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追问“为什么”?

文摘   文化   2024-06-01 19:17   江苏  


作者:随佛长老


01

面对未知会害怕




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是不是常会问爸爸、妈妈、哥哥或者教授:“why?为什么?”如果师父问你:这是不是你理性上的需要?你又为什么会问“why、为什么”呢……你也许会说:我从小就在问啊。
你总是只想知道——你所问问题的答案,但你或许不会想——“我为什么要问?”的确,很少有人去想这个问题。
如果,一天晚上,你走在一条自己完全没有走过,并且没有任何灯光的、黑漆漆的路上,你会不会感到紧张?

会呀!那你为什么会紧张、会怕?因为你不确定里面有没有老虎?有没有狮子?有没有鬼?老实说你没有走过,你怎么会知道里面有什么?
如果现在问你:你可以告诉我你具体在怕什么吗?你好像也不知道,对吗?因为这条路你没走过,所以走进去会发生什么,你也不知道。
那你究竟在怕什么?老实讲,真的讲不出来,但就是会感到紧张,会怕。

02

为什么害怕未知?




师父告诉你们答案:我们不喜欢不确定的事。
记得——当面对未知的时候,也就代表你所有的能力全部归零,什么都没有了。而只要有人告诉你:那里是什么样子,或者给你任何蛛丝马迹的讯息,你就会依着这个讯息,从你的生命的经验里,弄出一套去处理这个讯息、面对这个讯息的准备办法。且不论你的方法有没有效果,但总会让你觉得“我能使得上力”,对不对?
然而,在任何讯息都没有的时候,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因为,当我们面对未知,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能力在那个时候全部归零,意味着自己没有任何办法。因为我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也不知道该如何做,甚至连想象、猜测以及如何打算都不知道。
这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很无力,很无助,内心就会慌张。

03

我们到底在怕什么?




我们究竟在怕什么?师父可以告诉诸位:我们根本不是怕任何的对象,我们所害怕的就是——自己什么能力都没有。人们在面对未知的时候,会产生极度的焦虑与不安,因为此时我们没有安全感。
因此,我们才会在遇到不熟悉的情况时,总喜欢问这两件事:第一,这是什么?第二:为什么会这样?而不论对方给我们的讯息是对的或者是错的,我们都会觉得心里比较平安。因为这些信息让我们觉得——情况已经从未知变成了已知。
而这个“已知”不论是否符合事实,在我们内心里,“未知”都已被去除,变成已知。当我们感到情况变成已知的时候,内心就比较有力量。

我们就会在现有的经验里,想出一套处理这个“已知”的办法,我们内心的那种不安、恐惧与无力感就会减轻及舒缓。
人们的理性极度地不喜欢未知,因而理性的活动,总是要“知”,而不要“不知”。
我们人类整个文明的活动就是一个不断求知的过程,这个求知的过程便是——认识我们所生存的世界,认识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并且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
我们为什么需要知道这些?因为我们不喜欢“未知”所带来的不安、焦虑与没有安全感


04

面对未知,人的感情需要时什么?




那么,我们感情的需要又是什么?说白了很简单——稳定、安全。我们在理智与感情上的这两个需要互为表里。当我们“不知”的时候,感情上的需要就会落空。
由于感情上要的是稳定和安全,因而,当我们对环境不熟悉的时候,感情上的焦虑与不安就会浮现。
这种焦虑与不安,让我们难耐,逼迫我们必须去处理,就会发展成为督促我们去求知、求确定的一个动能。
我们便会不断地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我们可以怎么做?”当我们发展出这个能力的时候,我们内心的不安与焦虑,才会逐渐地透过“知”的开展,转变成为比较稳定的感觉,也会比较有安全感。
本文节选自随佛长老开示《佛法对事业、家庭与社会的帮助》

欢迎转发朋友圈利益更多人

本文所有图片均已注明来源网站及作者,且均被授权无偿使用于除售卖、欺诈或误导消费之外的一般用途,若图片细节包含原作者未知的额外知识产权或隐私权,当事人可持所有权属证据联系本公众号删除图片。

另:该图片并不代表原始佛教任何观点,仅为美化版面之用途。


● 修行的提升,有时候在一念之间

● 双赢的思维,让人际关系更宽广

●  看待“无常”的三种心态

●  学佛人过好日子,就是安逸懈怠吗?

 中道僧团官网

   原始佛法

  人间佛教 

华人原始佛法
推广原始佛法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最新文章