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正式首发。外界部分观点解读,此举意味着“土地财政”向“国债财政”的转型。今后,中央政府发行国债,将部分资金通过转移支付途径给地方政府,或成常态。而地方政府将使用部分资金收购存量房作为保障房或人才房,用于出租、抵押等途径,盘活房地产,纾解民生困难,破解房地产迷局,推动地方财政转型。
据悉,5月17日发行的一期国债为3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记账式国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400亿元,自2024年5月20日开始计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付息日为每年5月20日(节假日顺延)和11月20日,2054年5月20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据Wind,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24特别国债01,2400001.IB)票面利率为2.57%。
5月17日,财政部发布《个人投资者购买国债问答》表示,个人投资者购入的记账式国债如持有到期,可获得稳定的本息收入。同时,记账式国债在存续期内可在市场进行交易,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可能获得交易收益,也可能面临亏损风险。因此,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获利为目的的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应具有一定投资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中国拟先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目的是为了“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拟连续几年发行,“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4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根据安排,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分为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品种,总共发行22期,均按半年付息。其中,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地最早”,于5月17日首发;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在5月24日首发,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在6月14日首发。
图为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源自财政部官网)
严格意义上的特别国债,改革开放后中国仅发行过三次: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2023年四季度,中央增加发行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低迷,地方财政压力加大,部分观点开始呼吁由中央来承担加杠杆的责任、支撑财政支出。此前,贵州、武汉、昆明等城市的债务问题曾引起关注。据财政部数据,2022年和2023年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分别同比下降23.3%和13.2%。而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八、九成来自土地出让收入,客观上看,财政收入下滑也限制了地方政府公共职能履行
多位专家向《财经》指出,中央财政更多地承担财政赤字,并发行国债增加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在未来或成常态。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分析,与地方债相比,国债的发行利率低、到期周期长。由中央发债,既有空间,又能降低发债成本、拉长周期。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马光荣在《中国财政》发文介绍,回顾历史,中国发行的30年期及以上国债是相对较少的。2020年的抗疫特别国债和2023年四季度的增发国债期限也大多在10年期及以下。此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由中央自发自还,相当一部分资金将由中央自用,其余部分资金转移支付给地方使用,也将由中央限定其详细用途。
从资金来源看,除普通民众外,中国人民银行或参与二级市场的国债买卖。
4月23日财政部发文指出,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同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金融时报》报道分析,随着未来央行将买卖国债纳入公开市场常规操作工具后,可通过国债买卖调节市场供求,也会促进收益率平稳运行。从近年市场正常运行情况看,2.5%至3%可能是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
从支出方向看,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用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等方向。有专家分析,缓解下行的房地产风险、提振宏观经济,将是超长期特别国债支出方向之一。这种分析并未经由中国政府部门证实。
就在超长期特别国债首发的17日,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会上指出,当前,要着力分类推进在建已售难交付商品房项目处置,全力支持应续建项目融资和竣工交付,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相关地方政府应从实际出发,酌情以收回、收购等方式妥善处置已出让的闲置存量住宅用地,以帮助资金困难房企解困。商品房库存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购,酌情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5月17日下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配套政策有关情况。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介绍,保交房工作重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打好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攻坚战,防范处置烂尾风险。二是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三是推动消化存量商品住房。城市政府坚持“以需定购”,可以组织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一部分存量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四是妥善处置盘活存量土地。目前尚未开发或已开工未竣工的存量土地,通过政府收回收购、市场流通转让、企业继续开发等方式妥善处置盘活,推动房地产企业缓解困难和压降债务,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对此,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预计将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
目前,市场机构估算中国住房去库存所需资金在1万亿元至5万亿元之间,而此次宣布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以及撬动银行贷款总共8000亿元。
2023年10月底,原国家房改课题组组长、“中国保障房之父”孟晓苏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曾建议,在新一轮“房改”中,通过发国债增加国家财政投资,大量增建保障房,让各类保障房能惠及50%的大城市家庭,并让大城市产权型保障房的售价低至商品房价格的1/3左右。彼时,孟晓苏建议,可以发行10年的国债。建设保障房的国债还得起,债务存续期间保障房可以卖掉或租赁,租赁房可以发行REITs持有,可以偿还国债利息与本金。
