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毕业生告倒局长:代价沉重,调查通报遗留6大问题
文摘
2024-08-04 17:21
山东
7月27日,苏州市成立由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审计、公安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根据各自职责,对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工作人员马某某在网上反映的相关问题依规依纪依法开展核查。现将目前核查的情况通报如下。一、关于马某某反映祝某等在政府采购中存在违规行为等问题经初步核查,2021年至2023年,在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2个咨询类项目(合同金额113万元)和3个服务类项目(合同金额734.1万元)采购中,存在违反相关规定内定供应商以及围标串标等问题。在此问题上,该局在接受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巡察时存在提供不实材料的情况。苏州市纪委监委已对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祝某立案审查调查,苏州市委已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对祝某等是否存在其他问题正在进一步核查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规依纪依法作出处理。经核查,祝某于2003年4月出国留学,2005年3月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证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载明祝某“所获硕士学位证书表明其具有相应的学历”。相关情况可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站在线查验。三、关于马某某反映其遭蓄意打压、年度考核结果不公正问题经核查,马某某2021、2022年度考核等次是由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根据考核办法和民主测评结果给出。从核查情况看,年度考核民主测评为会议现场打分,未发现人为授意指使的情况。该局未将2021年度考核结果及时通知马某某本人,情况属实,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组织部已对该局进行严肃批评。四、关于马某某反映祝某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将清华大学毕业的候选人排除出录取名单”问题经核查,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人员招录和人才引进工作由园区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并非由用人单位主导,不存在将特定大学的毕业生排除在外的情况。2023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国有企业招录清华大学毕业生4名。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创业领军人才中有340人来自清华大学。经核查,2022年10月29日下午,马某某沿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骑行自行车时,被贾某(事发时系苏州某项目工地瓦工)所驾电动自行车追尾,致马某某跌地受伤、眼镜受损。经交警部门认定,贾某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贾某一次性赔偿马某某人民币2000元。经公安机关调查和此次核查,祝某和贾某无直接或间接关联,不存在祝某指使贾某的情况。六、关于马某某反映接到派出所电话,通知其去“接受问话”问题经核查,2024年7月9日、17日,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大楼内的宣传展板两次被人涂抹,造成展板上3人的肖像污损。相关当事人报警。属地派出所调看事发区域及周边公共监控录像后,初步认定为马某某所为,7月26日电话通知马某某到派出所核实情况。另外,专项工作组发现,在前期处理马某某举报反映问题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存在执行制度不严、工作质效不高、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等问题,将依据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8月2日,专项工作组和马某某进行当面交流,并将保持与马某某的沟通,充分听取其意见。对其反映的其他问题将依规依纪依法持续跟进核查处理。苏州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法治建设,不断改进和加强监督工作,始终坚持有案必查、有贪必肃,切实维护好苏州良好营商环境,更加关心关爱青年人才成长,致力打造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善治之城。2024年8月2日
⑥ 苏州工业园报警是因为马翔宇涂抹管委会大楼展板一事,不是因为举报。这份通报出现的也很不容易,从马翔宇开始(2023年2月)举报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半时间。表面看,这份不长的通报已经把该调查的基本都调查清楚了,但细究起来,它遗留的问题或许比解决的问题少不了多少。2021年6月,因拒绝在自己未经手的政府采购项目上签字,马翔宇与单位大领导祝欢产生矛盾,之后两人矛盾逐渐加深并公开化。2023年2月,马翔宇意外发现自己2021年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体制内的“基本称职”相当于“基本不称职”,记入档案会严重影响政治前途。发现祝欢“黑了”自己的档案后,马翔宇当即举报了祝欢等人的违规情况。2023年3月,市纪委回复举报已经受理,9月回复举报进入初核,自此之后再无下文。当天下班后他突然接到派出所电话,“说我们园区报警了,让我去派出所接受问话,具体啥事得到了派出所再说。”警方来电让他感到压力,第二天便在网上进行了实名举报。举报一经公开便迅速在网上发酵,当天苏州方面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展开调查,一周后(8月2日)公布了调查通报。舆论发酵仅一周,举报所涉及的问题就被逐一落实清楚,什么原因,难道事情很复杂?看过举报信的网友应该知道,马翔宇已经把举报工作准备的足够充分,充分到调查人员只需按图索骥即可。除祝欢外,举报信还涉及大量相关人员——有名有姓、有单位有职务——马翔宇把他们在每起违规操作中的角色和作用记录的一清二楚。