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债务对比,我国企业政府居民债务360万亿,美国呢?

2024-07-23 12:55   上海  

这些年,中国的经济一直在增长,即使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我国的总GDP仍然是上涨的趋势,并且突破100万亿,同比增长2.3%。这是我国抗疫成功的成果,也是表明我国的经济构架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国家越有钱,人民手中也应该更宽裕。

中国的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在过去十多年中快速上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截至2023年,中国企业、政府和居民三个部门合计债务规模363万亿人民币,债务与GDP之比达到288%。中国的债务当中超过98%是内债,而外债很少。如何看待快速上升的债务,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话题。

2022年美国家庭、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领域债务总额合计93.5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3.672倍。

其中,家庭债务18.96万亿美元,企业债务19.88万亿美元,政府债务30.07万亿美元,金融机构债务19.82万亿美元,其他4.78万亿美元。

政府债务占比最高,达到32.2%,企业债务占21.3%,金融机构债务占21.2%,家庭债务20.2%。



过去20年,我国举债主体和举债用途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4年-2011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工业化高峰期,突出特点是钢铁、化工、煤炭、装备制造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发展迅速,资本密集型工业企业成为举债的主力,政府和居民举债不多。


第二个阶段是2012年-2019年。随着工业化高峰期过去,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不再大规模举债,地方融资平台和居民成为新增债务的主力。地方融资平台举债主要是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但并非主要投向电、热、公共交通运输等领域,而是大量投资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包括地下管网、城市绿化、环保等。这期间中国的城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部门也开始大量新增举债,主要用于购房,也有部分举债用于消费。


第三个阶段是2019年以后。在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政策作用下,地方融资平台举债规模逐渐下降。中国采取更多的政府专项债和国债,替代此前地方政府从商业金融机构举债,以此降低债务利息成本,拉长债务期限结构。受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变化的影响,居民房贷下降。决策层高度强调为小微企业、绿色金融以及制造业创造更友好的信贷环境,因此这些领域的信贷近年来有了更快的增长。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债务扩张背后的举债主体和举债用途,与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在类似发展阶段大致相同。在工业化高峰期,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增长较好的经济体,举债主体更多是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工业化高峰期过后,举债主体则更多转向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特别是政府举债规模在全社会举债规模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从总量上看,中国没有过度举债。债务的功能是把储蓄转化成投资,实现消费平滑,创造金融资产。所有这些功能表明,如果在创造了过多债务,会导致投资和消费很多,购买力很强,进而带来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然而中国的事实并非如此。中国近十年来没有通胀压力,近年来更频繁遭遇的是需求不足压力。


过去十年,中国平均每年的CPI涨幅不足2%,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5%。这说明中国没有创造出过度的金融资产和购买力。中国的金融资产主要是债权类金融资产,而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当中,权益类金融资产占比更高。把债务类金融资产和权益类金融资产加总来看,中国创造的金融资产相对于GDP而言并不算高。美国、日本、中国、德国几个样本国家的全部金融资产,分别是各自GDP的13.4倍、15.7倍、3.6倍和3.7倍,中国金融资产相对GDP的数量并不突出。


然而从结构上看,中国需要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中国有两方面的举债主体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一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过去十多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量举债,投资于改善城市道路和公共基础设施等公益类或者准公益类投资项目,商业投资回报率较低,很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收入难以覆盖债务成本。二是房地产企业债务。中国房地产企业负债率很高,近年来突然遭遇房地产销售大幅下降,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也大幅下降,这使得很多房地产企业无力偿还债务。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幸运的是,中国有充分的政策空间应对结构性债务问题。无论是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还是房地产债务问题,都需要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出面,需要政府信用的支撑。政府能不能扩张信用,不取决于政府已经有了多高的债务,也不取决于政府债务率,而取决于私人部门储蓄和投资力量的对比。当私人部门储蓄大于投资时,政府增加举债,增加支出,就不会带来通货膨胀,也不会威胁货币信用,政府可以扩张信用。当私人部门储蓄需求远低于投资,经济过热,面临通货膨胀压力时,政府就绝对不能再扩张信用,否则货币信用、政府信用都会受到损害。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私人部门储蓄远大于投资,没有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压力,这给了政府扩张信用充分的政策空间。


