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比特币霸权!

2024-06-08 13:48   上海  

最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说,未来全球需要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这话,是2024年5月27日,朱民在杭州一个以“布雷顿森林体系80周年”为主题的国际金融论坛上说的。

杭州“纪念”“布雷顿森林体系80周年”干什么?全球需要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毫不犹豫地解读为:面对当今美元体系,中国出手反击了。

————

谁提出了“新布雷顿森林体系”?

那么,是谁提出或者主张建立“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呢?

是中国吗?

有人认为,这件事可能会算在马克龙头上——

2023年6月下旬,6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巴黎,参加旨在“为建立更具包容性的金融体系建立共识”的《新全球融资公约》峰会。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主持峰会。他为全球南方领导人提供了表达改革愿望的平台(全球南方国家正在陷入债务困境,正愁没地儿说理去呢)

马克龙由此希望建立一个联盟,通过G20和布雷顿森林机构的理事会来进行全球金融改革。

有媒体认为,如果马克龙倡导的改革得以推行,巴黎全球金融峰会就是“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开端,而马克龙将因此载入史册。

马克龙主持巴黎金融峰会


事实上,对于“新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有更早、更强劲的声音——

2022年,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一次演讲中称,有必要改革“道德破产的全球金融体系”,该体系“使贫困和不平等永久化”。

在2023年联合国大会上,古特雷斯说,“现在是进入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时候了”。他认为,我们的全球金融架构未能确保全球化惠及所有人,因此需要以“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式进行“彻底变革”。

如果再往回看——

2008年10月,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和英国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 呼吁达成“新布雷顿森林”协议(设想达成一项新的多边协议),以稳定21世纪的国际金融。

再看看更早的事情——

1982年至1985年期间,法国、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高级财政官员曾多次呼吁建立“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其时,距离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不过10年。

仅从上述几个片段,就不难看出,建立“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想法由来已久。只是每一次提“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其背景与包含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

————

为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这就很有意思了。

尽管大家出发点不同,但都认同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当中去,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就要回溯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

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

会议的背景,是人类刚刚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

1944年7月,44个国家代表创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地点:布雷顿森林的华盛顿山酒店


与会各方认为,之前各国货币及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结果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与两次世界大战。

教训如此深刻!

于是与会各方,努力搭建起了一个追求稳定、包容、可持续的全球经济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实践,但同时也是共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承载了人类对美好全球秩序的共同向往。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全球货币,美元锚定黄金(即金本位),全球以固定汇率与美元兑换。此外,还成立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后以关贸总协定构建起了世界贸易组织。

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与黄金脱钩,各国汇率实现自由兑换,使得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但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所构建起的全球基本经济秩序,余脉至今。

————

当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反面

问题在于,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推演变化,世界各国看到的并不是当初制定布雷顿森林体系时的稳定、包容、可持续,而是走向了反面。

凯文·加拉格尔(Kevin Gallagher,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主任)和理查德·科祖尔-赖特(Richard Kozul-Wright,亦译为柯睿智,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化司司长)著有《建立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由》(2022年3月第一版)一书,仔细分析了这一问题。

《建立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由》封面


此处摘取部分观点——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与金融会议。会议决定,要通过提供充足的国际公共资金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管控经济侵略,避免各国以邻为壑。近80年后的今天,当年代表们原本希望永远消失的问题再度出现,令人不安。造成这种局面的,不是那些利用不平等和不安全问题加剧引发社会焦虑的民粹主义政客,而是那些操纵经济游戏规则、由特权个人和企业组成的‘赢者通吃’利益集团。”

“当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注重长期利益的金融稳定原则已经被抛弃,世界整体转向了注重短期利益的金融投机主义。其结果是资本积累减弱,生产率增长缓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再发生,以及各国货币汇率不稳失调,进而导致国际竞争力格局变化、贸易摩擦和经济发展不平衡。”

“强国试图利用国际谈判来促进其国内某些群体获得更大利益,完全不顾整个体系内各方互信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

“中国的经济成就也使它成为包括气候问题在内的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但中国的华丽变身也令西方发达国家对其敌意日益上升。需要认识到,这种敌意表面上是为了对抗中国的‘不当行为’,更是为了掩饰西方自身过去30年来政策上的失败。这种敌意为改善大国之间的协调合作构成了最严重障碍,而大国协调合作正是构建多边体系必不可少的元素。”

“中国领导人曾明确表示,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这与当年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的目标——确立‘世界各国所有人都满意的生活标准’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为中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间进行建设性对话打下了基础。”