此外,每起违规行为,马翔宇都将其发生时间、项目内容、涉及单位和人员、操作细节、证据等要素也罗列的一清二楚。假设涉及祝欢的调查确实很难,那为什么事件发酵后一周就出来结果了?网传当地大领导亲自督办工作组调查,如果这是调查工作快速推进的原因,那把7天的工作放宽到7个月应该没问题吧!马翔宇的举报在去年9月进入初核阶段,别说7个月,9个月后他也没等到任何反馈。问题二:为什么在省委巡视组进驻的情况下,当地却对举报如此懈怠?2023年2月,马翔宇开始向上级纪委举报祝欢等人违规行为,4月江苏省委第二巡视组进驻苏州工业园区。2023年4月19日,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苏州工业园区工作动员会召开。“严守纪律、担当尽责,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同题共答,实事求是汇报工作,客观真实反映问题,坚决服从巡视安排,主动接受监督……”马翔宇的举报信显示,12月4日,省委第二巡视组要求自贸区综合协调局补充提供材料(《苏州自贸片区营商环境对标研究及比较优势提升策略》项目,2022年祝欢以45万元的价格内定给林晓丽)。“之后,祝欢命令时任营商环境处处长郁继东等人将造假的询价表与投标文件提供给了省委巡视组。”马翔宇的举报与省委巡视组的巡视工作几乎完全重合(巡视时间:2023年4月19日-6月28日),但却被忽视了!这种情况很难不让人怀疑,巡视组的到来难道对调查工作起了反作用?新书记依然特别重视干部队伍的廉洁建设,上任不长时间就召开了多次全市领导干部警示大会。“要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党委(党组)要强化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纪委要更好发挥专责监督作用,汇聚反腐败斗争强大合力。要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紧盯重点靶向施治,把握特点精准惩治,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但事实上,直到舆情发酵马翔宇的举报才被认真对待,而且不到一周就基本查清。这是因为纪委工作饱和,马翔宇的举报在排队?还是其他原因?当然,体制有体制的规矩,但这不是懈怠拖延的理由,也不应该成为理由。通报在涉及马翔宇反映的遭蓄意打压、年度考核不公问题时,是这样叙述的:“经核查,马某某2021、2022年度考核等次是由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根据考核办法和民主测评结果给出。从核查情况看,年度考核民主测评为会议现场打分,未发现人为授意指使的情况。”“该局未将2021年度考核结果及时通知马某某本人,情况属实……”措辞很含蓄,没有正面确认打压和不公的存在,但也没有否认。不其态度很清晰——民主测评合规,无人为干预——意思就是不存在蓄意打压的情况。2019年,马翔宇进入苏州工业园区自贸区综合协调局(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改革创新处工作。2020年他撰写的一份报告要上报给江苏省商务厅。为此,单位领导决定再买一份报告,为他的报告提供参考和支撑。当年8月,毕马威中标了该咨询项目,并约定“8周之内交付成果”。之后,虽然马翔宇多次催要,但直到他两个多月后提交了自己的报告,也没等来毕马威的报告。尽管如此,当年年底,祝欢依然要求向毕马威支付了近百万元的采购款。马翔宇与祝欢的直接交恶,发生在2021年6月7日。当时,祝欢、黄彦婷(改革创新处处长)强令马翔宇为一份由同事经手的政府采购项目办理结项,“领导要求我签字,我拒绝配合,并指出项目存在问题”。此后祝欢威胁他,“你敢对抗领导,你一定是弱势,不信你就试试”。2021年年度考核,祝欢暗暗给马翔宇评为“基本称职”。2022年7月两人矛盾在单位内部公开化,当年考核,祝欢依旧暗暗给马翔宇评为“基本称职”。直到2023年,马翔宇才了解到自己2021、2022两年的考核情况,连续两年被评为“基本称职”,政治前途基本没了。2023年2月,马翔宇被移出单位工作微信群,他同时收到调令,要他离开协调局去阳澄半岛管委会报到。他把情况反馈给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后,该调令被撤销。在与下属长期存在矛盾的情况下,“一把手”破坏考核程序,连续两年“差评”而不告诉当事人,彻底破坏其政治前途,这不是蓄意打压是什么?通报强调民主测评程序合规,但是程序没问题不代表事实没问题,更何况程序已经被破坏——从背后“差评”到违规调离,这都是祝欢利用权力打压异己的证明。通报之所以含糊其辞,大概是不想为马翔宇连续两年的“差评”翻案——已有的就是事实——你很优秀,但好走不留。通报所遗留的最明显一个问题,是关于举报中相关人员的调查情况。比如举报信提到,因2024年预算缩减,2023年10月祝欢、赵建刚、郁继东等人与普华永道林晓丽串通,商量为其“量身定制和挪用预算的策略”。比如,张业直接指导迈氏会展,就中新合作服贸论坛会务服务项目进行串通投标。比如,2021年两次采购,祝欢、黄彦婷等人串通供应商围标。比如,在省委巡视期间,王远韬在办公室使用办公电话公然沟通行贿送礼事宜。8月2日的通报虽然确认了祝欢有问题,但没有具体涉及到上述人员。这种情况是不是因为时间仓促所致?毕竟,从事件发酵到调查结果公布只有一周左右。通报在涉及“祝某等在政府采购中存在违规行为等问题”时,也强调是“初步核查”,“对祝某等是否存在其他问题正在进一步核查中……”。马翔宇举报涉及的人和事不少,用一周时间调查周全了肯定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其他涉事人员,即便已经落实的情况也不一定完全准确,比如对“蓄意打压”的认定,比如涉及马翔宇的几次报警等。通报解释了最近一次报警的情况,今年7月,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大楼内的宣传展板两次被人涂抹,造成展板上3人的肖像污损。相关当事人报警后,派出所查看周边监控,初步认定为马翔宇所为。于是,警方“7月26日电话通知马某某到派出所核实情况”。也正是这一通电话,直接促使马翔宇选择网上举报。但在通报提及的这次报警之前,马翔宇已经经历了多次类似情况。据南方周末报道,今年1月就有民警打电话给他说“我们上面让我问问情况”,同时“另有两名辅警登门”说他买了烂尾房,让他不要去南京或北京。如果是祝欢等人的话,那就进一步坐实了他们对马翔宇的打压。2016年,最高检、公安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从马翔宇一事中可以看到,体制内举报的处境有多艰难,好像除了“鱼死网破”外没别的好办法。马翔宇自己也坦言,“也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前提是大佬你别搞我。”可现实中,下级不服从上级,尤其是不配合领导搞事,哪个领导会忍得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特别有必要对举报者提供保护,尤其是公开举报。使其免受打压,免受孤立,免受恶意评价,尤其是在事后免受政治前途破灭的困境。有点理想化了,可确实不希望某个圈子还和四百年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