中国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扩张债务。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需求不足,以及由此引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企业盈利水平低、新增就业机会少、投资者预期偏弱、对经济增长的获得感偏多等等。阻断需求不足,最普遍使用,也最有效的政策工具是逆周期政策,通过更低的利率和政府举债增加支出,带动全社会信贷增长和支出增长。这些政策工具对于减少债务压力和化解债务风险非常有帮助。


国际经验和中国自身的经验都表明,越是压降债务规模,债务率反而越是上升,举债主体越是难以偿还债务,这是因为压降债务规模在减少债务的同时更大幅度地减少了收入,使得债务率上升。更充分地降低利率和扩张政府支出,一方面可降低债务利息成本,另一方面也可提高收入水平,这更有利于提高偿债能力,化解债务风险,降低债务杠杆率。


据悉,在今年春节期间,仅一周的时间,我国零售和餐饮行业的销售额就达到8210亿元,这似乎也是老百姓手中有钱的佐证。而如果看存款,则更能说明这一点,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的总存款超过218万亿,居全球第一。这部分钱里面,除去企业存款,老百姓的个人存款也高达93.44万亿。

然而,真的是人人都富裕了吗?如果从另外的数据来分析,则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从央行的数据来看,2021年的第一季度,我国的贷款增加了7.67万亿,其中有2.56万亿是老百姓增加的贷款。这2.56万亿中有5829亿是短期贷款,1.98万亿是中长期贷款。

我们来分析一下,居民总存款额已有93.44万亿,但贷款却在这几个月暴增,是不是有点矛盾呢?大家都知道,我国人民爱存钱,总存款排到全世界第一位,最高峰的时候达到51.8%的储蓄率,即使是现在也还有45%。从51.8%到45%,说明居民的存款意愿和能力正在下降,并且从其他数据来看,我国老百姓的负债率正在上升。

据央行数据显示,我国有5.6亿人为零存款,负债高达200万亿人民币,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大概人均负债率为14.2万。可以说,我国正在走向负债大国的路上,所以前面所说到的总存款额度高,但是负债却也在增加,这两点并不矛盾,负债归负债,盈余归盈余。而造成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我国的贫富差距大。中国不乏顶级富豪,并且还有一群中等级别富豪和小富豪,他们这一小撮人占据着我国的大部分资源,他们的存款也就拉高我国的存款额度,而占人口大多数的老百姓只占到总份额很小的比例。并且,我国的富人还正在增加。

第二是在银行存款的普通老百姓大多为老一代的人。前辈们从苦日子过来,比现在的年轻人更有危机感,他们更节约,更愿意存钱。而现在的年轻人则消费观念前卫,大多是超前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据悉,我国80后年轻人,人均负债超过20万,90后年轻人,人均负债也超过10万,在总负债里面,年轻人占据不小的份额。

第三是房贷问题。近十几年,房子压得人民喘不过气。这是因为房子背离“居住”初衷,被用于商品交换,房价被越炒越高,居高不下,使得老百姓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购买房子,还要承担着2、30年的房贷。房屋贷款占了200万亿总负债的大头。并且,普通百姓每月工资拿到手就要先还房贷,还要紧着生活,能存的钱也就少之又少。

除了以上三点之外,还有很多支出也可能会给一个家庭造成负债,比如对于小孩的抚养教育费用、家庭的医疗支出、成人之间用于走动送礼的礼金、结婚的彩礼和嫁妆等等,都是不小的支出。

现在的社会情况,仿佛年轻人之间都已经习惯背负着债务生活。这样的超前消费并不是一种良好的消费习惯,如果有紧急需要开支的地方,根本拿不出钱来救急。

负债,成为了一些中年人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


在网上有这样一组数据:全国总负债人口达到了7.8亿人,人均负债13.34万元。

但是这个数据并没有可靠来源,比较靠谱的一个信息是来自中国社科院专家李扬透露的消息:中国居民每赚100块钱,就要拿出15块还债,如果算上房贷负债,可能要超过50%。

在超前消费、房贷车贷、创业失败等各种负债原因夹击下,很多人压根喘不过气来。

这篇文章不是想传播残酷的负债现实,而是想从负债角度谈谈人该如何翻身。

口罩三年,我身边太多实体老板血本无归了。

很多时候,时代的一片雪花落到普通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现在大多数人负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往往是滴滴,外卖和代驾,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这三个退路在不久的将来也没法给我们托底了。

时代留给底层人喘息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未来只会越来越难,这是残酷的现实,我们逃也逃不掉。

