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图“稚子食记”
关注我们
昨天刚说我家小哥俩接连手足口,晚上就收到闺蜜的电话,她家老二也被姐姐传上手足口了
就连儿童门诊的大夫都说一晚上看了几个小病号都是手足口,看来这波病毒也是来势汹汹啊。
我和闺蜜家四个娃的症状差不多,都是嗓子红肿溃疡、手掌心有冒白尖的红点(如下图)。
不同的是只有最小的二宝37.5低烧,其他娃没有发热。(哥哥8岁,弟弟5岁,闺蜜家姐姐6岁,妹妹5个月)
今天特意分享这篇关于手足口的文章给妈妈们心里打个底,正确的认识它、了解他,别等病毒来的时候惊慌失措。。
一、手足口病到底是个什么鬼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并且引发这种疾病的病毒有20多种,主要有主要有EV-A、EV-B、EV-C几种组型。
它们主要目标是10岁以下的孩子们,但5岁以下的发病更集中。
咱们号上的孩子们几乎都在它的攻击范围之内。
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大部分的手足口都为普通型,症状较轻,无需治疗就能自行恢复。
说到手足口病啊,就不得不提到它表弟:疱疹性咽峡炎。
它跟手足口病一样,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5岁以下的孩子们更容易中招。
说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的表弟,顾名思义他们俩有一样的部分,但也有不一样的部分。
为了大家看起来更方便,我还专门整了个表格,快夸我~
注:病毒名称并不需要大家记住,只做了解就好。
其中,轻型或普通型的手足口病多由柯萨奇引起,约占到总发病的95%;危重型的手足口都是由肠道病毒71型引发。
两种疾病的传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致的。
都有可能造成孩子感染。
在家庭生活环境中,我们的一些生活习惯,比如:
用自己的餐具给宝宝喂食;
给宝宝喂食前先吹一吹、尝一尝;
照顾宝宝之前不洗净双手...
也是引发宝宝疾病的重要传染源。
有研究显示,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EV71,家庭传播的接触率是52%。
很多妈妈可能疑惑,大人也没有任何症状啊?
我们自身没有病症并不代表我们不携带这些病毒,而是因为成年人抵抗能力强,没有引发疾病而已。
所以,某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必须要改一改。
良好的卫生习惯,也会让宝宝感染其他疾病的几率大大减少。
二、病症及病程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重合度也是相对较高的。
在无法判断宝宝是哪种情况时,家长可以对照以下病症特点:
1、潜伏期(一般1-2天)
这个阶段孩子可能会没有任何症状,但实际上病毒已经在孩子的身体里藏好了,随时准备开始攻击。
并且从这个阶段开始就已经有传染性了。
2、前驱期(一般1天)
突然出现很明显的发热、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咽部有发红现象。
疱疹性咽峡炎▼
起病急,高热起病,严重的体温会到39~40℃或更高,精神状态萎靡;
手足口▼
大多数发热但不高热,也不会特别没有精神(我家俩娃都没有发热症状,如果不是吃饭说嗓子疼,我根本没发现)。
3、症状出现期(前驱期之后的第二天)
疱疹性咽峡炎▼
喉咙会出现充血现象,多集中在咽峡部,且能清晰的看见直径1-2毫米的疱疹,周围有红晕。此时即便在家自查,基本也能判断出一二。
需要提醒的是,这个阶段的疱疹还是水疱状,其实宝宝是不觉得疼的,所以虽然还在发烧,但是饭可能依然吃的还好。
手足口▼
一般手心、足心、口腔内部,也会出现红疹或水疱。而且口部疹子、溃疡位置偏口腔前侧(唇部)及口周。
4、症状消失期
红色疱疹2-3天内破溃为白色或黄色溃疡,疱疹与溃疡常同时存在。
水泡溃烂、溃疡会引发明显疼痛和不适,小宝宝会有明显口水增多、拒食拒水的现象。
在此期间有些宝宝仍有可能会发烧,但是基本在溃疡形成的同时,体温便开始下降了。
说是症状消失期,但这个阶段,才是宝宝最难受的几天。
很多妈妈会误以为这是严重的表现,其实这是在往痊愈的方向发展。
三、护理及预防
护理:
孩子一生病,咱们作为家长肯定是又心疼又着急,总想着得干点啥,至少能让孩子舒服点。
今天,就详细给大家列一下护理方法。
1. 发热护理
咱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是不是给孩子吃退烧药,主要还是要看孩子的状态。
状态好即使体温略高也可以先观察,不服用退烧药;
状态不好,即使没烧那么高也可以先吃退烧药缓解症状。
(当然,如果体温过高,比如:超过38.5℃最好还是服药。)。
选成分单一的退烧药,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
2. 疱疹护理
不管是手足口还是疱疹性咽峡炎,生病的过程中都会起疱疹,那这些磨人的小疹子怎么护理呢?
