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ING
随着集采和合规反腐的推进,医生们的灰色收入“坊间流传”是减少了70%左右。这么大的窟窿要不要填补?如何来填补?大致能补到什么程度?
问题一,这么大的窟窿要不要填补?
其实这个问题不需要去讨论。因为医生群体是关乎生命健康的核心资源,他们所有的医疗活动,所有为了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的活动,理应要整个社会来买单。谁能为这些活动来买单,谁就掌握了这些核心资源。所以,这些核心资源的变现途径就像体内的血管一样,一条堵了,就会有“侧支循环”建立起来,继续供给养份。只是大家都希望新的“侧支循环”是阳光的,受监控的。
问题二,这个窟窿,如何来填补?
上面早有安排,我们一线代表不用瞎操心,顺势而为即可。
我们先看个最新的新闻“2024年11月12日上午10点,国家卫健委组织24家企业召开座谈会,研究以下六大问题:
一、支持医疗数据脱敏共享推进医药产品研发、上市使用后效果监测等政策措施,目前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医疗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的发展重点。
二、支持创新药品、诊疗手段、器械相关标准制定工作的简要情况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三、支持商业保险发展推进高端医药产品应用,推进创新药进医院等工作部署和重点。
四、支持开展特需医疗、高质量临床试验的有关情况和工作重点。
五、支持医务人员合规参加中外医药企业学术会议、合规领取讲课费,营造风清气正学术交流环境的有关进展和要求。
六、支持中外企业参与医药科技创新、临床研究的有关进展和工作重点。
大家重点关注第五点,核心意思是:医生只要风清气正的参加中外企业组织的学术交流,合规领取讲课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学术活动要满足“真实性,合理性,必要性”。
以上这一条是国家明确指出的“侧支循环”。
另外一条“侧支循环”是什么?卫健委高调推广三明模式,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给医生增加明面上的收入。不管采取年薪制还是工分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增加阳光的收入来调动医生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五年之内就要把这件事情落实到位的。其实大家可以私底下去做个调研,医生们明面上的收入这两年一定是比之前涨了的。(佐证就是全国飙到20%的住院率)。
那你有可能也会提到,王P,中青年医生说不定在这一轮改革中是能获益的,但那些主任们,大牌专家们,三甲医院的大佬们,能看得上这三瓜两枣?能没有割肉感?他们该咋办?
确实,这些大佬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但也有“一堵一疏”两个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一堵”:强势合规,不间断地审计,让大佬们算清楚账。天平的左边,是继续冒着风险去搂钱,一旦事发,一切归零,而且可能还会影响到子女的发展。之前可能还在博弈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随着“不间断的各种审计”这边成了大概率事件。天平的右边,收手,只拿阳光合规的钱,这些钱看着没有以前多,但放在老百姓中间来看也是很丰厚的。而且这辈子积累的荣誉,人脉,之前的财富会继续延续下来。所以,大多数大佬,脑袋门清,坚决的选择了右边。
“一疏”:各大三甲医院成立,独立的专业的“科研转化中心”。有的医院甚至容许医生去开公司。这些转化中心承担的业务和之前医院的临床药理基地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转让科研成果”,从而能让有研发实力的大佬们从解决临床真正需求的角度上,去发现机会,去做好研发,一旦能有成果转化出来,就可以带来非常丰厚的回报。这些回报之前都不能很好的落实的专家个人头上,现在随着形势所迫,都会“学校留一点,医院留一点,课题组留一点,专家个人留一点”。有了这条路在,专家大佬们就别再抱怨了,有本事,去搞研发,成功一笔就够了,而且这钱,整个社会不眼红。
所以,从一线中成年医生,再到三家医院的大佬,合规之后咋办,上面其实已经安排得明明白白。我们做代表的就别去瞎操心了,顺势而为,做好学术推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