去年10月底,孟晓苏分析,如果每年由国家财政投资1万亿元,同时要求地方政府配套出资,再通过向保险、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扩大融资,可达到5万亿元的投资规模。保障房不收土地出让金,只交纳土地成本与基本税费,因此5万亿元都能用在房屋建设上,可发挥出10万亿元投资的效应,很快就能规模化提供保障房。
今年4月底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会议提出,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确保债务高风险省份和市县既真正压降债务、又能稳定发展。
根据高盛最新研报梳理,目前已有包括重庆、郑州、苏州在内的10个城市或地区采取回购收储模式。回购收储模式是指,政府牵头组建住房保障银行,从城投手中收购现有存量住房,用于保障性住房。还有地方政府将这种“以旧换新”政策方案与城中村改造、房票等政策结合。该模式的特点在于,无需经过业主的置换,也免去了房屋再建的过程,可以更快投入使用、降低库存。
5月16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鼓励收购存量房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或人才住房,住宅商品房去化周期超过24个月的县市、大理经开区,除产业园区内部配套和离县城(主城区)较远的镇区外,不再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民营房企与国有企业联合组建保障性住房运营公司。
5月14日,杭州市临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公告,决定收购一批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基本条件如下:①房源以整幢作为基本收购单位,同时单套建筑面积不超过70㎡;②收购房源需搭配一定比例的车位,房源待售车位数量满足配比条件。以不超过周边房源、车位的评估价作为本次收购的最高限价,最终按经区政府审议通过的《关于收购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赁住房的具体实施方案》执行。
今年3月底,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公开演讲中指出,2021年下半年起,一些地方出现了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等方面的风险。同时,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也在下降,这些现象相互关联,表明存在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具体看,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需要城市投资公司负责征地拆迁,将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再以“七图一牌”的形式拍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当地政府可以获得土地出让的净收入。银行则发放了大量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
楼继伟指出,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新型房地产发展模式的要求,核心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统一认识,提高中央财政占比,提供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目前政策主要在于逐步改善房地产市场状况,避免系统性危机,并加速推动根本性的结构性改革,以构建城乡统一大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当谈及金融市场的运作时,不得不提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这两个关键的概念。一级市场是新股发行市场,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公司可以向公众或特定的投资者发行新股,以筹集资金来支持其业务扩张或其他资本需求。与之相对应的是二级市场,也被称为交易所市场,这是现有证券的交易市场,投资者在这里通过买卖已经存在的证券来进行交易,而不是直接从公司购买新股。
央行在二级市场的行为备受关注,尤其是其购买国债的举措。
与其认为这是简单的“大放水”不同,实际上央行购买国债是一项经过精心设计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直接购买国债,央行能够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比如维持通货膨胀率或促进经济增长。这种做法也有助于解决银行资金空转的问题,从而帮助银行释放贷款压力,促进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
然而,央行购买国债所产生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被认为是“大放水”的一种形式,即通过购买大量国债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以刺激经济活动和降低利率水平。
这对个人和企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对个人的影响。央行购买国债通常导致银行资金供应的增加,这可能会降低贷款利率,从而鼓励个人贷款和消费支出。这意味着个人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借入资金,从而提高其购买力和消费能力。此外,降低的贷款利率还可能促使个人更倾向于进行投资,例如购买房产或股票,进而推动了资本市场的活跃度。
在宏观层面上,央行购买国债也对整体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有助于解决银行资金空转的问题,从而促进了贷款和投资的流动。这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从而推动了企业项目投资和经济活动的增长。其次,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和增加市场流动性,央行购买国债可以刺激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活跃度,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和稳定。
此外,央行购买国债还有助于提高消费者信心。降低的贷款利率和增加的流动性可以激励个人和企业进行更多的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更多的消费和投资意味着更多的需求,这将刺激生产和就业的增长,进而促进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对于整个经济体而言,央行购买国债还有一系列的积极作用。首先,它有助于减少国家对外部债务的依赖,特别是美国债券,从而降低了外部金融风险,增强了国家的金融安全性。其次,央行购买国债可以为国家实施去美元化政策做准备,从而降低了对美元的依赖性,增加了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自主性。
最重要的是,央行购买国债还可以增强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有助于应对外部金融战略的挑战,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安全。
综上所述,央行购买国债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影响深远且多方面。它不仅影响了个人和企业的贷款和投资行为,也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理解央行购买国债的逻辑和影响,以应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和挑战,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央行直接买卖国债?
