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阶段,所有的“形式合规平台”绝不敢明目张胆的只做“转换费用”的事情,你可以利用他明面上的逻辑做真正合规的事情。所有的项目,在你们公司合规立项时,一定是先过逻辑,再过合规控制细节,再过财税处理方案的。所以,经过这两年的“大浪淘沙”仍然健在的第三方平台,一定是能把“真实性,合理性,必要性”这三个项目合规原则讲清楚的,只是他们中,有些是执行严格的,有些是给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王P忠告,你已经上平台了,已经把客户也拉上来了,就别再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了。例如,你收集病例的平台,那就冲着“树立新的治疗方案,尝试着落地”的逻辑,真的去找客户找新患试用,而不是把一盒一盒的费用装换成“一个一个”的病例;再例如,调研问卷的平台,你是为了收集客户的观念,监测市场声音(SOV)去做的调研问卷,问卷的每道题都是有意义的,调研结果也是能很清晰的说明一些问题的,不要为了做而做;再再例如,患者教育的科普平台,你是真的教育了对应的患者,医生们也是真实的用心的付出了劳动,不仅患者获益,医生本人或者所在科室都能无形之中提高影响力。一个字“借假修真”。
2
真的和客户去谈清楚。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客户已经能够接受合规转型,只是你提供的市场项目合作是否能让他认可。客户要认可,一定要满足两个先决条件:他的合规判断和利益是否受损。每个客户都有一个“合规的模糊判断”,这种认知不仅来自于你所在的城市上次合规检查时,执法尺度的松紧,同样也来自于“身边人都是如何干的”这样的从众心理。所以,你完全可以去引导客户去认识真正的合规是什么。但不管如何谈,有件事要明确讲清楚,就是:我们从此不再有一盒一盒,一支一支的结算逻辑了。你明确说过之后,一旦客户那里暴雷,会极大的降低把你牵扯出来的风险。
3
讲课费,他是个中性词。是因为很多不规范的做法都把它当成了“处理P费”的通道,所以把讲课费这个通道玩死了。其实我们做推广超过三年以上,就一定能明显分辨清楚“哪些是真会,哪些是假会”的。真正的学术交流会议,他一定有明确的讲者,有想听讲者讲内容的听众,有扎实的学术内容交流,有完整的的严肃的学术流程。你在追溯时,可能有瑕疵,但一定是有“信息流”在流通的。这样的真会,连卫健委开会都说是允许的,鼓励的。关键在于,你想用假会议,报讲课单,替代P费,那客户当然不愿配合你演戏了。所以说,还是要回归到真正的学术推广上来。
4
公司还会来回折腾,三分钟热度吗?王P不能保证你们公司不会,但我可以给你几个评判标准,你可以用此来检验你们公司的合规决心。标准一:这次转型是谁发起的,是公司老大吗?或者公司的二代接班人?如果都不是,只有职业经理人在讲,那就风险很大,因为合规利益最相关的人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标准二:有没有明确要求你们一线不能“一盒一支”兑费用。如果敢明确的讲,那确实是把后路堵死了,如果没有说明决心有待查证。标准三:有没有“不合规”分级惩罚制度。所谓的设立“合规部”,设立“合规专员”甚至文件里的“合规政策”都可以摆样子。但做了不合规的分级惩罚制度,甚至内部举报电话,那就是要做真合规了。这三个标准,只要三条全符合,说明公司要动真格的了。
总之,合规转型是行业的风水岭,是必然要进化的方向。如果,你早点转变了,可以早点上岸。那句古话说的好“聪明的人不要站在危墙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