但是悲观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很多时候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只要不认输不躺平,总归还是有机会的。

而如果你不幸负债,除了保持乐观之外,你要做的其实比那些一无所有的人还要多。

没办法,你现在就深处巨坑,要靠自己爬出来,再想办法去追赶自己落后的脚步。

认识到现状,抛弃幻想,反而更能脚踏实地做事。


先确保生存

很多人一旦陷入负债就要死要活,不敢直面自己的问题,这是懦弱的表现。

很多时候你并不代表你自己,你还得为身后的妻子、孩子和父母考虑。

没办法,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你要是舍得让他们替你扛责任,那你就尽管随着自己的性子来。

但如果你还但凡有点血性,有点担当,那你就收拾好自己的心情,继续直面生活,继续硬刚这shi一样的局面。

首先第一步就是要确保生存,可千万不要一负债就节衣缩食,整一天就吃一顿饭这一出,这样对你翻身没半点用处,还容易毁掉身体。

一日三餐该吃吃该喝喝,同时也要记得按时睡觉,很多时候内心的焦虑和慌张睡一觉就能缓解很多,你的身体比你想象中更爱你,你多睡觉就能启动身体的自动保护机制。


先解决有利息的负债,熟人借贷靠后

很多负债的人是没有详细的还款计划的,对他们来说就是谁催得紧就先还谁的钱,这样是不理智的,会延长你还债的时间。

首先要搞清楚哪部分债务是有利息的,哪部分债务是没有利息的,区分好之后再制定好还款计划,先去偿还银行的债务,避免自己被限高或者进黑名单。

同时也要和欠钱的熟人先说清楚,表明自己的还款意愿和还款时间,尽量争取他们的谅解。

让别人感觉到自己的真诚。


上岸后重塑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对于穷人来说,负债的大部分原因都来自于对风险的评估不足,来自于对自身现金流的漠视。

说白了就是没有正确的财务逻辑。

除此之外,底层之人还喜欢超前消费,房子和车子永远是首选,而且喜欢把房子当成是资产,这是很愚蠢的想法。

请一定记住: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就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比如你购买了一套房子,每个月还贷1万块钱,钱每个月都要从你口袋里流出去,那房子对你来说,就是负债。

但如果你拥有一家工厂,这家工厂每个月能给你带来5万块钱的现金流收入,那么这个工厂对你来说就是优质的资产。

一个成熟的成年人要懂得判断消费主义对我们的洗脑。

资本常常会花大量的广告费向你展示优雅的生活方式,让你觉得如果不买一套能看得见日落的大平层就不算过上好日子,让你觉得如果不花几个W买个限量款奢侈品包包就不算有身份。

这些都是消费主义对我们潜移默化的洗脑。

且看看那些上班族每天去星巴克喝一杯四十块钱的咖啡,你真的觉得这种消费水平是他们所能承受的吗?在我看来压根不是。

他们永远对未来有太乐观的期待,却从来不去做最坏的打算,不去设想也许未来有一天中年裁员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种过度消费,本身和自己的挣钱能力不匹配,这就给他们埋下了未来可能负债的祸根。

其实换个角度,你可以观察下富人是怎么处理自己的财务问题的,事实上,富人在很多方面的花费比穷人抠多了。

穷人为了面子,几年辛辛苦苦打工攒了几十万,他们很有可能会考虑去买一辆BBA,没办法,面子比天大,但事实上他们可能连加个油或者交个停车费都心疼半天。

在他们看来,这是他们和富人身份靠近的一种方式,但是他们想不到的是,富人虽然也买豪车,但是大部分富人的豪车都是通过公司账户购买,这样不仅可以帮他们合理避税,还能把车子当成公司的资产。

我做过汽车销售,也服务过很多使用公司账户购买的客户,我太知道他们买车的意图和操作方式了。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挣到足够多的钱,降低消费额度绝对是没错的。

人这辈子是马拉松,是持久战役,没必要为了一时的面子就赌上未来发财的可能性。

要想富,绝对要砍断消费主义伸向你钱包里的魔爪。

在全球经济的波动中,债务问题始终是关注的焦点。债务规模的增长和杠杆率的上升,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也是经济健康的重要指标。评估一个国家的债务水平是否触及风险边界,传统上依赖于市场的价格信号,即债券的交易价格和所需支付的利率。举个例子,2022年,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发行的美元债券价格的急剧下跌,就清楚地揭示了信用的崩溃和过度的债务负担。这就是通过观察债务规模来评估经济是否健康的一种方式。


