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马上要写到第一百篇了,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梳理一下思路。
今天聊一聊我写公众号以来遇到的两种感受:被碾压感与被施舍感,以及我怎样直面并克服这两种感受。
先说第一个感受,被碾压感。
《十三邀》做到第100期的时候,许知远在一个播客里曾经说过,第一百期节目他本来打算播放沃尔特·艾萨克森的采访,这个人是《时代周刊》曾经的主编,《乔布斯传》、《马斯克传》的作者,这位作家倡导通过个人理解历史。许知远觉得这位作家是《十三邀》这个节目的精神缘起,牛人之上,还有牛人。我觉得许知远牛,许知远觉得沃尔特·艾萨克森牛,沃尔特·艾萨克森可能觉得乔布斯和马斯克才更牛。
写公众号之前,我看了十多年的公众号,关注过许多公众号,比如澎湃新闻,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看一看社会上正在发生什么事。但我很少留言,总觉得如果没有什么独到见解,留言没有意义。
(截图来自2014年的朋友圈)
后来又关注过许多超级个体,比如“槽边往事,“和Vicky一起发大财”,以及后来的“九边”、“包邮区”、“兽楼处”、“六神磊磊说金庸”,包括最近关注的“三表龙门阵”和“远方青木”。
有时候看这些人写的文章,不管是谋篇布局还是细枝末节,都让我有一种被碾压感,尤其是碰上同类题材,你先写了一篇,人家也写了一篇,你看完人家写的,就想把自己写的删掉。
就像是你蹬着自行车吭哧吭哧往前跑,一列高铁飞驰而过,嗖的一声,尾巴都看不见了。
但是当时写的时候,已经是自己的极限发挥了。还是那句话,你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怎么办?继续写,蹬着自行车继续追呗!
(自行车与高铁,AI合成的照片越来越好用)
最近我杨哥写自己开猪场的往事 我的猪场我的青春(2)每一篇都让我边看边叹息,代入感太强了!中年人有几个没经历过这样的艰难时刻,但又有几个人有能力、有勇气把这些辛酸往事写出来?这些文字很真诚,很有意义,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的那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虽然现在没几个人看,但是写出来放在那儿,总会遇上爱看的读者。
这两天公众号给我推送了一个2024年的创作回顾,这一年我写了80篇文章,统计说有215人经常读我的内容,有59人看过我几乎所有的内容。这极大地超出了我的预期,感谢这些朋友们,你们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截图来自:创作回顾)
再说第二个感受:被施舍感。
刚写完今天的标题,就收到一个赞赏通知,一个好友赞赏了我的一篇文章,金额足够我吃一顿早点。这哥们已经赏出习惯了,文章看着对他的胃口他就打赏,关键是他并非大富大贵之人。
陌生朋友打赏,可能是真心喜欢你的文章,有的人赞赏完甚至都没有加关注,真是侠客风范!换位思考了一下,我好像没有这么高的境界,希望我有一天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写得好的文章,值得被赞赏。
亲朋好友的赞赏,总觉得是大家看你过得不太好,支持一下,一开始总觉得脸红心跳,有一种被施舍感。我相信很多公众号写作者都会有这种感觉,很多人为此甚至都不敢公开自己的公众号,一个人偷偷在那儿写。
我觉得不能这么脆弱,尤其是普通人刚开始写,即便写得很出色,如果早期没有亲朋好友的点赞关注乃至赞赏,也很容易因为流量太低而陷入自我怀疑,亲朋好友在早期能够提供最珍贵的支持,能陪我们度过新手期,起的是“扶上马送一程”的作用。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磨练,亲朋好友的打赏让我产生的那种被施舍感已经被我克服得差不多了,这些赞赏让我提醒自己:得好好写,写出个样子来,让大家放心。
最近流量主收益每天降到了十块钱以下,这部分收入一开始我觉得理直气壮,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读者看了文章中的广告,平台给你支付广告费,理所应当。
(截图来自:流量主收入)
但是有些事情不能细想,因为每个人的文章中看到的广告好像是不一样的。我看文章经常刷到过网贷广告和游戏广告,如果年轻人看了我的文中广告,点击链接借了网贷或者下载了游戏,说实话,我这心里还真不好受。
很多超级个体们,似乎都关掉了系统自动匹配广告这个功能,比如“槽边往事”的和菜头,在他的文章中只插自己过桥米线或者云南特产的广告,这是我目前感觉最理想的广告模式。
公众号里藏龙卧虎,有些人一篇文章收到的赞赏,可能都超过我们一年的收入。不过这也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吃席的不可能永远是那些牛人,我们这样的普通写作者,要确保自己一直待在场上,就算被挤到犄角旮旯也不能退场,说不定有一天,就能上桌吃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