与各方对于当今全球经济体系的锐利抨击相比,本次朱民的表达,口吻要温和得多。

朱民提到,全球去美元化在持续。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也在下降。美国赤字高达GDP的130%,超过了传统经济学60%的标准。同时,新兴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已经超过50%,但所占股权远远低于这个比例。

朱民说,“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呼声一直很高。”“从实际看,应当承认,当前也不是大规模或彻底改革这种体系的好时机。”“但……还是要务实地从一个一个比较小的点出发……推进布雷顿森林体系进一步改革。”

    今天早晨开晨会,有个同事问我说,能不能用传统的观念解释一下黄金和比特币的涨跌?本人考虑了一下,尽管本人也所知有限,但是还是愿意抛砖引玉,简单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上面三幅图从上往下依次是美元、黄金、比特币K线走势图。
    一、美元和黄金
    传统观念里,美元和黄金走势成反向。也就是,大趋势上美元涨,黄金跌。美元跌,黄金涨。从图一美元和图二黄金走势图的对比来看,这两者的关系目前依然是成立的。原因如下: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建立了石油美元体系,试图用美元代替黄金,作为全球通用货币。最终美国这一愿望基本达成了,美元挂钩石油,成为了全球通用货币,因此也被称为美金。但是黄金作为被全球普遍认可的”硬通货“,被默认赋予了对冲通货膨胀、经济危机、战争风险、纸币贬值等风险的功能因此,黄金不仅被全球各家央行所储备,也被各国人民所广泛喜欢和收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高度赞誉黄金,说 “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黄金天然就是货币。
    因此,黄金和美元属于替代选项。当美元加息,美元强势时,投资者会倾向于持有美元,当投资者感觉到美元降息,美元信用贬值或者丧失时,都首先会想到用黄金来对冲风险,保值增值。
二、比特币
    比特币作为虚拟货币之一,自诞生以来就争议很大,也可以说是毁誉参半。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生前曾在视频会议上被问及对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前景看法时,他回应称:“不要让我开始谈论比特币,那是我见过的最愚蠢的投资。这些投资中的大多数都将变成零。”中国政府对于比特币也是禁止的。政府对于比特币的担忧主要是比特币缺乏监管,因此,它可能会被用于逃税和洗钱等非法活动,同时可能对于传统金融体系造成干扰。投资者对于比特币的担忧主要是它波动很大,如图三所示,它可以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从3000多美金涨到7万美金左右,也可以一年多时间从7万美金左右跌回到1.5万美金左右,然后又用1年多的时间重新涨回7万多美金,并创出新高来。目前,比特币首次突破7.2万美元大关,市值创越白银,跻身全球第八大资产。
    凡是存在的,都有它合理的地方。比特币作为一种另类投资品,也被一些机构作为美元和黄金的替代品之一知名比特币多头 MicroStrategy首席执行官Michael Saylor称加密货币在未来将成为比黄金更有价值的资产。他声称“比特币肯定至少是数字黄金,它会‘吞噬’黄金”。当然更多的普通投资者,其实他们并不了解比特币,他们看到的只是比特币暴涨暴跌的投资属性,希望能从投资中一夜暴富。
    笔者通过比特币的暴涨暴跌,更多看到的是投资者的贪婪和恐惧。
2024年伊始,华尔街见证了现货比特币ETF的强势登陆,比特币市场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狂欢季。价格一路高歌猛进,突破7万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高盛集团的加密货币专家甚至将此视为比特币价格的“转折点”。这一波热潮源于比特币自身的技术魅力和减半效应,也与美元霸权的衰落预期息息相关。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近期对高达34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发出了严厉警告,引发了市场对美元贬值的担忧。前亿万富翁、著名投资者查玛特·帕里哈皮蒂亚更是大胆预测,随着比特币的全球普及,它将“完全取代黄金”,市值有望达到惊人的15.7万亿美元。
帕里哈皮蒂亚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他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双货币体系”,即本币用于日常交易,而比特币则作为保值资产。2021年,萨尔瓦多率先将比特币与美元并列为法定货币,尽管尚未有其他主要经济体跟进,但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支持帕里哈皮蒂亚观点的还有比特币的历史价格走势。数据显示,在经历了四次“减半”之后,比特币的价格都出现了显著的上涨。最近一次减半发生在今年4月,如果历史趋势重演,到2025年10月,比特币的价格将有可能逼近50万美元。
与此同时,美联储的一份报告也间接印证了美元霸权的衰落。报告指出,全球央行持有的美元外汇储备比例正在下降,而黄金储备则在不断增加。2022年,全球央行购买了超过1100吨黄金,是前一年的两倍多。科技投资者巴拉吉·斯里尼瓦桑在社交媒体上评论道:“美联储现在承认一些国家正在转向黄金。世界上有37.5%的人正在从美元转向黄金。”
美国银行首席策略师迈克尔·哈特内特(MichaelHartnett)在CNBC看到的一份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美国国债每100天增加1万亿美元”,并补充说,“毫不奇怪,‘债务贬值’交易接近历史高位,例如黄金价格为每盎司2077美元,比特币价格为67,734美元。”
面对美元的颓势,比特币的崛起似乎势不可挡。但问题是,比特币真的能够取代美元,成为新的世界货币吗?
许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首先,比特币的价格波动性巨大,难以作为稳定的支付手段。其次,比特币的交易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全球经济活动的需要。此外,比特币的监管环境尚不明朗,也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然而正如帕里哈皮蒂亚所说,“我们已经将比特币商业化”。随着现货比特币ETF的推出,比特币正在逐渐被主流金融市场所接受。此外,加密货币行业也在积极参与政治游说,争取更友好的监管政策。
未来几年,美元、黄金和比特币之间将展开一场精彩纷呈的“三国演义”。美元能否守住霸主地位?黄金能否重拾昔日辉煌?比特币能否后来居上?让我们拭目以待。这场货币战争,不仅关乎着全球金融格局的演变,也深刻影响着每一个普通人的财富命运。

