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正觉路的省思(下)

文摘   文化   2024-08-16 19:17   江苏  


生命的成长,是内在的转化、作为的改变;生命的发展,不是争搏的胜利,不在输与赢。
活着的可贵,是在分享平安、踏实与欢喜的美好经验。平安、踏实、欢喜是活着的必要,胜利则是心情的需要。

世上聪慧的人是非常多,有能力的人是一山更比一山高,而善行品德俱优的人也是大有人在。如果活着为了和他人比能力、学问、财富与地位,或是比口才、比讲经说法的能力……,肯定活在无法安稳的焦躁、彷徨与忧苦。胜利!只是一种“赢过他人”的想法与心情,并且在感觉到“赢过他人”之前,是一直活在内在煎熬当中,没有真正的平安、踏实与安宁。

我常提醒中道僧团的法师:出家人最该表现的是什么?出家人该做的是跨越自己内在的烦恼,经由度越烦恼而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人格和道德,得以利益周边的人群、改善内外的环境,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平常师父和僧团僧众们相处,多数的时间没有谈论“高深”的佛法,而是分享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态度与经验,彼此学习、相互督促平常生活的“小事”,在待人接物、立身处世的点点滴滴里,将佛法转化为日常的生活,逐渐地形成“无负担、不逃避”的生活经验。

无论在个人或群体的生活,或是在困境、顺境中,如何能够务实的面对困境、解决问题?如何面对与领悟、接纳现实的“无有完美”?如何能够面对与承担起生活中的“必要之恶与不足”?如何“倾力做好事”,而不只是“一心做好人”?一个人的心境与人品,无不是表现在这些生活经验上,师父平常都是教育学众这些事。

僧团法师们学法,除了个人的自修以外,聆听师父讲述“佛法”,绝大多数是与信士们一起听闻、学习。举办禅修营的时候,僧众也是随着一起习禅,并没有其他的“佛法”可学。但是僧众们在平常生活中的修行,都是学习“生活平常,平常生活”,在日常待人接物、立身处事时,学会看清楚内在的烦恼,看清楚烦恼如何运作,最后明白如何度越烦恼与生活问题。

诸位法友!多数人想经由禅修而开悟、解脱,但是世上学法、禅修的人中,百分之九十九是不会开悟、解脱。如果我们是百分之九十九中的一个时,请问我们应当怎么学法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如果我们只是注重开悟,那真的是不会修行!为什么?试问:如果开悟的机率不多,我们应该将学习重点放在何处?我劝诸位:学习佛法的重点,应当注重在如何能在日常受用得益。如果日常生活能得益,即能让一生得益。

简单的说,我们可以不先学习生产电饭锅,但是我们可以先用电饭锅煮饭。诸位法友!请问你是先用电饭锅?还是先学会生产电饭锅?如果不先学用电饭锅,却一直忙着学做电饭锅,万一电饭锅做不出来,也失去使用电饭锅的好处了。师父建议你们先认真学用电饭锅,也一边学做电饭锅。若是能做出电饭锅是最好,万一做不成也还分享了使用电饭锅的好处。

佛法要用在日常生活,不要浪费实际的人生。踏实才有平安的路,平安的路才能朝向光明与欢喜。

若是懂得善用正见,虽然还未能正觉,还是能够处在减轻困难、善调烦恼的生活。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这比念佛、禅修更实际,许多人念佛、禅修,却忽略了念佛是念佛的智慧,禅修是相应智觉的生活展现。

念佛、禅修是为了日常生活的受用,人生不是为了念佛、禅修。如同买电饭锅是为了煮饭、用餐,生活不是为了买或做电饭锅。

诸位法友!智慧不是求得,是在日用生活、待人接物当中,实际体验而得。(完)

(文章选《自原始佛教电子报》第56、57期)

欢迎转发朋友圈利益更多人


● 修行的提升,有时候在一念之间

● 双赢的思维,让人际关系更宽广

●  看待“无常”的三种心态

●  学佛人过好日子,就是安逸懈怠吗?

 中道僧团官网

   原始佛法

  人间佛教 


华人原始佛法
推广原始佛法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