国内债务规模和杠杆律

中国的金融市场并非一个完全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市场,利率往往受到政策的影响,尤其是贷款利率和国债利率,这使得我们难以仅凭价格逻辑来准确评估债务水平。因此,我们转向关注杠杆率和债务的绝对规模。


自2009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杠杆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到2023年,实体经济的总杠杆率已经达到281%,超过了美国的264%。这一增长在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均有体现。例如,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从20%上升到63%,与美国的65%相近;而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则从100%激增至167%,远超美国的64%。


中美两国债务结构对比

中国的债务规模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已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尤其是非金融企业的债务,对经济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目前这种债务的累积速度和规模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对于全球债务的监测报告,中美两国,不仅经济规模占了世界的将近一半(2022年全球GDP总规模约101万亿美元,中国和美国GDP分别是25.5万亿美元和18万亿美元),其实体经济的债务,更是占到了全世界的50%以上。


(1)两国债务结构的差异

两国的债务结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杠杆结构发生了变化,联邦政府增加了债务,而家庭和企业则减少了债务。相比之下,中国的债务增长则是全面性的——家庭、企业和政府的杠杆率均有所上升。


按照货币计价,截止2023年1季度,中国家庭部门的总债务为77.46万亿元人民币,折算美元为11.07万亿美元,而美国家庭部门总债务为19.07万亿美元。


此外,美国的债务主要集中在联邦政府,而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里。尤其是考虑到地方国有城投企业的债务,如果将其纳入地方政府债务,中国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将会显著提高。


这种结构性差异,对两国经济的稳定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2)债务规模的具体数据和可持续性指标

以2023年上半年为例,中国的有息债务总额达到了约345万亿人民币,其中居民债务为77万亿,非金融企业债务为204万亿,中央政府债务为16万亿,地方政府显性债务为38万亿。这些数字不仅揭示了债务的规模,也反映了债务结构的复杂性。


地方政府、居民、房地产债务

2023年前10个月,地方政府的债务发行总额约为8万亿,其中用于借新还旧的债务高达3.97万亿,占比达到50%,这一比例远高于2020年的30%。这反映出地方政府在维持债务方面面临着一定压力。


数据来源:BIS,Fed,中国国家统计局

而居民部门的债务可以这样看,我们用债务/可支配收入方式进行对比:例如,2023年1季度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19.61万亿美元,而家庭部门总债务为19.07万亿美元,债务/可支配收入为97.2%;对比之下,中国2023年1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56.84万亿元,而债务为77.46万亿元,所以,中国家居民债务/可支配收入为138.7%。所以中国的居民部门负担一直很沉重。


企业部门,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商,也面临着债务扩张能力的下降。另外,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贷款余额占比已经超过了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水平,显示出房地产市场的债务负担已经过重。


要与美国来对比的话,美国债务中最核心的麻烦是联邦政府债务太高,企业、居民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的债务,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中国宏观债务中的麻烦则包括了两个方面:

1)相比较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居民部门债务重

2)相比较财政可负担的水平,地方政府债务高


综合来看,中国的债务水平已经达到一个高点,整体借债能力受限,债务的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虽然中央政府仍有一定的借债空间,但地方政府、居民和企业部门的债务水平已经接近极限,特别是开发商和城投企业,其债务问题尤为突出。


