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豫老师的新媒体转型为何如此成功?聊聊《岩中花述》这个播客

文摘   2024-12-17 08:03   山西  

(图源:GIADA官方微博)

今年五月份,在微博上看别人推荐,我开始在小宇宙APP收听陈鲁豫老师的播客节目《岩中花述》。

听这个节目,首先是震惊于陈鲁豫老师的阅读量和阅片量,即便是跟毛尖老师这样的专业影评人对谈,毛尖老师提到的电影,陈鲁豫老师也全都看过。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她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所以听的时间长了,就特别有安全感,因为你知道陈鲁豫老师不可能让任何一个话题掉在地下。

我一般是在公园走路的时候戴着耳机听这个节目,那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公园的风景在不断变化,我的身体在快速移动,心灵在接受滋润,人生的顶级乐趣尽在其中。

先后有很多期节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马伊俐、梁鸿、毛尖、仲树、张静初、吉井忍、张春、陈果,每一期都会有许多火花在我的脑子里闪现。

其中并没有太多感觉的张春那期节目,却为我贡献了最值得借鉴的一句话:无所畏惧,保住狗命。

这句话我想可以鼓励很多人,不要害怕当下遇到的挫折,要勇敢地活下去。像《芙蓉镇》里秦书田告诉胡玉音的话:“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

(电影《芙蓉镇》截图,图片来自互联网)

我一直对陈鲁豫老师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如此成功感到好奇,那么多曾经大红大紫的主持人,要么固步自封,离观众越来越远;要么隐入尘烟,无声无息;要么转型新媒体之后,失去了自己的主业,开始直播带货,或者是分享日常。

貌似只有陈鲁豫老师转型新媒体之后,还在深耕采访、对谈这个领域,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完全适应了这个新的时代。

这两天听了2024小宇宙播客漫游日《回响聊天会》的一场圆桌会,主题是“信任,道理之外的道理”,对话的嘉宾有陈鲁豫、杨大壹、康堤、刘旸。

(截图来自:小宇宙APP

听了他们四个人的聊天,我想可以部分解释陈鲁豫老师的新媒体之路为何如此成功,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主动适应新时代

节目一开始,康堤就明确了很重要的一点事实:“《岩中花述》是重新在播客界明确了采访和访问的价值,并树立了一个天花板级的标杆。”

她也提到了张春那期节目,“无所畏惧,保住狗命,应该鼓励了非常多的人。”刘旸则在感叹马薇薇那期,“鲁豫老师每个问题都问得太好了”。

陈鲁豫老师聊了不少播客跟传统节目不同的地方,她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线上录制,对谈的嘉宾不在同一个空间,而是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进行。

她一开始很抗拒这种形式,完全不能接受。后来却发现,因为不在同一个空间,这种距离感反而会让她生出很多面对面时没有的勇气,很多问题就敢问了。

而对方的敞开度也不一样,因为在自己的空间里面,还有电脑,可以搜索东西,做笔记,没有了富有侵略性的摄像机、灯光,以及工作人员,对谈双方的状态会更放松。

新的时代总会有新的变化,陈鲁豫老师迅速适应了变化,而且在变化中找到了新的灵感。

2.与被访者身份互换

陈鲁豫老师谈到做播客最大的改变,就是访问者和被访者的身份随时可以切换。

她讲到自己上大学时所接受的新闻理念教育非常传统,老师说你们是报道新闻的,不能成为新闻,成为新闻是羞耻的事情。不表达之后,表达欲就没有了。

她提到自己过往的所有节目,观众看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你很熟悉我,但是你完全不了解我;你听到我,但是你完全没有听到我,”

因为她在刻意隐藏自己。

而自从开始主持《岩中花述》这个节目,她开始表达自己,并且发现表达是很畅快的事情。她总结自己“做播客差不多将近两年,最神奇的改变就是发现这一两年做的公众表达,大过从业三十年做的所有的表达。”

而跟被访者可以进行身份对调之后,她也有了新的领悟:“有时候会在心里问自己,什么问题可以问?什么问题不可以问?”

这时候底线就会变得很明确,“如果身份对调之后,我作为被问者,我可以直抒胸臆,我就可以问,如果我没有把握,就选择不问。”

听她跟张春那期节目,张春多次反问陈鲁豫老师,陈鲁豫老师完全没有被冒犯的感觉,而是很真诚地回答了张春的反问。

3.保持真诚,向年轻人学习

杨大壹问陈鲁豫做电视和播客,哪个付出的努力更多?

陈鲁豫的回答是:“不管做什么节目,准备量都是一样的。”

我听她采访仲树那期,她居然听完了仲树的所有播客节目,真是不简单,哪个功成名就的主持人能放下身段去做这么充足的准备工作,可能真的是热爱这份工作吧。

她提到播客节目让她找回了自己的情感跟温度,小时候总是要求客观,“时间长了,你的感性的部分会消失,但那是很可贵的,信任、真诚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会失去的。”

“现在公众看到你在技巧、冷静、客观之余,希望感受到温度、真诚。这个真诚需要你不断地运用,这个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在播客的录制生涯当中,开始感受到特别多的真诚,你需要有同样的真诚回报,一开始你不会回报真诚,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它都在你的体内,你激发出来就好了。”

她也提到《岩中花述》的团队特别好,团队中有一个女孩跟嘉宾的沟通、前采,给了她特别大的灵感,提升了自己采访的格调。她鼓励这个女孩将自己的前采做成文字报道。

她讲到自己作为一个成熟的主持人,有时候会有很多盲区,而新人的一些角度,让她看到很多以前根本注意不到的盲区。

4.专业领域进行深

陈鲁豫老师在节目里提到中国的评价维度很单一,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你深耕某一个领域,只鼓励跨界,觉得主持人要升主编、导演、制片人,走上领导岗位,才算进步。但是国外有很多白发苍苍的主持人。

是啊,找到了自己热爱一生、乐在其中的工作,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个工作做到老?

期待多少年后,还能看到白发苍苍的陈鲁豫老师主持的对谈节目。


张彦青
思想自由,行动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