一是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的需要,目前我国央行整体较为依赖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但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相对低位,而债券供给又持续维持偏强,资金面易紧难松,央行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有其必要性。
二是参照美国、日本、欧洲等经验看,海外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是被广泛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在特殊情况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三,流动性明显提高,也基本具备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的条件。
央行购债可以实现货币和财政两个渠道的流动性释放,并缓解政府债供给高峰对于银行间流动性市场的冲击。一方面,缓解了国债大量发行所导致的发行利率上行、挤压信用债发行空间等问题。另一方面,也透过财政支出的形式宽幅释放了流动性,对实体经济实现了支持作用。
国债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应用
央行买卖国债与QE操作的差异
央行买卖国债的潜在市场影响
当前,我国央行主要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MLF)等货币政策工具来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然而,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空间逐渐收窄,央行需要寻找新的流动性投放手段以满足实体经济对货币和信贷的需求,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选择。央行通过买卖国债,不仅可以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也可以通过影响国债的供求关系来引导市场利率,有效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配合,进一步提升了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有利于经济的稳健发展。
国债发行与货币财政协调配合
我国债券市场的功能定位以融资为主,财政和货币当局没有将自身政策的制定与债券市场发展相结合,国债市场在市场结构和制度规则等顶层设计方面还有改进空间。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下,货币和国债这两类流动性资产之间似乎并不具有像发达经济体那样表征宏观政策的彼此联系。换言之,货币供应量更多反映的是货币政策调控的结果,而国债发行则更多是财政政策调控的反映,两类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更多是货币当局和财政部门独立决策的结果,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信息互动,因而货币与国债所反映的政策信息集也不存在明显重叠。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配合财政进行赤字融资,但国债发行规模要相对足够大,同时发行节奏要相对稳定,才能有效实现政策传导,也能避免市场利率大幅波动;而且,未来央行开展国债操作也会是双向的。
国债发行对未来经济影响
同时,央行需要审慎评估国债买卖对通胀、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确保政策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
如果央行未来果真将买卖国债纳入政策工具储备,这将是我国货币政策创新的重要一步。通过合理运用这一工具,央行可以更好地调节市场流动性,管理利率水平,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
当然,这也对央行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央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未来的经济运行中,我们期待看到我国央行在货币政策领域展现更多的智慧和能力,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货币金融支持!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核心,涨价。
第一招,水电煤气油铁涨价,通过提高成本推动通胀。
第二招,央行直接二级市场购买国债,注入财政,人民币发行的锚,锚向债务,用债务做锚,这是一种大胆创新。既然已经打开口子了,我料想,还有一波长期国债已经翩然路上。
那么我们不管未来要发行1万亿,还是2万亿,还是几万亿,都可以通俗的理解成,这个行为使得市场上流通的钱在变多,我们知道社会劳动总量是不变的,那么劳动力价格升高就属必然了。这是通过需求拉动通胀。
涨价的目的有二:
第一个,城市借债,拿什么做抵押?需要拿收入做抵押,就像个人举债需要提高流水收入,城市也一样,如果把水电煤气油铁涨一遍价,相当于整个城市都增收了,此时就可以借更多的债。
第二个,拉动“潜在消费人口”增收,提前锁定未来高收入人群。
这一条怎么来理解?
我们知道,通过基础设施的涨价显然不能达到财政收支平衡的目的。即便多收了公交地铁的二两银子若能补贴掉相关运营部门的营收缺口已经不错了。所以,涨价的最终动因显然还不是第一条。
我们知道,社会总的M2已经很高了,有些地方和个人债务甚至超过了100%,所以这些杠杆太大的群体,显然不适合再加杠杆。但是还可以局部加,总会有一些群体在未来有晋升为主力“消费人口”的潜力。
总之,让高杠杆的去杠杆,让没有的加上来。
那么对未来的目标“消费人口”的定向拉动和释放福利不仅可以赢得口碑,更重要的是获取潜在“消费人口”未来的收租权,这才是财政提高增收的重点。
而我们知道,目前随着八十年代末这波参与工作的老人退休,劳动力市场逐渐释放出一个很大的缺口,由于历史上经济结构的原因,这些空缺出来的职位主要聚集在蓝领这块,而我们的人才供需结构是大量待业人口滞压在了与白领相关的工作领域,那么蓝领人口就出现了比较竞争优势,那么,随着蓝领收入的提高,社会和金融政策以后大概率的会集中向蓝领倾斜。
你看现在的孩子,蓝翔学校开挖掘机毕业的应该不太多吧?