所以中美两国,谁能够先处理好自己的宏观债务问题,谁家的经济就能保持健康状态,也能够在短期未来的经济竞争中,赢得先机。

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世界的幸福感也在逐步提升。但光鲜之下,却是庞大的债务支撑。你知道全球总共的债务达到了多少吗?2023年,全球债务增加了15万亿美元,总量高达313万亿美元。而各国的债务情况,自然也是不容乐观。美国债务已经飙升至34.7万亿,日本也有8.6万亿,你知道中国的债务有多少吗?各国为何会有这么多债务?全球经济形势究竟如何?
光鲜亮丽的背后从目前社交媒体以及各项数据呈现出来的情况来看,全球经济应该是在不断复苏的,但光鲜亮丽的背后,其实是各个国家不断扶持,艰难前行。
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全球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美国。目前,该国的债务规模已达到令人瞠目的34.7万亿美元。那么这个数额庞大的34.7万亿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据统计,在2023年度,美国整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额约为27.37万亿美元。然而,这34.7万亿的巨额债务,却早已远超于美国GDP的总和。根据最新的数据披露,美国的总人口数约为3.35亿人。换言之,这34.7万亿的债务,相当于每一位美国公民都背负着高达10.2万美元的债务负担。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怎么能落得如此地步呢?相信很多人都应该知道,近几年美国的经济形势一直不好,尤其是口罩事件过后,美国之前薅世界羊毛的收割方式再也不可行了,导致美国经济一直提不起速来,在悬崖边缘疯狂试探。之前,美国一直仗着海上霸主的优势地位,不断通过美元霸权和通胀来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习惯了走捷径的美国逐步将国内经济发展的重心倒向了金融领域,导致整个美国的经济发展成了一团泡沫。再加上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美国在全世界不断“结盟”,又不顾现实情况不断发起多起战争,将大量的财政支出都用在了军事上。
于是,在温水煮青蛙中,美国经济一步步走向了衰落,其实从策略上来说,还是因为美国的算盘打错了。美国以为自己还能用自己昔日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只可惜口罩过后大家都没钱了。现在的美国,只能尽量保持经济发展不完全失控就已经很好了。除美国之外,日本的债务问题也极其严重。
头大的日本其实与美国相比,日本的债务根本不算什么,但对于日本来说,那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根据数据显示,日本的债务目前只有8.6万亿美元,按照目前的汇率来算,就是1286.4万亿日元,对于日本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日本的债务就是美国的一个零头,但日本的GDP其实也只有美国的一个零头。2023年日本的GDP总量大约为4.2万亿美元,相比于美国的27.37万亿,连零头其实都不够。但其实日本的经济如此低迷,和美国也是脱不开干系的。其实美日之间的经济联系,从二战那会就已经有了,当年二战结束之后,日本经济处于低迷状态,美国为了巩固自己的影响力,同时有确保有充足的能力为朝鲜、越南战争提供充足的装备支援,于是将日本变成了自己的后备工厂,为日本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支持。
只可惜,后来美国陷入与苏联的争斗之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日本将大量工业产品销往美国,赚的盆满钵满。但聪明的美国人哪里可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1985年的时候 ,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的经济就始终处于被操控之下,也经历了我们知道的日本“消失20年”的灰暗时光。但美国对日本的“惩罚”,还远远没有结束,这种畸形的依附关系,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自从美联储启动了大规模且果断的加息进程后,这一举动对全球经济带来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广泛扩散的作用力。大量的非美元货币遭受重挫,兑换比率大幅下跌。然而,日本央行在面对国内通货紧缩的严峻形势时,却始终坚持实施负利率政策。这种货币政策上的巨大差异使得美日两国之间的利差逐渐拉大,从而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商进行套利交易,进一步加剧了日元汇率的下行压力。日元的大幅贬值虽然有利于日本的出口,但同时也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压力,如进口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滑等。
总得来说,美国绝对是日本经济陷入低迷的一个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日本日益增长的军费需求等其他原因。美日的债务问题已经如此严重了,那同作为世界前三大经济体的我国怎么样呢?
中国的债务有多少?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的总体债务为30.4万亿,这个数据,与美国的34.7万亿美元(折合约247万亿人民币)已经很少了。诚然,尽管相较于日本而言,我国在2023年度的确存在少许差距,但值得我们自豪的是,我们国家该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额高达17.89万亿美元,比日本的经济体量整整高出三分之四。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的债务最起码是处于可控范围之内的,还是健康的。我国没有像美日那样大额的军费支出,那我们的钱都花在哪里了呢?大部分的钱还是用在补齐地区差异上面了,比如我们2023年增发的一万亿国债,就是用在了暴雨、洪涝灾害、台风等各种有自然灾害的地方了,这都是事关民生的大计。
但不论怎么说,当前的经济形势是不好,外债终究是债务。再加上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很多国家都持有美债,现在美国经济不断“爆雷”,势必会给全球带来很多不可预估的风险,作为最大规模持有美债的国家,我们还是得小心行事。但无论什么时候,只有坚定不移发展自己,尽快解决被西方卡脖子问题,避免受制于人,才是我们破局的关键之道。

上海国际投融并购NEWS
道不轻传,法不贱卖,随缘度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