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起,我们家的年夜饭就是饺子,大年三十上午贴完对联,下午开始剁馅儿,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厨房包饺子。我从十二岁学会包饺子之后,只要年三十在家,就一定参与。先包够晚上吃的,再包好新年第一天早上的,连续吃两顿饺子。
以前我觉得这种一成不变的安排太古板。如今我觉得这样的安排挺好,年年有余,又没有剩饭。
晚上一家人围在小屋里看春晚,还差二十分钟才开始,我媳妇做了会儿主持人,引导着大家回忆过往。
爷爷说现在的生活好了,过去的主妇们给全家人做一整个腊月的鞋和衣服,到年三十晚上熬夜才能做完。妈妈说过去环境也没现在好,一担土一担煤,担到院子里,屋里用的是煤火。爷爷说,是啊,过去扫房子,房梁上的灰尘特别厚,现在别说屋里没灰了,就是厨房做饭都积不上灰。
爷爷又说,过去一年家里才能存二十斤面粉,年三十的饺子面,还得往里兑点白玉米面,爸爸说小时候在碾子上磨玉米面,一圈一圈转,一转大半天,人都是晕的。
媳妇又问,那你们小时候有电吗?妈妈说小时候还没有电,但是那会儿过年真开心,头天晚上把新衣服准备在床边,盼着醒来穿上新衣服,和小伙伴们挨家挨户串门去,根本不知疲倦。
媳妇说她也是,小时候盼着新年穿新衣服,晚上都睡不着。
我想起来我上高中的时候,冬天买了一双皮鞋,腊月居然就穿坏了,我妈特意赶到城里,跟我一块去找那家鞋店,后来免费给我换了一双其他样式的新鞋。腊月舍不得穿了,拿回家等着过年穿。过年前那几天,天天把新鞋拿到床上欣赏,闻一闻新鞋的味道,我爸看见就给我把鞋扔地上了。
大家又聊起看电视,爷爷说邻居们那会儿把一台黑白电视放在砖垛上,挤了一院子的人看《霍元甲》。
聊了一会儿,春晚开始了。
第一个节目演完,我爷爷就说,主要是耍人多呢。
我儿子看不进去,让我媳妇给他用手机放了会儿短视频。
主持人们的嘴皮子真好,最起码不用担心他们忘词,但是谁又愿意看他们炫技呢。想起前几天看的1983年春晚,刘晓庆报幕,拿着张纸,不认识上面的字,姜昆将纸拿过来,转着圈念了念下一个节目,报幕词原来是转着圈写的,太调皮了,太美好了。
叶童和赵雅芝出来的时候,短暂美好了一小会儿。
不过机器人跳舞那个节目还不错,当年蔡明在小品里演机器人,如今真正的机器人在节目里跳二人转,这充分展现了我们的科技实力,重庆分会场的汽车灯光秀也挺不错,这几天DeepSeek又横空出世,未来还是很有想象力的!
岳云鹏孙悦出来之后,我赶紧撤了,但是在旁边的屋子里依然听见他们说了一连串的:去你的吧!
体验过苦日子的老艺术家们纷纷告别舞台之后,语言类节目再也搞不出亮点了,有人许愿明年春晚还是取消这类节目吧。
我媳妇看完这个相声,也忍耐不下去了,准备洗漱睡觉。
春晚已经不值得吐槽。
我觉得春晚开始前的那二十分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才是最珍贵的。
祝大家新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