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多是无心插柳,聊聊许知远的《十三邀》

文摘   2024-12-28 19:08   山西  

前一阵子写 陈鲁豫老师的新媒体转型为何如此成功?聊聊《岩中花述》这个播客,提到了一个节目,是2024小宇宙播客漫游日的一场圆桌会,对话的嘉宾有陈鲁豫、杨大壹、康堤、刘旸。

听完这个节目,除了对鲁豫老师加深了印象,还关注到了康堤,觉得她很了不起,做文字记者出身,能为了一篇采访,跟着被访者一起待一两个月,这样的人做出的播客节目也一定很好。

于是去听了她的播客《展开讲讲》,随便一翻,就看到他们跟许知远聊了一期。他们在节目里提到,许知远是他们播客节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人。

(截图来自: 小宇宙APP)

多么巧合,我这几年看得最多、最认真的纪录片,正是许知远的《十三邀》,这个节目做了一百期,我认真看过的最少有80期,有些节目都是反复观看。我写公众号以来,文章里引用最多的,估计也是许知远《十三邀》里的内容。

这有点像今天的主题,无心插柳,看来人生还是要多去尝试,尤其是精神食粮,要多听多看,多试一试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啥,并且找到同类。

《展开讲讲》这三个主播太幸福了,有朝一日我见了许知远,可能根本不知道该说啥。

今年《十三邀》做到了第八季,能明显感觉到许知远这个人和这个节目,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看来是好的变化,比如在采访中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被访者的伴侣。最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许倬云的太太孙曼丽,曾孝濂的太太张赞英,以及陈年喜的太太周书霞。

这三位女士,虽然人生境遇差别很大,但是都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本来让大家觉得承受了很大生活压力的孙曼丽,活泼开朗,特别动人,她的那一句“婚姻不是把人绑死,而是把人激活”,应该启发了很多人;曾老师画的植物那么漂亮,阳光那么充沛,但是张赞英女士却当着许知远的面说,下辈子遇见了曾老师,绝对不会跟他过,“我这辈子,想走哪也走不了,就困死在这地方了。”说完当场落泪,把许知远搞得十分狼狈,一时不知如何安慰;而周书霞虽然是一个农村妇女,但是面对陈年喜的走红,一点也不担心被抛弃,她认为“夫妻是平等的,不分贵贱”,因为她可以种地,摘苹果,自食其力。

在这个播客节目里,许知远开始承认,有可能《十三邀》是自己的代表作,往后大家提起他,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这个节目,而不是他费尽心力写的《梁启超传》。

他希望自己以严肃作家的身份被记住,但是大家只记住他参加了吐槽大会,以及另外两个综艺节目。这个时代就是这么错位。

他去参加《向往的生活》,别的嘉宾都是待在屋子里聊天,只有他四处溜达,去村口和村民聊天,去海边跟大妈聊天,不按套路来,反而让节目的热度有了极大的提升。

当然,他这种不按套路,跟杨子参加《再见爱人》的那种不按套路是两个概念,他是真性情,杨子是真爹味。

许知远在这个播客节目中还透露,参加《很高兴认识你》那期节目,父亲写给他的信,他居然到现在还没有读完,觉得尴尬,没勇气读完。而他参加的这两档综艺节目,他也根本都没有看过,太洒脱了。

应该让许知远这样的读书人多参加综艺节目,整顿整顿综艺节目里的虚假作风。

许知远在节目里承认自己可能更适合做一个即兴的思考者,而不是深思熟虑的思考者。

他提到《十三邀》第一百期本来打算播放沃尔特·艾萨克森的采访,这个人是《时代周刊》曾经的主编,《乔布斯传》、《马斯克传》的作者,这两本书我都仔细看过。这位作家倡导通过个人理解历史。许知远觉得这位作家是《十三邀》这个节目的精神缘起,牛人崇拜的果然也是牛人。

他觉得做《十三邀》,“每个人就像封面人物一样,要探索一个人背后的个性、成长经历、性格、世界观,以及形成他世界观后面的时代,时代怎么塑造他,他会怎么反抗时代”。

八季《十三邀》看到现在,感觉许知远变温暖了,采访的人物也从一开始的文艺界扩展到了各行各业。看他跟李景亮学习打拳,跟独臂船长徐京坤去海上漂流,跟谭元元学习芭蕾舞,甚至跟田连元学习说评书,为了拍节目世界各地到处飞,真是羡慕,从他的视角记录时代变迁下的各种人物,很有意义。

读书人确实应该用这个时代最流行的形式,多留下一些自己的东西,哪怕是无心插柳。只有这样的人多做一些事情,时代才不会那么快地流向浅薄。


张彦青
思想自由,行动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