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
2023年7月23日、30日,生谛尊者在马来西亚《周日课程》以两堂课的时间为学众讲解“众生的佛教”与“佛陀的佛法”。
尊者表示:佛陀涅盘百余年之后,佛教因不同的经典结集,逐渐形成众多的学派。不同学派之间的观点与修行方法,常有相左或对立的情形。导致相同的一个佛法问题常会得到不同的答案,除了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也让教派信徒之间形成隔阂。
面对诸多的学派,佛弟子便产生了如何了解及选择 佛陀教法的问题,以及时间不足以学习的困难,因而陷入难于自度,自认智慧不足、业障深重,唯能依靠佛度的困境。
究竟哪一种修行方法才正确呢?佛弟子是否需通晓所有的宗派才能了解佛法呢?倘若如此,佛弟子就必须十分聪慧、具超强记忆力、从很年轻就开始学习、能专心、还必须长寿。这亦即表示:老来学佛、修行,是没指望了,只能念佛求生净土。
佛教需要传承,因此会在广大的群众里流传,历经不同时空、地域、种族、政权、语言、风俗文化的影响,以及承受不同宗教信仰的种种考验。在历史长河中,佛教为了适应与回应这些不同的背景,遂而形成了现今多元性的佛教。
多元性的佛教是以呼应众生为本,它响应不同时代、不同种族、文化、地域的众生之不同需求,它是“众生的佛教”。当佛教多元化,“佛陀的佛法”(佛陀的原初教法)与“众生的佛教”之间,必定会有落差与不同。
佛教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响应众生所发展出来的佛教,不一定是契合“佛陀的佛法”。发展不等于进步,它只是一种演变。
众生多关心自己的生命与生存的问题,如:工作、经济、权力、家庭、感情、人际关系、健康等;此外,也害怕面对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忧悲恼苦的逼迫;祈求能从生死轮回的系缚中解脱。
众生大多期望佛教能满足以下需要:一、无限的福佑:二、付出极小化,收获极大化:三、对“常乐我净”的期待:四、不离欲乐而妄想能得圣果。
世俗人的妄想与期待,影响了佛教的演变方向,导致佛教逐渐的“世俗化”与“在家化”。如今的佛教,已然从“佛陀的佛法”演变成“众生的佛教”。
“佛陀的佛法”,主要是指 世尊成就无上正觉以后,为众生所开演的佛法,包括正觉、灭苦、解脱等内容。世尊所讲的佛法,是以正觉为本,是从生命的实观当中所获得的真实的觉悟;是立基在正觉之上,不是一种哲理思想,或者一套学术理论。
佛陀以正觉为本而讲的佛法,是以灭苦作为证明,佛法的大用,就在于利他,利益众生。因此,佛陀正觉及宣教的的主轴,是以正觉为本、灭苦为证、利他为大用。
佛陀教说的内容,主要是因缘法及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佛陀见“十二因缘法”而成就正觉。十二因缘法是指明痛苦是如何缘于惑、爱、苦的机转而发生?了解“苦”的缘由,才能正见灭苦正道,进而依次第修习,灭苦、解脱。
尊者提到以因缘、缘生的智见为基础的人生态度——有困难是当然,没困难是偶然;怕困难是大困难,面对困难才能解决困难;抱怨是无奈的表现,愿意了解才能增加助力。
师父深入浅出地分享,并将佛法生活化地运用在日常生活的例子,让听众们深感受惠。许多新学员更表示深受启发,惊觉原来修行就在生活中,而正确的认识论其实能让人生更光明。在这堂课能学习到正确的“佛陀的佛法”,是人生最难得之事,学众内心充满无限的法喜与感动。
中道僧团官网
原始佛法
人间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