①皮肤疱疹:
手足口一般会在嘴的周围、手上或者脚上这些皮肤表面起疱疹。
护理时要分情况。
疱疹没破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一般不用管,如果宝宝感觉痒的话,可以外涂炉甘石洗剂。
注意:选成分单一的炉甘石洗剂,不要选复方炉甘石洗剂。
疱疹破了的情况下:可以用碘伏消毒,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②口腔疱疹:
远远之前得过疱疹性咽峡炎,生病初期还好,主要是后期疱疹破溃之后的护理。
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孩子不配合的话,也可以等他们睡着了之后,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擦拭。
咱们生活中常见的喷剂也有,比如开喉剑,康复新液之类的,但我个人不建议自己给娃用。
因为这两种病都是自限性疾病,病毒清除了,疱疹什么的自然会好。所以一般没必要。
但如果,破溃太严重,孩子哭闹厉害也可以去医院。看看医生是不是建议给一些缓解疼痛的喷剂。
这里是否用药,切记遵医嘱。千万别给孩子乱用药。
想让孩子舒服点也可以在饮食上下功夫。
比如:把平时吃的饭换成有营养容易消化的流食或者半流食(烂面条、烂米饭、蔬菜粥等),大不了咱们就在像娃小时候一样给做几天辅食呗。
多喝水,顺便冲洗嘴里破溃的伤口了,对伤口的刺激也小。
如果家长不介意,也可以给孩子吃点冰冰凉凉的东西(比如:冰淇淋、不酸的冰镇水果、冰牛奶),能让喉咙的破溃处更舒服点。
3. 是否用药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需要用药,也基本上也就是咱们前面提到的成分单一的退烧药在加上炉甘石洗剂、碘伏这样的外用药缓解症状也就够了。
孩子生病,着急的心情咱能理解,但再着急也别给孩子乱用药。
一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这两种的病的特效药。
二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没有特效的抗肠道病毒感染药物,我国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里也没有提抗病毒治疗。
所以那些抗病毒的药(比如:利巴韦林,抗病毒口服液),在这俩病面前,其实是没有太大作用的。
还有抗生素(比如:头孢、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这类药只对细菌感染有用,对病毒感染没用,所以也就更没必要吃了。
针对这两种病,最好的药物其实是时间。
4. 隔离
一说传染病,生病之后咱们最先想到的肯定就是隔离。
那得了手足口之后需要隔离吗?
我个人觉得还是需要,但也没必要太上纲上线。
尤其是家里有俩娃的,如果其中一个得了手足口,在症状最严重的那几天还是需要隔离的。
也是前几天在幼儿园家长群里看到,要求确诊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类似这种传染病好了之后2周以上在返校。
我觉得没啥必要。
因为不管是手足口还是疱疹性咽峡炎,在发病前3、4天还在潜伏期的时候就已经有传染性了。
发病之后,呼吸道排出病毒大概能持续1-3周,肠道排出病毒的时间更长,最长能达到11周,
所以,这么看在孩子发病的几天之前,和2个月之后,都可能还有传染性(没有发病期间强)。
这要严格隔离,生个病孩子一学期都别去幼儿园了。
但幼儿园的规定还是要遵守,说这个呢也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在家,咱自己隔离的思路。
预防:
护理的再好,也不如平时做好预防,不让孩子生病,是不?
所以接下来在跟大家说说怎么预防。
说到预防,我还是先说坑吧~
咱们都知道免疫力高了生病的机会就少了,但实在没必要为了少生病而人为强行提升免疫力。
比如使用一些宣称可以提升或调节免疫力的药物。
是否真的实际有用咱们先不说,最重要的是,现在并没有一种药物被证实可以阻止普通手足口发展为重症病例。
普通型的咱不用怕,不吃药自己也能好,重型的它又阻挡不了,那咱花这钱干啥呢?
不管想预防什么疾病,截止到目前最靠谱的办法还是注射疫苗。
所以,要带宝宝及时接种EV71疫苗。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6月龄到5岁之间,共接种2剂,两剂间间隔至少一个月;
曾经感染过手足口的宝宝,依然有必要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之后,现场观察半小时后再离开;
疫苗虽然不能完全阻隔引起此类疾病的病毒,但是对于由EV71病毒引发的重型手足口却有有效的预防作用。
此外,在接种疫苗的前提下,日常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这两个手足口病传播高风险场所也一定要注意:
高发时段最好少带孩子去淘气堡、少做摇摇车之类的,这种地方孩子多,细菌也混杂不清,很容易造成传染。
人员密集的地方也要少去。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啦~
宝宝的每次生病都是对父母的一次考验。
比起慌乱带娃去医院,做好对于疾病的相关了解,积累足够的预防和护理知识储备,才是爸爸妈妈面对流行病最应该做的!
正值手足口与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时段,不妨转发给亲朋好友一起看!
零食专场
换季专场
🔥A类内衣面料,贴身盖超舒服!
食谱大全:过年大鱼大肉吃腻了?试试这份食谱、好吃到天天不重样!
补铁:菜市场里最常见的它含铁量是肉的22倍,口感细嫩鲜甜,居然90%的妈妈都不知道
应季菜:妈妈眼中的垃圾食品,孩子心中的top1,居然是补铁补钙的营养餐,这么做孩子一口气吃两个!
点击稚子食记 · 关注我们,查看更多喂养食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