金砖国家加密货币的崛起与美元霸权的未来

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美元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霸权货币的角色。然而,随着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这一局面可能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近期,金砖国家联盟正在考虑推出一种黄金支持的加密货币,这一举措可能对美元的国际地位构成挑战。

金砖国家加密货币的潜在影响

金砖国家加密货币的推出,尤其是如果它被用于国际石油交易,可能会削弱美元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这种加密货币将为成员国提供一个绕开传统美元结算体系的替代方案,从而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美元霸权的瓦解风险

美国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对此深感忧虑。罗伯特·清崎,著名的投资者和《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警告称,如果金砖国家加密货币得到广泛采用,可能会导致美元不受控制地涌入美国,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清崎的投资策略

面对这种潜在的经济威胁,清崎重申了他的投资策略:大规模投资于黄金、白银和比特币等能够在通货膨胀时期保值的资产。他认为,比特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货币,具有通货紧缩的性质和日益增长的国际接受度,是保护个人财富免受经济动荡影响的理想工具。

比特币:人民的货币

清崎将比特币视为“人民的货币”,与黄金和白银并列,认为它们是真正的货币,而法定货币则是“假钱”。他强调,比特币不受政府和银行的控制,因此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和安全性。

流动性与经济保护

清崎指出,投资者越来越青睐黄金、白银和比特币的流动性。与房地产市场相比,这些资产在市场崩溃时更容易变现。他还提到,美国无限制的印钞行为导致了通货膨胀,而持有比特币可以有效对抗这一现象。

比特币价格的未来预测

清崎对比特币的未来价格做出了大胆预测。他曾在2021年预测比特币将在2025年达到50万美元,而在2023年,他将这一目标调整为10万美元。这些预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尽管有人对他的乐观态度表示怀疑。

金砖国家加密货币的推出和罗伯特·清崎对比特币的积极态度,都指向了一个可能的未来:美元霸权可能正在逐步瓦解,而加密货币,尤其是比特币,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力量。清崎的目标是否会实现,时间将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为这一变化做好准备。

各位午安,我很荣幸今天在这里发表演说。

在座汇聚了世界各地来自金融业、商界、学术界和公营机构等界别的精英,相信大家都会认同,科技正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市场亦不例外。


这部随身必备的智能电话便是很好的例子—— 它是 21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麻雀虽小但无所不能,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我们仍称之为「电话」,但它集多功能于一身,包括相机、钱包、音乐播放器、影视店、社交媒体、电子书阅读器,甚至是钥匙。


以往商务人员依赖固网电话、传真机、传呼机、电子手帐、传统手机和黑莓手机的日子已一去不返。在这场数码革命背后,众多过往家传户晓的消费品牌一个接着一个被时代遗忘,或者经历着漫长的转型。


历史的教训是:今天的创新先驱,可能转眼成为明日黄花。企业若固步自封,便可能要付上沉重的代价,即使是行业龙头也无法幸免。


善用科技力量,聚焦分布式分类帐技术(DLT)


不少金融精英正热议,DLT 为金融服务带来的变革会否像消费电子产品般翻天覆地。目前,DLT 已应用于虚拟资产和贸易金融等全球金融范畴,且成效显著。在高效和安全地转移实体资产方面,DLT 作为底层技术发展更是一日千里,这意味着在传统基础设施上进行的金融活动和交易将可以移师到区块链上。但我们已处于这个转折点吗?在区块链上交付所有金融服务,是否就是金融业的未来路向?

