可以排在这两项工作之后。戒了国足、戒了联赛的球迷也是球迷,他们会看西甲英超、看欧洲杯世界杯,关键很多球迷本身就爱踢球。普通球迷想踢个球,找场地太难了,往往得跨越整个城市。而且免费的场地完全没有,去大学操场10块钱,去室内场球一小时200块。绝大部分球迷的要求其实很低,球场不用大了,篮球场大小就够了。足协每年花在国足身上的几个亿,都应该拿来建球场,无偿开放给球迷用。现在还能踢球看球的球迷,绝对是死忠球迷。而要搞活民间足球,必须要把更多球迷激活,把球场建到他们家门口。这样家长才有机会带着孩子一起踢球,孩子们也能在家门口和小伙伴一起踢球。参与多了,民间足球才能真正活跃起来。一旦足球环境转好,家长才有意愿让孩子走足球这条路。道理很简单,孩子升入初中后肯定以学业为重。在足球环境好转之前,在足球职业前景明朗之前,没有哪个家长敢让孩子冒险。去年足协新主席上台后宣布,要把青训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他还是没搞懂,足球的基础在民间。而且体校式的传统青训弊端太明显,包括选材面窄、模式僵化、球员思维固化以及整体素质偏低等。尤其是在训练思路、训练模式固化的情况下,片面强调青训,只会不断放大这些弊端,对我国足球没什么帮助。要抓青训,就必须要抓青少年足球。要抓青少年足球,就必须要和教育系统合作,探索合适的教育模式。体育总局层面一直在和教育部联合推广校园足球,前几年八部委还推出了一个《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号称要建设8大校园足球体系。计划的核心是校园联赛,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夏令营,一共有5大联赛。初中联赛设有班、校、县、市、省、全国六个层级的比赛,全国联赛还设置了初一男女组、初二+三男女组、挑战男女组、精英男女组等8个组别。你一年的联赛要分班、校、县、市、省、国六级,初一初二初三全覆盖,这得花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初高中是孩子学习生涯中最卷的两个阶段,校园联赛一味求大求全,这明摆着是来劝退家长的。校园足球,或者说青少年足球的痛点,是如何解决孩子连续踢球、连续教育的问题。简单说就是,有兴趣踢球、有天赋踢球的孩子,能在踢球的时候接受正规教育,能在升学的时候延续踢球的爱好。客观来讲,足协没有能力独自撑起中国足球的大局,职业联赛更不行。希望就在无数球迷身上,希望在未来,而不在现有的体系上。该放弃就放弃,在基础工作上多下工夫,只有这样十年后中国球迷的眼泪才不会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