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明模式现在运行得咋样了。
三明现在有了新院区和老院区。老院区在列东老城区,老病人还是很多的。地市级医疗中心该开的项目都在积极努力的开,因为有中山一院为期五年的不遗余力的大力支持,这一点不仅从一线医生的交流中得到证实,而且从摆放在新院区一楼大厅宣传展板上的数据也得到了证明。2023年的三四级手术占比达到了64.31%,四级手术占比19.09%,CMI值2023年达到了1.041.(见大图和小图)。
新院区建在沙县区,对,就是大家熟知的沙县小吃发源地。整体建筑宏大,先进,干净,整洁,大胆预测30年硬件都不会落后。里面有上海医院瑞金医院对其帮扶的“六病共管”中心,但王P去的当天上午11点前后,病人不多。但理念非常先进,病人诊疗流程从“建档室,一体机筛查室,远程机器人超声检查室”到“健管室”配置非常齐全。病人当天时段哪里多?内科诊疗中心,其中心内科门诊人还是非常多的。
医生们,同行们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焦虑,而且关系融洽。但,同行的抱怨也是有的,比如口服药一月销量超过5W,针剂超过20W就会被管控。那弄到院边店去玩”院外处方可以吗?不行,因为是市级阳光采购平台,都需要得到监管的。但王P在门诊自助机上是能查到“进口阿奇霉素干混”“进口阿托伐他汀钙”“进口氯吡格雷”这些产品在三明医院仍旧有配备的。
厂家的学术会议等学术推广还有吗?仍然在进行,但一定比不上省会级城市热闹。主任的原话是:现在信息获取渠道其实有很多的,我们主要还是跟踪专业期刊上的最新文献来更新知识。会议嘛,我们省会城市的专家们的定位也不一样的。(王P脑补:他们医院参会为主,建立影响力做讲者的需求不强烈的。)
医生们的收入,年薪制和工分打个七八折,网上有很多明确的信息,王P也没好意思再细问。但听两位不同医院的主任(三明第一医院,三明中医院,晚上用餐时有来)在对话时,能捕捉到的是:大家的薪酬和“院长是否搞得好”有莫大的关系,中医院去年的收入就好过一医院。
二,三明模式对行业的影响,王P你如何看?
三明模式的影响早已在全国范围内对医药代表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三明模式的第一步棋就是通过议价和集采,压缩药品和耗材的价格,挤出流通环节的水分。这步动作基本上就把传统的医药代表岗位干掉了70%。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慌,因为集采已经从多年前施行,对代表行业的影响也从多年前开始了影响。三明本地,外企基本上不会设专岗,而是周边地级市或者省会福州带着做的。代理商还有,没有了暴富的期望,但他们不焦虑,因为行业竞争确实大大降低了。
未来下基层有大量机会。“六病共管”的推行,如果从三明医保控费的角度来看,已经从“规范”性控费阶段进化到“主动作为”式控费阶段。为啥?做好疾病的筛查,预防工作,是可以明确减少医保“不得不付”的钱的。比如做好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防治工作可以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做好骨密度筛查,补钙,补VD的工作,是可以降低骨质疏松引起的“急性骨折”的风险;做好癌症的“早筛,早治(早切)”是可以把很多种癌症处理在极早期,从而避免很多癌症发展到中晚期“治疗又贵,效果有不明显”的悲剧。王P相信,这件事情光靠医生自己是很难做好的。需要多放力量参与才行。
既然三明医改离不开“中山一院”“瑞金医院”的支持,这些高端的国家级医疗中心就一定需要人服务,需要把实验室中新研究出来的药品知识,治疗方案传递到位,这些需要更专业的“学术推广专员”去配合,亲们,你有准备好吗?P哥,中间状态的这些医院咋办?说实话,王P对这个层次的工作岗位偏悲观,大概率或缩减70%以上的岗位,留下来的人会一人覆盖更大的区域,利用好数字化推广工具,从而大幅度提升推广效率。因为,中间的水分都被挤掉绝大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