DLT 在金融市场上应用于虚拟资产。假如你问中央银行家和经济学家,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资产究竟有没有内在价值,他们大多数会予以否定,而我对他们的立场不持异议。虽然各方对内在价值这问题仍争论不休,但事实上,比特币在 15 年来饱经多轮兴衰的周期,足证其具有作为另类资产的存续能力。更加肯定的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DLT 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DLT 的潜在优势显而易见,这项技术可提升实体资产在分销、清算、结算和保管方面的效率,同时降低成本。在非同质化代币(NFT)、元宇宙和实体资产等领域之间,目前已出现广阔的鸿沟。以艺术产业为例,现时以 NFT 形式呈现的数码艺术品可分割为多个部分,价格较易负担,革新了艺术品的拥有权及转移模式,并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以太币和稳定币成为了买卖代币化漫画图像的支付媒介。著名的 NFT 例子有 Bored Ape Yacht Club(BAYC),它在 2021 年推出时可谓风靡一时,但其近期的底价和交易量均已暴跌。自然地,很多人都视 NFT 为投机商品。


NFT 的热潮可能已退,但有关技术逐渐被实体资产世界所运用。倡议者日益谈论去中心化金融(DeFi)如何在近年为实体资产注入「新生命」。实体资产逐渐被代币化,例如机票、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作品、美术品、收藏品,甚至房地产。实体资产代币化的潜在好处包括:


首先是金融包容性,因为可把实体资产分割为多个部分,入场门槛较低,令更多投资者有机会分一杯羹。


其次是交易双方同时能享有更高的透明度和私隐。要实现这一目标,金融机构可运用加密技术,以保密方式分享拥有权和交易纪录。


第三是提升结算效率和降低成本,而代币化的确可能有助实现原子结算。在证券的交易和结算过程中,代币化可减少对手方数量,缩短确认和对帐时间,并以更低的成本扩大货银对付安排的应用范围。


第四是可转移性。例如把克劳德‧莫内(Claude Monet)的《睡莲》或《日出》视为另类资产,为什么收藏家会将这些画作借给博物馆?明显地,这是由于保险费用和家居保安系统成本不菲,在家中存放画作以待升值的代价非常高昂。出于投资和安全保管的目的,莫内画作通过代币化可存放于像拍卖行仓库般保安严密的地方,而有关代币可被买卖、拥有,甚至作为借款的抵押。


综上所述,代币化能促进金融包容性、资产分割化、保管安排及拥有权,而这些都可以在区块链上发生。


让传统金融服务及产品向区块链转移


金融服务领域同样可受益于上述的潜在好处和效率增长,例如债券及货币市场基金等传统资产的首次发行、二级市场交易、保管和抵押,都可在区块链上完成,而这就是我们对金融业的未来愿景。虽然某些市场正向 T+1 甚或 T+0 的结算周期迈进,但大部分现有的金融基础设施和跨境支付系统流程仍采用 T+2,因此区块链模式显得尤其吸引。


时至今天,这仍然是一个愿景,任重而道远。首先,DLT 生态系统需要扩展、增强和完善,以支持机构级别的金融服务。这主要涉及跨金融机构和跨地区的区块链互通性,以及交收终局性、跨境结算和法律冲突问题。区块链互通性对第三代互联网(Web3)的发展尤其重要,在理想情况下,Web3 应将所有区块链安全地连接起来。


香港正逐步建立 Web3 生态系统。特区政府继去年发行全球首批数码政府绿色债券后,于今年 2 月再接再厉,在私有区块链上发行第二批债券。有关债券的首次发行、交易结算、票息派付及到期日赎回,都在私有区块链上进行。在香港法律和监管框架的支持下,总值 68 亿港元的绿色债券发行非常成功,吸引全球广泛类别的机构投资者认购。


市场上发售的数码产品正与日具增。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先前认可了首项可供香港散户买卖的代币化投资产品,这个黄金代币允许投资者购买实金拥有权的一部分,而有关代币是利用 Dlt 记录在发行银行的内部私人许可分类帐上。每个代币代表储存在该银行的金库内的 0.001 金衡制盎司本地伦敦黄金。虽然投资者未能在二级市场交易,但可随时在网上认购或赎回代币。


