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佛长老
男女交往或是夫妻相处,彼此之间的互动过程,一般而言,跳脱不了以下三种境况:男女交往之初,因为欣赏对方身上的优点,进而渐渐地转为爱慕。此时,你爱上的是——有实际的一些些经验,但更多的是你自己的推测与想象。就像到市场里买苹果,你看到一颗表皮红透、气味芳香的日本大苹果,便想象它吃起来一定是又甜又香,于是你挑了这颗苹果买回家。同样地,你也会想象那个具有许多优点的对方,是多么地美好,你以为爱上了对方,然而你爱上的其实是——由自己的需要转化而成的想象。人们会将自己的需要转化成期待和要求,用来要求对方,评价对方。一旦对方未能满足自己的期待和要求,立即感觉欲求不满,随即引发一连串的失落、不满、愤怒等情绪。于是彼此就开始相互指责——谁对谁错,谁哪里做得不够……欲望,如果是一棵树,欲求不满引发的相互指责,就是树的影子。因为如此,所以“相处难” ! 这时,双方都感觉越是沟通,越感到挫败。相处是这般地艰难,然而感情已经投入了,也只能迁就对方。迁就对方时,一方将自己的需要搁在一边,内心承受委屈;另一方的需要获得满足,内心享受快活——形成他乐你苦、你乐他苦的情况……所以说“同甘共苦难”!所谓的婚姻生活,一路上就是如此,没有“幸福、无憾”,只有“疲惫”以及“如果早知道”。想要“一辈子生活幸福、无憾”,难矣!相信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婚姻生活演变成如此,那么你可以怎么做呢?你要随时觉察这件事——自己是否用自己的期待和需要在要求对方?如果你能警觉这一点,你便称得上是在修行了。请诸位静静地想想:因为出自于善心与爱意,是否我们的生活伴侣,愿意委屈自己、克制自己地迁就我们?在这一点上,难道我们不能清醒点,不要一味地享受他人的善意退让,而得意忘形,习以为常吗?通常人们对待我们的态度,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忽视、不友善;另一种是在乎、善守护。面对在乎、守护我们的人,若是忽视、习以为常地回应,即必须小心,我们正在种苦因,大难势必不远。因此,我们得随时觉察自己,不要让他人和我们在一起便必须事事迁就。我们要调整自己,懂得感谢和体谅对方,这样对方才会觉得我们值得他(她)体谅、迁就与牺牲。因为对方受到的委屈,我们不仅懂得对方的用心,也舍不得。我们不要因为掉以轻心,以至于得意忘形或是习以为常。对于对方的善意关怀,要能够珍惜;对方受了委屈,我们也要能够感同身受。这样才能既能相爱,又容易相处,更可以“同甘共苦”。人生的重点不在完成哪些成就、活多久、跟谁一起生活,也不是生活顺遂或艰困……最重要的是在于——能否知足而无憾。活着,绝不是活在自己的需求和满足中。日子总不会完美,免不了许多无奈的痛苦和逆境,但是我们能够尽力地面对、解决,也因为尽力了,所以没有遗憾!即使生活未必符合理想,也会觉得日子还不错。因此,当“以实现需求为标准”的毛病生起时,如果可以立即发现到——哇!苦因又生起!……可以觉察到——自己总是重复地“要求对方满足自己的期待和需要”。如是,便可以善用四圣谛的智慧,务实面对夫妻之间的相处问题,相信婚姻生活必能朝向和谐与美好发展。 本文由书记组节录、整理自2016年3月1日,随佛禅师于板桥龙山寺文化广场“因缘观与疗愈忧苦”之课堂开示。本文所有图片均已注明来源网站及作者,且均被授权无偿使用于除售卖、欺诈或误导消费之外的一般用途,若图片细节包含原作者未知的额外知识产权或隐私权,当事人可持所有权属证据联系本公众号删除图片。
另:该图片并不代表原始佛教任何观点,仅为美化版面之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