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成药的推广更应该走学术推广的正路
文摘
2024-10-28 17:00
浙江
中成药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我们推广不好,是很多综合原因造成的,也是我们要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原因大家听到抱怨大致就是这些:临床医生不认可,认为是辅助用药。所以,不管是何种原因的停控药,第一时间就是先停中成药;中成药的推广,之前的做法大部分上不了台面,一直依赖代表的客情关系,医生用一点也是看在客情的面子上;中成药起效时间很晚,是否有效果,讲不清楚,所以在主流医学的治疗方案中就是一个配属角色,用了也是一种心理安慰......
一,中成药这个大品类还是会持续的分层。大致会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高端层,一类是中间层,一类大健康类。1. 高端层中成药画像:制剂的技术含量高,基本完成了循证证据累计,基本做完了千万级别的大型RCT研究。2. 中间层画像:独家或者单体动物或者单体植物药。挖掘出了明确的用药场景(适应症聚焦),积累了一些循证医学证据(大部分是非前瞻性研究,或者一些小型研究的荟萃分析)。3. 大健康类画像:产品基本是慢病管理大类,基本靠患者自行处方购买为主,平时靠给公众做广告推广,产品品类如果进行集采,价格都会腰斩。这三层,都有做的很好的产品,但随着集采和合规反腐的推进,以后要在医院端口生存的话,入门的门槛得从第二层开始。二,如何才能让主流医生体系真正接受中成药?王P建议如下:1,找到西医医疗体系无法搞定的场景。这些场景可以从指南里找,但更要从老师们日常工作的难点入手。有些地方把这种操作称做寻找中成药的“优势病种”。比如在”风湿免疫“等自身免疫体系里,很多中成药非常活跃。但王P也要提醒,有些领域一旦在发病机制,特殊标志物,检测手段,精准治疗方案上发生突破后,会极大的压缩中成药的生存空间。比如,刚才提到的自身免疫体系里,随着检测标志物,检测手段,生物靶向药的成熟,一批外企比如诺华,艾博维,礼来等都快速崛起,但相对应的中成药的作用就大幅度降低了。好在,像自免这样西医不能很好解决的场景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好好挖掘一下。2,找到精准的适应症后,产品要想做大,还是要做扎实临床证据,推广好临床证据。现在主流体系的医生都是伴着循证医学成长的,所有临床决策都要讲证据,讲指南的。所以不仅在临床药理成分,中医的辨证理论里需要建立完整的起效逻辑,更要有高质量的证据来证明“真的有用”。所以,王P把完成了扎实RCT研究的中成药归类为第一层次。3,培养每位中成药的代表都能开科室会,把刚才第一二点都能明确的讲清楚。这一点是做创新药代表的入门标准,以后也应该成为做“第一层,第二层次中成药”代表的考核标准。王P,我们的产品还不错,但公司市场部和医学部梳理不出你该才说的两个前置条件咋办?找专业力量。行业里也慢慢出现了一些人去做这些专业的服务工作了,术业有专攻,不服不行。三,第三层次玩大健康领域的。但王P有句忠告的是,一定要对医学有敬畏之心。成功的生意模式,一定不是建立在忽悠人的基础上的。总之,中成药是老祖先留下的宝贝,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同时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回归治病救人本质,好好做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