为了促进本港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简称 Etf)生态系统的发展,证监会认可了亚洲首批虚拟资产现货 Etf1 以供散户投资。该六只 ETF 于 4 月底开始买卖,至今一直维持有序交易。截至 5 月 31 日,这批 ETF 的总市值达 3.01 亿美元,自上市以来,录得不俗的日均成交额,达到 580 万美元。


监管制度推动金融科技创新


身为监管者,我经常听到「创新和监管是互相对立的」。事实上,本会坚信这两股力量应相辅相成。本会未来三年的其中一项策略重点,正是透过科技引领金融市场转型。


我们秉持科技中立的立场,并采取「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的原则。投资者保障是本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在 2018 年,当全球虚拟资产的监管环境尚未明朗之际,我们已就虚拟资产相关活动引入全面政策应对措施,重点在于投资者保障,成为了全球主要金融监管机构当中的先行者之一。我们支持代币化,并将其视为股票、债券和基金等传统金融产品的数码化工具。于去年 11 月,我们发出了一份通函,阐明本会对虚拟资产发行人及分销商的期望,至少看齐对证券业界的要求。


实际上,本会已设立额外的保障措施,以应对与新兴科技相关的风险,而这正是监管机构可在监管方面提供明确性和一致性的范畴。我们相信,负责任地使用创新科技,将推动金融业提升效率,并有助香港建立可持续的 Web3 生态系统。


然而,我想澄清一点,本会对香港 Web3 生态系统的支持,并不等于对虚拟资产这一资产类别的背书。就目前情况而言,虚拟资产显然有高度的投机性,价格大起大落。因此,本会在满足投资者需求的同时,已确保设有广泛的投资者保障措施。在虚拟资产现货 Etf 方面,我们要求相关的虚拟资产交易必须于获证监会发牌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上进行,而有关虚拟资产必须由这些平台或符合相关标准的银行所保管。我们亦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向投资者警示风险。同时,我们亦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这个资产类别的剧烈波动。


香港 Web3 生态系统渐见雏形


香港正逐步建立一个负责任和可持续的 Web3 生态系统。去年 6 月,本会有关中央交易平台的监管制度正式生效。鉴于场外虚拟资产交易容易涉及欺诈和洗钱风险,政府已在今年较早时就场外服务提供者的发牌制度谘询公众。有关举措将配合为虚拟资产交易缔造稳健及透明的监管环境的工作。


虚拟资产监管范围亦将进一步延伸至稳定币,一个监管法币稳定币的新制度正在筹备当中。众所周知,稳定币一般由非银行机构发行,并可能用作支付。因此,监管稳定币的发行人将有助保障其持有人。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最近就有关建议制度完成谘询,当中的建议包括要求发行人确保以优质并具高流动性的储备资产为稳定币提供十足支持。


在产品方面,证监会已就代币化投资产品的认可和持牌公司的交易操守提供指引,金管局亦已就经营数码资产保管服务的银行发出指引。代币化的下一阶段是规模化,当中重要的一环,是金管局于 3 月推出的 Ensemble 项目。证监会是该项目架构工作小组的成员,小组旨在与业界合作,支持香港代币化市场发展。


这个批发层面的央行数码货币全新项目,最初会聚焦代币化存款,即由商业银行发行的数码形式银行存款,它们可用于代币化资产交易。Ensemble 项目的核心工作是划一区块链标准,从而实现互通性,这是推动二级市场交易和抵押活动的关键所在。与项目有关的沙盒将会推出,以测试代币化的用例,涵盖绿色债券和自愿减排量等代币化产品的买卖及结算。


拥抱数码时代


最后,我相信今天在座各位都会认同,科技革新已为金融市场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在传统基础设施上提供传统金融服务,有朝一日会否被智能合约和 DLT 取而代之?又会在何时发生?


这些都仍是未知之数。有意尝试的市场参与者应当积极测试相关用例,而我们作为监管者的职责是提供一个清晰、确定和一致的监管框架,以促进市场在保障投资者的环境下扩大用例。


大家可能听过:如果你觉得科技是具破坏性,那么你可能尚未准备好迎接巨变。正如我在开首所说,那些知名消费品牌的陨落正是暮鼓晨钟,提醒我们要时刻紧随数码时代的步伐,否则可能会被时代的创新巨轮所淘汰。


推动负责任创新和建立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并不在朝夕,可幸的是我们上下一心,共同为未来金融准备就绪。金融市场若要更上一层楼,那传统金融和去中心化金融两者必须合作,而作为监管机构的我们正在促成这种契合。未来就在眼前,而当下正是抓紧新机遇的关键时刻。


上海国际投融并购NEWS
道不轻传,法不贱卖,随缘度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