而随着第一支涨价箭的射出,我们知道市场上所有劳动力的价格一起提高是必然的,也就是说温和通胀要来了。
那么,其中蓝领的报酬会显著提高,说白了这是目前的供需结构所造成的。你去看美国,服务性收费都很高的,这就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那么,未来,蓝领人口就会成为各方资本必须争夺的一个焦点。
大家再看,币圈为何撸个毛就可以发财?因为本质上你是在利用中美劳动力回报的巨大落差,去玩一种捡烟蒂的游戏,俗称你在美国人才市场捡破烂。这真没啥丢人的,高频交易的鼻祖西蒙斯也是收破烂的,巴菲特是在美股种地的,大家都是蓝领,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第二个核心,收储。
收储的目标主要是面向核心城市非核心区的一手商品房。
收储的目的,我总结了以下五点:
第一点,变相降低土地出让金,盘活房地产企业现金流,由此带动盘活房地产上下游链上的相关企业。
第二点,制造非核心周边地块的稀缺性,扭转供需不平衡的态势,达到拉动新房成交去库存的目的,然后,继续卖地。
第三点,充分利用好新房的金融属性。在上篇文章中我说过,新房在现有政策下还具备二十多年的金融优势,也就是说,这些保障房拿下来,可以继续进行融资,国债的利用率呢又刷刷给提上来了。
第四点,提前布局未来具有优质“收租权”的标的。
通过对“涨价”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了未来的潜在”消费人口”大概率会落在蓝领阶层或说这个范围,而一个城市的蓝领人口基本上是由外地人口所提供的,这部分人口的居住需求也很明显,目前尚未满足,缺口很大。
之前由于蓝领的收入低,没被落实为有效需求。
而现阶段,站在操盘手的视角,保障房就不是要不要建设的问题了,而是必须要大力投入建设的问题。
第五点,未来存量房地产更新换代是复购刚需。
未来,保障房会挤压商品房的利润空间,房地产进入拼多多化是不可避免。既然拆不动,那旧城改造就是主旋律。保障房和旧城改造一起齐头并进。
还是我昨天说的,我们这儿的商品房的属性显然其消费属性大于其投资属性,很多人手上的房子房龄还没超过二三十年已经出现了各种老化危化的迹象,所以未来十年会进入大规模改造或更新换代期,这是大概率的,也催生了相关行业的机会。
我们不能比同日本,日本有很多老房子的建筑质量非常好,虽然日本规定木造居住用房使用年限为33年,铁制居住用房产为28至51年,RC造居住用房为70年,但通常他们建设时是本着为永久产权而打造的,所以房屋质量造的会更结实一些。
第三个核心,二手房。
从操盘手的角度来看,做这所有事情的目的都是为了拉动新房成交,进而能卖地,由此,二手房可以区别的看。
二手房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标杆型二手房,就是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我有理由相信操盘手有保它的必要。
因为他想在外围卖地,必须树立标杆房价。正常购房者会参考标杆房价,比如你的标杆房卖20万,那么外围卖10万,大家就能接受,如果你的标杆才卖10万,那么郊区房肯定也只能卖到5万这样。
所以,若你持有的是标杆房,那么恭喜你,操盘方他一定希望你涨,并帮助你涨,因为你若不涨,可妨碍人家赚钱了。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城市的标杆能有多少盘?绝大部分人手上持有的大概率不是什么标杆神户对吧?所以,去市场看看会有答案。
第二种,就是你持有的是核心城市的非核心地段的房。
那你是相当于站在了操盘手的对手盘上了。
要明白这么个问题,毕竟操盘手要卖的是非核心地段的土地,不是为了帮你卖在非核心地段的的二手房,还懂?
这种情况下,操盘手会怎么做呢?
这个等过个几年,你就知道他有啥小妙招等着你了。
话说一个卖面包的,谁又会在乎已经售出去的面包的冷和热呢?他只在乎橱窗里尚未出售的面包的销量。
所以,没人会对你的二手房负责,除了你自己之外。
当然,操盘手也很想卖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地,可是他早就卖光了。不是有好多商业街都东拆西拆改性质的给卖掉啦?它现在手头上更多的只有非核心地段的地。
第三种,就是你持有的是非核心城市的非核心地段的房子。
就像李娟写的《我的阿勒泰》,现在据说小说拍成电视剧了,李娟为啥写了那么多阿勒泰的故事呢?我盲猜啊,被阿勒泰套住了。
当然,你也可以说她喜欢阿勒泰,她热爱阿勒泰,她喜欢阿勒泰大雪封山的浪漫,噢,不,大雪封屋的刺激,噢,不,刺痛。有一次李娟和她妈被大雪困在了屋里,她俩花了三天三夜终于从屋顶上掏了个洞爬了出去。跑到路上狂喊,没有一个人经过。
有一种盘古开天地之感。
所以,对待第三种房子的态度,我觉得全凭喜欢,喜欢就好,千金难买我愿意,对吧?
所以,我们看到相关的投资机会还是多多的,比如保障房一整条服务体系,里面有许多机会。君不见,最近国内股市上有个卖瓷砖的公司要上市了。
千万别瞧不起卖瓷砖的,唐朝的首富王二狗,人家就是卖瓷砖的,波斯大流士格列斯坦宫殿上的瓷砖就是人家贴的,现在还熠熠生辉中。
由此看,我们目前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大有光复盛唐之势。有的地方的水真的是要溢出来了。
全文完,感谢阅读!
斯坦威钢琴推荐:
10万左右选择什么钢琴!
上海最保值的老洋房推荐!
五原路花园洋房挂铜牌历保建筑
三开间朝南,整幢三层,层高高
建筑面积:338.91平,花园面积:220平
出售价格:1.**个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