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造神VS毁神:姜萍事件,我们可以反思什么?

教育   2024-11-04 18:30   广东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周末撰文 延迟发送)

2024年11月,一场关于“数学天才少女”姜萍的舆论风波终于尘埃落定。经过近半年的曲折调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和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几乎同时发布公告,确认姜萍在预选赛中取得的第12名成绩系其老师王闰秋违规提供帮助所得。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次的新闻事件,姜萍,一个17岁的中专女生,原本默默无闻。然而,当她以第12名的成绩闯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时,迅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的报道中,姜萍被描绘成一个家境贫寒却热爱数学的天才少女,她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当地某企业董事长甚至亲自到姜萍老家“慰问”,送钱送物;当地文旅部门也在短时间内连发多条动态,宣传姜萍的励志故事。


然而,随着姜萍的热度不断上升,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网友发现,姜萍的中考成绩并不突出,她选择就读的中专学校也并非以数学著称。此外,还有网友指出,姜萍在接受采访时侃侃而谈,但并未透露任何实质性的数学内容。这些质疑声逐渐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姜萍事件开始变味。



在姜萍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媒体和自媒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将姜萍塑造成一个“励志”的榜样,大肆宣传她的“天才”形象。然而,这种宣传并非基于事实,而是基于一种对流量的追求。在媒体的炒作下,姜萍被推向了神坛,成为了一个被神化的“天才少女”。

然而,造神容易,毁神更难。当组委会宣布姜萍的成绩系作弊所得时,舆论立即调转了方向。原本追捧姜萍的媒体和网友开始纷纷指责她和她的老师。这座神坛被迅速推倒,曾追捧她的民众意识到被骗。这一切就像一场戏剧,唱戏的不是姜萍,而是媒体和网友。他们在正面角色与反面角色之间随意转换,而姜萍则成为了这场舆论狂欢的牺牲品。


在这场舆论风波中,姜萍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女,也是一名受害者。荣誉把她推到了一个制高点,老师,校长热切的眼神让她认下了这份荣誉,当然每个人都有名利之心,更多的,我想她只是一个热爱数学的普通女生,因为一场作弊事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媒体的炒作下,她的形象被扭曲,她的隐私被曝光,她的生活被打扰。这一切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在事件曝光后,她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指责和批评。有人认为她缺乏诚信,有人认为她不值得同情。这些指责和批评无疑是对姜萍的二次伤害。


事实上,她也是一个被老师和媒体利用的工具。她的老师为了名利而违规提供帮助,媒体为了流量而大肆炒作。姜萍她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反思:我们需要怎样的舆论环境?

姜萍事件不仅是一个关于作弊和诚信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舆论环境的问题。在这场事件中,媒体和自媒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炒作和宣传,将姜萍推向了神坛,然后又将她从神坛上摔下来。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姜萍,也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的道德底线。


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舆论环境?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信息时代,媒体和自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们可以迅速传播信息,也可以迅速制造舆论。然而,这种影响力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操纵舆论、误导公众。媒体和自媒体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坚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为公众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


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个理性的公众。在面对各种信息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不盲目跟风、不轻易相信。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辨别真伪,不让自己成为舆论的奴隶。


姜萍事件已经落幕,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在这场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媒体的炒作、舆论的狂欢、道德的沦丧……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对整个社会失去信心。我们应该相信,正义和良知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对于姜萍来说,她还是未成年,她应该得到我们的同情和理解,我们应该给她一个机会,让她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理性的舆论环境。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着看到一个更加成熟、理性的社会。我们期待着看到一个更加公正、公平的竞赛环境。我们期待着看到一个更加坚强、自信的姜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温暖和希望。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 舟笠说

编辑:曾睿

欢迎投稿,右上角可添加星标



舟笠说
这是一个广州小语老师的叨磕地,和更多朋友聊聊书法,国画,教学,播音主持与朗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